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強
摘要 橋梁檢測評定作為全面了解橋梁健康狀況的基本手段,對保證橋梁運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為有效掌握橋梁質量狀況,確保橋梁使用安全,文章依托某公路橋梁項目實例,針對橋梁工程檢查評定與加固方案展開綜合探究,通過日常檢查,確定橋梁主要病害形式,分析了各類病害具體成因,并對其質量狀況實施評定,設計出了科學有效的加固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公路橋梁項目;橋梁檢測;技術狀況評定;加固改造設計
中圖分類號 U445.7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8-0077-03
0 引言
橋梁技術狀況是評價橋梁運營狀況優(yōu)劣的關鍵性指標,對保障橋梁結構使用具有重大意義,橋梁結構唯有在技術狀況優(yōu)良的條件下,方能充分發(fā)揮其使用功能,保證橋梁安全穩(wěn)定運營。為此,該文結合某公路大橋加固改造案例,系統(tǒng)分析了橋梁病害成因,并對橋梁技術狀況實施科學評價,提出了合理的加固方案,以期能夠有效提升橋梁運營能力,保證橋梁使用安全。
1 工程概況
K189+259.2新河中橋,設計總長度188.5 m,寬度9 m+2×1.5 m(人行道),上部采用30 m預應力混凝土T梁結構;下部采用樁基承臺+柱式墩。荷載等級為:汽-20,掛-l00。該橋梁由當地公路管理部門負責維護,2022年3月在對橋梁進行日常檢查時發(fā)現,橋梁墩柱局部混凝土剝落、鋼筋裸露銹蝕,基礎承臺出現大面積沖蝕破壞,嚴重影響橋梁結構使用安全,必須實施加固處理。
2 橋梁檢查與技術狀況評定
當地公路管理部門委托專業(yè)檢測部門負責該橋梁工程的日常檢查及維護工作。
2.1 橋梁檢查
通過日常檢查統(tǒng)計,該橋梁主要病害情況如下:
(1)上部病害:預應力混凝土T梁表面混凝土剝離,局部鋼筋裸露,并存在銹蝕現象;T梁局部損壞,濕接縫部位鋼筋銹脹等[1]。
(2)下部病害:通過專用探測設備進行水下成像探測,橋梁樁基大面積沖刷破壞,表面混凝土剝離,鋼筋裸露銹蝕,結構截面積縮小。
(3)水上部分:出水面墩柱系梁表面混凝土剝離、露筋;部分樁基混凝土剝離、鋼筋銹脹。
(4)橋面系的病害:鋪裝層伸縮縫周邊存在坑槽、缺損現象,且部分止水帶缺失、防護欄損壞。
2.2 橋梁技術狀況評定
根據橋梁實際病害情況,結合橋梁工程技術狀況評價相關要求,對該橋技術狀況實施評價,具體評價結果見表1。
從表1可知:下部結構是橋梁最重要的承重構件,其結構評定等級為3級,因此將該橋梁整體技術等級評定為3級,質量狀況較差,必須實施加固處理,以有效保證結構使用安全。
3 病害成因分析
3.1 梁體鋼筋混凝土缺損、露筋形成的原因
預應力混凝土T梁破損是由于橋梁施工過程中碰撞所致,局部位置是由于振搗不到位,造成混凝土空洞。
T梁露筋是由于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達標,施工時未設置墊塊,或墊塊設置數量不夠、固定不牢固,導致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墊塊移位、掉落,從而造成保護層厚度不足。
3.2 橋面鋪裝局部破損碎裂成因
該橋梁工程為國省干線公路重要組成部分,交通量、載重量較大,并且橋梁跨度大、運營環(huán)境復雜,在交通荷載持續(xù)作用下,橋梁鋪裝層撓度及橫向位移逐漸累積,達到一定程度后會產生縱、橫向開裂,同時,伸縮縫位置存在局部應力過大現象,容易出現咬邊、破碎問題。
3.3 樁基沖蝕形成的原因
該橋梁區(qū)域內河道縱向坡度較大,水流較快,受水流持續(xù)沖蝕作用影響,水下樁基產生浸蝕破壞,且樁基沖蝕日益嚴重,直接影響橋梁穩(wěn)定性。
4 橋梁加固設計
