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代書家蘇軾、米芾等人的墨戲之作開始了中國文人畫的萌芽,繪畫也從『崇尚寫實』到『寫心尚意』,澄懷觀道、遷想妙得。明代中期到清初大寫意之風盛行,徐渭、八大山人、石濤、『揚州畫派』皆是以書法筆意入畫的高手,無不氣韻生動、中得心源。清代乾嘉時期掀起前所未有的尊碑風氣,金石學的興盛及深入研究使書法不再拘泥于『二王』法帖,書壇出現(xiàn)碑帖融合、風格多元的新局面。從另一角度看,金石學對清末及近現(xiàn)代篆刻的影響從而又再次作用到書法和繪畫。鄧石如于篆刻上的巨大貢獻是首次提出『書從印入,印從書出』的這種『以書入印』的理論。步其后塵卻敢大膽獨造的趙之謙更是『印外求印』,在其白文『鉅鹿魏氏』邊款中自作長詩直抒胸臆『刀石有筆尤有墨……』,自此開啟了中國書、畫、印藝術(shù)的嶄新時代。趙氏及之后的吳昌碩、齊白石皆詩、書、畫、印互為營養(yǎng)、刀筆相師;『以書印入畫』『以書畫入印』、而所作書畫中金石之氣彌滿似萬象在旁。又如黃賓虹、潘天壽、來楚生等諸家也都在藝術(shù)上涉獵頗廣并融會貫通,正所謂書畫同源、外師造化。
本次展覽由北京華亞藝術(shù)基金會、山東省濟寧市漢文化博物館承辦,在剛?cè)肓⑾?、和風送暖的五月北京舉辦。參展的三位藝術(shù)家出生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雖有著各自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和藝術(shù)里路,卻皆書、畫、印兼修;雖在繪畫、書法、篆刻、藝術(shù)理論等不同領(lǐng)域或各有側(cè)重或齊頭并進,但共同的是每位藝術(shù)家都有著強烈的、成熟的個人風格,少年成名并取得一定的建樹,在圈內(nèi)有著很強的認知度和辨識度;尊重傳統(tǒng)兼及時代風貌,更為突出的就是他們的作品以心寫意、書為心畫,這也是此次『刀筆從心』展名的由來吧。
展覽作品總數(shù)近百余件,囊括了書法、山水花鳥題材繪畫及漢畫像石拓片題跋、篆刻印蛻邊款、題印屏、畫瓷、扇面等豐富形式,并展出每位藝術(shù)家精選出的篆刻印章原石共計三十多方,同時還有朱培爾的一組紫砂佛造像印和李暉一方迄今最大的陶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給廣大愛好者提供了一次近距離接觸的難得機會。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即將出版的《人美畫譜·文同卷》的『竹譜』系列作品是魏廣君前幾天剛剛?cè)縿?chuàng)作完成的,這回首次公開亮相,具有較高學術(shù)、藝術(shù)價值的同時更是學習畫不同情態(tài)下竹子的入門法寶,也讓我們來先睹為快吧!『刀筆從心』在多家媒體的支持下同時進行線下、線上展。
機緣巧合,如果說他們另外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要么供職于中國國家畫院,要么是中國國家畫院的特聘研究員?!对娊?jīng)·風雨》中有云:『即見君子,云胡不喜?!浑m不敢妄言超越,但共同著書、畫、印藝術(shù)新的探索和嘗試,此展三位藝術(shù)家致敬『刀筆』先賢,同時也為表達相互之間的仰慕之情;雖相識較晚,也不算過往甚密但遇到見解相同的君子卻能一見傾心。一切評論都會顯得蒼白,不是說用作品去說話嗎?那就讓我們期待這次展覽,在此預祝三人『從心』而行。(本文作者系自由撰稿人。此次參展藝術(shù)家按年齡排序)
(責編 楊公拓
書畫家簡介:
朱培爾,生于一九六二年。 《中國書法》雜志社主編兼社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書法評論與文化傳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書協(xié)理事、西泠印社理事。
書畫家簡介:
魏廣君,生于一九六四年。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所長、京華印社社長、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博士生導師。
書畫家簡介:
李暉(別署宜齋),生于一九七一年。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書法篆刻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小刀會』重要成員之一、京華印社副社長、『流行書風·印風』大展藝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