『她』,從表面來看,只是一個簡單的字眼,但背后卻蘊含著無數(shù)美麗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今日的『她』,多以獨立自信的姿態(tài)立于世間,散發(fā)出無窮的人格魅力,而昔日的『她』,雖然見諸文獻者寥寥無幾,但其形象依然是個性鮮明、豐富多彩。她們或溫柔端莊,或嬌俏可人,或率意灑脫,或堅強勇敢……這一個個瞬間,都彰顯出『她』的無限魅力,并被歷代文人雅士定格于翰墨丹青之中。盡管時光繾綣、歲月更迭,但『她』的形象依然熠熠生輝。今天,就讓我們?nèi)ヌ綄す糯鷷嬛忻利惗嘧说摹核皇澜绨桑?/p>
一 沉魚落雁鳥
驚喧,羞花
閉月花愁顫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她』通常以美貌而著稱,并常常有『四大美女』的說法。南宋木版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亦稱《四美圖》(圖一),便讓今人領(lǐng)略到了漢晉時期四大美女的卓絕風姿。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中國木版年畫,現(xiàn)藏于俄羅斯圣彼得堡埃爾米塔什博物館。據(jù)圖中『平陽姬家雕印』可知,此作出自平陽(今山西臨汾)姬家刻坊。此圖描繪了漢晉時期的四大美人,即王昭君、班姬、綠珠和趙飛燕,神情豐富,姿態(tài)各異:班姬手持紈扇,趙飛燕步態(tài)輕盈,王昭君靜心沉思,綠珠回首拈花。整幅畫面線條流暢,靈動自然,呈一派清穆之風。盡管畫面背景簡單,但此圖依然準確地刻畫出四人的形象氣質(zhì)和性格特點,可謂以簡馭繁,匠心獨運。與后世年畫相比,此作蘊含超凡脫塵之氣,別具一格。
二 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
馥比仙
盡管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實際上,除卻美麗容顏之外,古代的『她』更注重提升自身修養(yǎng),在琴、棋、書、畫、詩、花和茶等諸多方面均有造詣,并在歷代珍品中留下多才多藝的光輝形象。
(一)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清王素《二十四橋明月夜圖》(圖二)。此為清代揚州書畫名家王素盛年時擬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意而作。整幅作品筆觸細膩柔和,設(shè)色清新秀雅,詩畫意境交融。圖中明月當空,夜色朦朧,湖面霧氣彌漫,水波不興,唯見彼岸翠柳如煙,一佳人獨立水榭之中憑欄吹簫,月華如水,簫聲如訴,動人心魄;此岸,一才子佇立于二十四橋之上,回首凝望,靜心聆聽,沉醉其中,物我兩忘。整幅畫面緊扣詩意,呈現(xiàn)出了『與君相遇三生幸,相見恨晚伴余生』的唯美意境,令觀者心馳神往。
(二)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清陳崇光《抱琴仕女圖》(圖三)。畫中描繪了一仕女端坐竹林中正欲彈琴的場景。高桐之下,幽篁之中,仕女容貌端莊,氣質(zhì)清雅,手執(zhí)紈扇,倚石而坐,臨風懷想,遐思悠悠。另一側(cè),侍女正抱琴前來。四周梧桐蓊郁,翠竹挺立,花草茂盛,環(huán)境清幽,頗有『閑坐夜明月』 、佳人彈素琴的幽雅意境。
(三)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清燕子堅《閑敲棋子落燈花圖》(圖四)。畫面右側(cè)繪淺渚平沙,左側(cè)取園中一角,山石奇立,高桐半遮。窗內(nèi),一女子雙眼微睜,側(cè)首枕臂,伏案弄棋,等候來客。身后一女子卷簾而入,似正從遠處匆匆趕來赴約。細細觀之,此作多次運用對比手法:空間布局巧妙,左側(cè)緊湊,右側(cè)曠遠,疏密得當;人物形象生動,等候者松弛閑適,赴約者神情緊張,對比鮮明。整幅畫面筆法細膩,設(shè)色清雅,形象地描繪了小姐妹之間相約下棋的生動場景,令觀者身心均沉浸其中,忍俊不禁。