根據相關標準要求,橋梁技術狀況級別為3級,應采取必要的管制措施。為提高該橋梁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保證交通運輸安全,需對橋梁實施維修加固處理。根據該橋梁實際技術狀況,并通過施工經濟性、可行性、維護方便性等各方面綜合比較,最終設計加固方案。
4.1 橋梁下部結構加固處治設計
(1)樁基玻纖套筒加固:對于橋梁樁基存在的沖蝕、露筋、缺損等質量問題,采用玻纖套筒+砂漿填補設計方案,見圖1。詳細施工工藝流程:①基面清理,通過人工對加固部位進行全面清理,清除基面雜物及疏松骨料,并對鋼筋實施除銹及防腐處理,然后利用專用防水砂漿實施修補。②在玻纖套筒鎖扣內部加入環(huán)氧樹脂膠體。③打開套筒裝置,將其嵌套在樁基外側,然后令專業(yè)潛水人員將套筒設置在指定部位,并每間隔15 cm采用專用螺絲進行固定。④采用環(huán)氧材料對樁基受損部位進行修復處理,并完全排除套筒內部水分。⑤采用密封條對套筒底實施封堵,然后采用環(huán)氧樹脂材料在玻纖套筒頂部做成斜坡,對其頂部實施封堵[2]。
(2)墩柱系梁增大截面:對于橋梁墩柱系梁存在的混凝土剝離、露筋、缺失等缺陷,通過增大截面方案進行加固處理,見圖2。具體施工流程:①設置鋼套箱作業(yè)平臺,采用人工方式清除系梁缺陷部位松散骨料,并對鋼筋進行除銹、防腐,然后進行植筋。②根據設計要求進行N1、N2、N3鋼筋安裝。③安裝模板,并灌注C30微膨脹細石混凝土。④拆模、養(yǎng)護。
4.2 舊橋面鋪裝處治設計
對于橋梁鋪裝層縱、橫向開裂、破碎等問題,采取清除原鋪裝,重鋪新鋪裝層方案進行處理。新鋪設鋪裝層施工時,在橋面進行植筋,利用N3鋼筋實現鋪裝層與橋面板的有效結合,N3鋼筋縱橫向間距均為1 m,采用梅花形布設。詳圖見圖3。施工工藝流程:①采用專用小型設備清除原橋面鋪裝,禁止采用大型機械,以有效防止震動過大影響結構安全。②鑿除橋面板表面松散骨料,并清掃干凈。③利用專用設備進行鉆孔,并植入N3鋼筋,然后安裝鋪裝層N1、N2鋼筋。④鋪裝層防水施工。⑤澆筑鋪裝層混凝土,厚度為8~14.8 cm,強度等級為C40P6。⑥鋪裝層養(yǎng)護。
4.3 舊橋人行道、欄桿加固設計
對于橋梁人行道及防護欄損壞等質量問題,采取拆除重建人行道,重新設置防護欄處理方案,詳見圖4。施工流程:①采用小型設備對原人行道進行拆除,禁止采用大型設備,防止對舊橋造成破壞。②采用規(guī)格為300 mm×300 mm×20 mmPC磚重新鋪設人行道。③設置新型防護欄桿,并增加護輪帶防護欄。
4.4 其他病害的處治
(1)結構露筋、脹裂處治:針對橋梁結構露筋問題,采用專用設備鑿除缺陷部位混凝土,直至露出新鮮骨料,并對鋼筋進行除銹、防腐,分層涂刷防銹劑,至少刷涂3~5遍,然后利用環(huán)氧砂漿對缺陷部位實施修復處理。
(2)混凝土破損、剝落處治:利用專用剔鑿工具鑿除缺陷部位松散混凝土,直至露出新鮮、堅硬骨料,并采用環(huán)氧砂漿實施修補,其厚度至少為5 mm,并在修補位置周邊設置凹槽,防止在邊緣部位形成錯臺[2]。
(3)支座老化開裂處治:對橋梁支座實施更換,并對其底部鋼筋實施除銹、防腐,對于特殊部位需設置楔形墊塊,以有效防止支座脫空。
5 結語
綜上所述,橋梁工程作為重要的交通設施,其技術狀況優(yōu)劣直接決定橋梁使用性能,對保證橋梁運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橋梁工程服役過程中,應加強橋梁質量檢測及技術狀況評定,從而有效確保行程安全。該文通過對該橋梁工程質量檢測,掌握病害實際情況,并對病害成因及技術狀況實施綜合分析及評定,設計出了科學有效的處治方案,顯著提升橋梁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天玉. 高寒地區(qū)空心板橋的橋面鋪裝病害分析[J]. 智能城市, 2021(12): 69-70.
[2]喬奮義. 城市危橋加固改造措施研究[J]. 工程技術研究, 2021(8): 167-169+247.
[3]冉旭. 橋梁維修及加固技術分析[J]. 江西建材, 2022
(4): 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