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與我們?nèi)粘5臅鴮懹袇^(qū)別嗎,藝術書寫與電腦打字的機制程序一樣嗎,因為書法創(chuàng)作與日常書寫在外在形式上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所以大多數(shù)人對于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具體內(nèi)在機制認識還是相當模糊的,認為書法家與抄書匠和寫字匠人之間沒有什么本質的差別。這種創(chuàng)作觀尚顯膚淺,影響了我們對書法藝術本質的認識,本文擬在對純粹的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與日常普通書寫行為做幾點區(qū)分的基礎上,對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作機制稍做探討并進而揭示書法藝術的實質內(nèi)涵。
書法創(chuàng)作的基本元素可以初步區(qū)分為形式與內(nèi)容兩個相互統(tǒng)一而又各自獨立的層面,形式層面的訓練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基礎技術和工藝環(huán)節(jié),讀書識字、書寫為文,這是文化人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項實用技能或曰技術。如果再努力深造進修一步,就是把能寫會寫提升為一種寫好字的技藝,這就要進一步再下功夫訓練和提升。這個階段書法訓練的主要方式就是臨帖和師古,無數(shù)次大量的重復臨習,這是書法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方式,古人習書退筆成冢、池水盡黑的例子不勝枚舉。因為書法藝術是以漢字書寫為基礎的,所以前人流傳下來的墨跡法帖、簡牘碑刻都是后人學習的范本,初期階段書法技藝的學習和訓練就是在這個獨立封閉的文字系統(tǒng)里進行的,謂之『入帖』。
隨著書法學習和修煉的深入,書寫者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需要或目標設定,集中在某種書體或定位于某個層次,寫一手好字和進入藝術創(chuàng)作還是不同的書寫境界。如果要想進入書法創(chuàng)作的階段,最好還是普遍涉獵、筑牢基礎,不同書體和不同材料的書寫資料都要臨習,以備將來進入創(chuàng)作階段作為滋養(yǎng)、獲取更加寬廣的取法空間。因為進入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作階段就要兼體互用,書體之間就不會畛域分明了,所以入帖階段就要上通篆分而知其源,中用隸意以厚其氣,旁涉行草以得其美,下觀諸碑以備其法,流觀漢瓦晉磚而得其奇,甚至包括印璽錢幣、封泥甲骨,銅鐵銘文,博涉多優(yōu)、兼收并蓄,此為學書要義。
遍臨法帖、探賾索隱,反復臨習、朝夕揣摩,這是習書者的基本功課。基本的筆法筆畫、間架結構以及章法布局掌握了,然后就要逐漸尋找和開掘更加符合自己審美特性的資料和資源,搜羅尋訪不常見的只字片紙、信函跋文。這個時候書寫者個性化的趣好與風格取向便開始形成,出現(xiàn)了風格基因,也就需要以我為主導進行培植,進入更具自己的喜好與風格定位的領域,尋找更加專門的、個性化的資源空間,研究比對、思考琢磨,沉浸涵養(yǎng)、拓展明確師法空間。
書法修習還需要游歷博覽、觀摩尋訪,逐漸又『入帖』到『出帖』包括古人遺存的匾額、碑刻、楹聯(lián)、墨跡,甚至同時代其他人的作品,交流筆會以尋找啟發(fā),學習別人的風格類型、處理方式和筆墨結構特點,以此來汲取養(yǎng)分,尋找自己的出路與面貌,鄭板橋謂之『靈苗自探』。相傳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癡迷于學書,一次騎馬外出,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書石碑,便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許久方才離開,但剛走幾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如此往復贊嘆多次而不忍離去,最后索性便鋪上氈子坐下來反復揣摩,結果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三天才罷。
見到古人好的用筆和奇妙的結構之法就記下來,自己搜集個性化的字帖,長期琢磨妙筆佳構,妙筆隨處有、皆可作良師,學習他人的處理原則和方法,再與自己的基礎相銜接,解決自己結體和構架中遇到的難點,如此連綴貫通、遷移轉化,為我所有、循序漸進,這就是書法藝術的求索方法。相傳大書法家王羲之練習書法也很刻苦,他甚至連吃飯和走路的空閑也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練的癡迷地步,平時外出沒帶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連衣服都被劃破了。
書法修習的最后階段就逐漸走出名書法帖、讀無字書,從更加寬泛的審美現(xiàn)象甚至日常生活和天地自然之中來感悟體味、汲取靈感,師古人、師造化,萬物皆備于我。像唐代書家張旭就通過觀看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得書法神韻。相傳還有一次張旭見到公主與擔夫在羊腸小道上相遇,雙方開始各不相讓,僵持了一陣子后又相互閃避著走了過去,張旭就從中領悟到了書法結構布白和偏旁組合進退、參差有致的道理。包括像渴驥奔泉、蒼狗白云等等自然現(xiàn)象,都是書法學習和參悟的對象。進入無形階段的學習之后,書法修習就要逐漸走出法帖,力求突破成法和求變求新,這也像畫家李可染先生所說的『以最大的功力打進來,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個時候的書法學習就再不拘于基礎規(guī)矩了,十年一劍圖破壁,不拘繩墨、我自為法,意料之外、化熟為生方才別開生面。