(四)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lǐng)春風總不如
清王玉燕《蘭花圖》(圖五)。王玉燕為清代女書畫家,是書法名家王文治的孫女,工詩畫,擅梅花、水仙。此扇頁為祖孫二人合作,王玉燕畫蘭,王文治題識。扇面書畫合璧,左疏右密,相得益彰。圖中用白描法描繪幽蘭吐芳,以淡墨勾葉寫花,以濃墨點就花蕊,筆致工細纖柔,蘭葉飄逸秀美,畫面清新雅致,頗有超然出塵之氣韻。
(五)玉手拂花枝,柔情入花香
清改琦《仕女瓶梅圖》(圖六)。畫中描繪了年終歲末女子正在插花的場景。畫面主體為一名女子立于玲瓏湖石旁,石上放置一只花瓶和一柄如意,女子正欲將一束盛開的梅花插入瓶中。湖石右側(cè),一儒士席地而坐,左手指向前方,似正與女子切磋插花技藝。畫面人物造型簡潔準確,筆法工細精謹,線條流暢圓勁,色彩清新典雅;湖石經(jīng)精心勾勒暈染,造型與質(zhì)感均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更增加了畫面的幽靜和清雅。從題識可知,此圖作于春節(jié)臨近之時,不難看出畫中梅花、如意與花瓶,亦蘊藏著寒梅報春、平安如意之祥瑞寓意。
三 俏若三春桃,颯如燕掠云
古代女子的形象,除卻世人熟知的容貌傾城、氣質(zhì)溫婉之外,亦不乏一些俏麗可人、颯爽英姿之態(tài)。這些獨特的藝術(shù)造型,生動全面地詮釋了古代女子的生活形象,更富有人文精神和生活趣味。
(一)暑消新雨后,人困晚涼天
清改琦《消夏仕女圖》(圖七)。此圖刻畫了一位納涼消夏、悠然自得的女子。王素以仕女畫見長,但筆下所繪仕女卻非當時流行的『弱柳扶風』的刻板形象,而是常含意韻之美,更加貼近現(xiàn)實。此女子造型獨特,慵懶閑適之中,又透著俏皮可愛。她右手執(zhí)扇,背于身后,左臂伸展,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反彈琵琶的飄逸靈動之感。畫中盆荷與仕女,互相映襯,以荷之挺立,反襯仕女之柔美,以荷之清雅,反襯仕女之嬌媚,以荷葉和衣紋之翻卷,展現(xiàn)微風拂面、清爽宜人之感。觀此圖,一派閑適清雅的松弛感躍然紙上,讓人心情十分愉悅。
(二)東風蕩漾百花潭,翠袖迎風酒半酣
清汪圻《翠袖酒酣圖》(圖八)。畫面描繪了美人醉酒伴花眠的情景。圖中左側(cè)橋欄微露,翠色半掩;右側(cè)山石玲瓏,紫藤纏繞其間,枝葉伸展,花蔓披掛,含苞待放,清香陣陣。月洞門內(nèi),一女子伏于案上,桌案上置花觚、香爐,清逸淡雅。女子柳眉細眼,睡意正濃,嘴角上揚,淺笑嫣然,呈現(xiàn)出一派閑適酣暢之感。
(三)柳外輕舠蕩碧波,采蓮如伴著香羅
清李育《輕舟采蓮圖》(圖九)。畫中描繪了湖面之上一派波光瀲滟、熱鬧非凡的場景。湖中蓮葉點點,幾葉輕舟穿梭其間,舟上采蓮女子衣衫鮮艷,與碧荷相映成趣。水面礁石處楊柳低垂,枝條婀娜,輕舞飛揚。雖然觀者無法看清畫中女子們的神情,但通過飛揚的輕舟,矯健的身姿,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女子們心中滿滿的喜悅之情以及現(xiàn)場的喧鬧之聲,令人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動萬分。
(四)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清潘思牧《竹喧歸浣女圖》(圖十)。據(jù)題識可知,此圖為清代畫家潘思牧以輞川之詩畫意境為主題創(chuàng)作而成。輞川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南十余里處,青山逶迤,峰巒疊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隨處可見。因輞河水流潺湲,波紋旋轉(zhuǎn)如輞,故名『輞川』。圖中遠處群山連綿,煙嵐云岫,洲渚林薄。近處碧波蕩漾,草木蔥蘢,翠竹掩映。左側(cè)茂密的竹林之中,兩名浣衣女子衣著鮮艷,手提竹籃,相談正歡;右側(cè)開闊的碧水之中,蓮花朵朵,荷葉田田,岸邊一漁家正撐舟入水,穿過荷花叢中。整幅作品布局疏密有致,用筆工整細膩,設(shè)色清新典雅,動靜結(jié)合自然。竹林、蓮葉以及點景人物皆富有動感,充滿生活氣息,為寧靜淡遠的畫面增添了幾分活潑輕快的氣氛。
(五)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
清王釗《人物圖》(圖十一)。畫面中,一主帥端坐中央,手捋胡須,運籌帷幄;前方一卒,手舉令牌,跪拜回報。數(shù)名女將身著鎧甲,手持刀、槍、劍、戟和旗等,英姿颯爽。畫面雖未描繪戰(zhàn)場上的場景,但是通過女子們嚴肅認真的神情、密切交流的狀態(tài),亦能感受到戰(zhàn)事之激烈。此作傅色明麗,筆致細膩,造型準確,生動而傳神地描繪出女將們巾幗不讓須眉的英雄氣概。
四 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古代藝術(shù)作品大多描繪了閨閣女子的形象,但也有一些藝術(shù)家關(guān)注生活,創(chuàng)作了部分表現(xiàn)夫妻和美、母慈子孝的藝術(shù)作品,反映已婚女子的生活情形?;楹蟮乃齻冸m然不如成婚前輕松愜意,但用心操持家務、盡心照顧夫君、悉心養(yǎng)育兒女,成為名副其實的『半邊天』。
(一)紅袖添香夜讀書
清汪圻《紅袖伴讀圖》(圖十二)。圖中以俯瞰角度,描繪了才子佳人相伴夜讀的場景。軒外,明月高懸,枝繁葉茂,假山矗立,芭蕉翻卷。軒內(nèi),衣著鮮艷的佳人,『笑將紅袖遮銀燭』,假意『不許才郎夜讀書』。面對突如其來的『阻擋』,衣著素凈的才子,原本潛心苦讀,此刻只能『無奈』地放下書籍,凝望著笑語盈盈的佳人。此圖雖取材于『紅袖添香』之典故,卻又別出心裁地表現(xiàn)了夫婦二人俏皮甜蜜的幸福生活。整幅作品人物神情生動,筆觸細膩工整,敷色濃淡相宜,畫面恬淡自然。
(二)舉案齊眉樂融融
清黃慎《對弈圖》(圖十三)。此圖是黃慎四十三歲時,擬杜甫《江村》詩意而創(chuàng)作。圖中描繪了夫妻二人正于長案之上,專心對弈的場景。右側(cè),妻子『畫紙為棋局』,似乎穩(wěn)操勝券,丈夫手執(zhí)鵝毛扇,凝神靜思尋對策;左側(cè)描繪兩小兒正伏于石桌之上,一人正在喜滋滋地敲著魚鉤,另一人扛著小魚竿,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同伴手中的魚鉤。此外,從長案上的瓶花,也可看出妻子是一個既能操持家務,又有生活情調(diào)的賢惠女子。整幅畫面和諧有愛,一靜一動,其樂融融。想來,這也是古今世人所追求的『一生一世一雙人』、兒女繞膝福滿堂的幸福場景了。
(三)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清錢慧安《可憐最是牽衣女圖》(圖十四)。圖中描繪了一農(nóng)婦被孩童拉住,躊躇不前的情形。女子衣著樸素,身背帽子,肩擔耕鋤,行至橋邊,正欲前往田中勞作,豈料身后孩童緊緊拽住母親衣襟,不肯放手。母親注視著孩童,目光充滿慈愛,雖然心中十分不舍,卻奈何要忙于家中生計,不得不出門;雖然圖中孩童神情不明,觀者卻可以通過高抬的左腿、弓起的后背以及緊握的雙手,想象出孩童正在竭盡全力挽留母親,對母親十分依戀。在二人身后,畫家用簡率的線條勾勒出屋舍一角和初發(fā)新芽的高樹,既交代了時值春耕之季,又賦予了生活一絲希望,以期沖淡畫面中的悲愁之情。整幅作品人物形象生動,造型準確干練,情緒表達到位。
五 小結(jié)
通過以上諸多的藝術(shù)形象,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古代的『她』雖不如現(xiàn)代女性自由,但并非都是單一、刻板的柔弱女子,其中亦不乏才貌雙全、溫婉端莊、思想開放、扛起家庭重擔者,甚至有馳騁疆場、心懷天下者??v觀古今,『她』缺少的從來不是個性,而是能夠展現(xiàn)個性、釋放自我的廣闊舞臺。相信,只要給『她』一束光,『她』便能美麗綻放,光芒萬丈……
(本文作者均供職于揚州博物館)
(責編 楊公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