以上所述這些還都是形式層面的摸索,解決的是結構、筆法等問題。因為書寫帶有實用性和工藝性,所以解決好筆畫結構和章法布白的問題,這當然也是一手寫漂亮字的技藝,因為中國文字的用途很廣泛,書寫也被用于題名、標記、寫信、告示等文翰事務之中。但是僅僅書寫漂亮字還不是書法藝術,因為書寫技藝還沒有獲得更為深刻和普遍的人文內(nèi)蘊,文字書寫要想獲得更為深刻的人文意韻、進入書法藝術的境界,那就還要在內(nèi)容上面與形而上的社會、歷史與人生感懷相結合起來。
形式層面的摸索還只是個基礎材料籌備與技術環(huán)節(jié)支撐,藝術創(chuàng)作則更多是從內(nèi)容層面來體征的,一幅畫和一個蘋果的區(qū)別,就在于畫作的形象之中蘊含著更為普遍的文化內(nèi)涵,而蘋果僅僅是一個現(xiàn)實而具體的物品。書法藝術離不開漢字材料,文字又與義理不可分割,義理之中又有許多層次,如指事、記載、交流。僅用于實用性書寫那就還是寫字匠的工作,書法創(chuàng)作則更是一種超越了世俗實用范疇的形而上的東西,書寫技藝與文藝思想相遭遇才自我成就為藝術。所以書法家在習書練字的基礎層面之上還有一項人文修煉那就是讀書,識字之后還要讀書明理,尤其是要讀文、史、哲一類的書籍,包括詩詞文賦、經(jīng)史子集,含英咀華、沉浸經(jīng)典是書法家涵養(yǎng)修煉的內(nèi)在功課,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所以很多的書家都是文人、史家或學問家、思想家。
書法創(chuàng)作還是一項思想行為和哲學理論研究工作,書法家應該還有一半是哲學家或曰思想者,這是書法家的第二項人文修煉內(nèi)容,包括儒、釋、道在內(nèi)的整個中西方思想的精華、經(jīng)典和哲學遺產(chǎn)都應該全面?zhèn)鞒薪邮堋ψ约旱纳铕B(yǎng)成總結和反思的習慣,并擴展到對所處時代乃至整個世界的觀察與思考,關注天下事,保持對社會、歷史和人生意義與價值的反思和追問,對人類的存在、命運和前途問題具有人文關懷,保持對人類文化命運的終極追問和價值思考,這是書法藝術的應有之義。藝術家根據(jù)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生活體驗來聽經(jīng)讀史、窮理盡性,用理念來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之中反思、追問、檢驗、調(diào)整,保持思考、追求意義與價值。所以書法創(chuàng)作也是一種人生修煉、實踐與反思、理論創(chuàng)新狀態(tài),藝術家也是思想者,真正純粹的書法創(chuàng)作都是藝術家發(fā)自內(nèi)心深層的人生體驗、感悟和反思。
書法家讀書到會心可意處,遇到妙理箴言、好詞佳句就默識心記,咀嚼玩味、涵詠存養(yǎng)。在現(xiàn)實的人生經(jīng)歷與遭遇之中,根據(jù)自己的實踐體驗和親身體會來踐行、體征、印證經(jīng)典思想中的至理箴言,結合自己的人生感悟改造重組經(jīng)典甚至獨創(chuàng),自出機杼、有感而發(fā),感悟體味、每有所得,修改組合、化而裁之,融入自己的材料積累、人生感悟和獨特感受。當思想成果與形式突破找到了結合點,會通千古、有得于心,不得不吐、不得不書,把采風之中搜集的妙筆佳構作為素材,然后書之于紙或刊刻于石,甚至勒之于銘方感釋然,這就是藝術的書寫,這才是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
文字語言并不僅僅只是思想概念的形式符號或聲音代碼,它還有著更加寬泛的原初喚醒和綜合人文意義,文字以視覺造型作為形象載體,語言以音節(jié)語句作為聲響媒介,但是當審美形式、節(jié)奏韻律與價值導向組合在一處的時候就具有一種更加綜合的、形而上的人文意韻。文字在標識、書信等實用層面發(fā)揮著其實用價值,但是人類還在其實用價值之上發(fā)展出了形而上的理論思維,使文字語言也成為人類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現(xiàn)實世界的一種方式。文字和語言的這種形而上的把握世界的功能與感性審美融合為一體的時候,書法藝術就聚集了人類思想之精華而成就,形成了一種能夠直觀可視的思想存在形式。 這種綜合存在形式并不只僅僅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簡單疊加,而是升華和輻射成為一種糅合了人的情感、思想與信仰的整體價值,它具有著一種超越形式之上的神秘意義。
我們通常的藝術理論,往往通俗地用思想性和審美感來解釋書法的藝術性,謂之思想的呈現(xiàn)具有了書法文字之美,又使書法形式后面飽含著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底蘊,集藝術性、思想性于一體。這種解釋深入淺出、形象直觀,通俗易懂、雅俗共賞,但是這樣并沒有說出書法藝術更為形而上的價值,是牽強地貼合了形式與內(nèi)容兩張皮,書法藝術的情感與信仰價值在宗教法事活動中有著更為明顯的表現(xiàn),像佛家和道教之中書寫的咒語符箓,它就不僅僅是文字形式與思想內(nèi)容的單純綜合,還具有宗教意義上的法力與業(yè)果。
所以中國書法藝術的這種價值也相當于儒家的經(jīng)文,只是儒家尚學、重禮、輕教,沒有發(fā)展成教派,國人把這種書法藝術奉為墨寶,揭裱裝幀、張之于壁間,書法藝術入乎廳堂會所、館閣樓臺、府衙園林甚至碑刻摩崖,彌散為一種思想的世界和人文的宇宙,被人們供奉、禮拜、持誦、信解,真實地生成了一種綜合意義,發(fā)揮著開卷有益、匡世濟時之功,有補于世道人心,具有了喚醒和警示的價值導引和人生啟迪作用,也成為國人修身養(yǎng)性和安心立命的信仰法物,書法藝術對于書家來說也是一種體法和弘道的人生修行。(本文作者系北京畫院研究員、河北美院特聘教授)
(責編 李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