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家營子金礦床在成礦過程中發(fā)生了廣泛的熱液蝕變作用,蝕變類型從早到晚依次為鈉長石化、絹云母化、硅化、黃鐵絹英巖化、綠泥石化等。通過對各類蝕變巖樣品及其原巖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進行測試分析,詳細研究了熱液蝕變過程中元素遷移特征。結果表明:①主量元素SiO2、CaO、MgO、Fe2O3、TiO2呈現逐漸降低特征;②微量元素中大離子親石元素K、Rb、Th顯示出增加趨勢,而Sr呈現減少趨勢,Bi在所有蝕變中都表現出明顯升高特征;③稀土元素總量呈現升高趨勢;④成礦元素Bi、Cu、Zn在黃鐵絹英巖化和硅化階段具有較高的含量。結合巖相學特征,進一步揭示了成礦元素卸載從絹英巖化階段開始,大量集中在硅化階段,為礦體定位及圈定提供依據。
關鍵詞:熱液蝕變;元素遷移;安家營子金礦床;喀喇沁旗;主量元素;微量元素
中圖分類號:TD11P618.51文章編號:1001-1277(2024)05-0064-09
文獻標志碼:Adoi:10.11792/hj20240514
引言
安家營子金礦床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喀喇沁旗樓子店鄉(xiāng)境內,距離赤峰市約58 km,是赤峰—朝陽金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1]。近三十年來,針對熱液型金礦床的成礦大地構造背景、成礦年齡、成礦流體性質及來源、成礦物質沉淀機制及熱液蝕變特征等方面研究已有大量成果[2-15]。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礎上,對安家營子金礦床蝕變巖進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分析,重點研究了熱液蝕變過程中元素遷移特征,總結了元素帶入帶出規(guī)律,為今后成礦作用及找礦勘查提供幫助。
1區(qū)域地質特征
安家營子金礦床位于華北克拉通北緣東段,北鄰興蒙造山帶。晚太古代,區(qū)域內形成結晶基底,主體為綠巖建造、TTG巖系、鉀質系列花崗巖等。元古宙至古生代,該區(qū)受古亞洲洋張開、閉合影響,發(fā)育陸源碎屑巖建造和東西向韌性剪切帶。印支晚期,區(qū)域進入板內構造活動階段,出現強烈的火山活動并發(fā)育廣泛的盆嶺構造[16-17]。在隆起區(qū)出露太古代結晶基底,并有大量以印支期—燕山期為主的中酸性巖體侵入其中。在凹陷區(qū)普遍出露中生代、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巖、陸相砂礫巖及松散砂礫石沉積層等。區(qū)域內金礦床主要產出在隆起區(qū)內的太古代結晶基底及侵入其中的花崗巖中(見圖1-A)。
2礦區(qū)及礦床地質特征
2.1礦區(qū)地質特征
礦區(qū)出露地層主要為太古界建平群、元古界明安山群、中生界,以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見圖1-B)。其中,建平群主要分布在礦區(qū)東部,巖性主要為黑云母斜長片麻巖、斜長角閃片麻巖等,變質程度較高,普遍達到麻粒巖相,變質年齡為2 481 Ma[18]。明安山群主要由綠泥石石英片巖、黑云母石英片巖等組成。礦區(qū)構造主要為北北東向脆性斷裂,集中分布在安家營子巖體中心東南部約20 km2范圍內。礦體往往呈脈狀、扁豆狀、透鏡狀產于脆性斷裂中,并且產狀與其一致。
礦區(qū)大面積出露巖漿巖。規(guī)模較大的有礦區(qū)西南部的喀喇沁巖基和礦區(qū)中部的安家營子巖體。前者形成時代為燕山早期,巖性主要為二長花崗巖;后者形成時代為燕山晚期132~138 Ma,巖性主要為花崗巖及磺二長巖,礦體即產于該巖體內。此外,礦區(qū)內還發(fā)育大量石英斑巖脈、流紋斑巖脈等酸性巖脈,這些巖脈多呈北北東向,并穿切安家營子巖體且與礦體相互穿插,巖脈形成年齡為124.9~126.6 Ma。
2.2礦床地質特征
礦區(qū)內礦體賦存于安家營子巖體邊緣或內部的北東東向斷裂內,主要有漏風峁—南大洼、頭道溝—夾壁墻2條礦化帶。礦化帶長達數千米,寬數百米,走向一般為15°~30°,傾向南東,傾角一般為60°~80°。礦體賦存于礦化帶中,產狀與礦化帶一致,長度一般為幾十米到幾百米,寬度從幾十厘米到幾米,最寬可達20 m以上。礦體主要呈脈狀、扁豆狀、透鏡狀分布,并且具有膨脹狹縮、分支復合、尖滅再現、成群分布的特征。
礦區(qū)金礦化類型主要有黃鐵絹英巖型、黃鐵絹英巖化碎裂花崗巖型、黃鐵礦化硅化(鉀化)花崗巖型、黃鐵礦石英脈型等4種[2]。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及少量輝鉬礦等。其中,黃鐵礦是主要載金礦物。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絹云母、鉀長石、綠泥石、綠簾石、黑云母、方解石、高嶺石等。
礦區(qū)蝕變巖極其發(fā)育,在各個采區(qū)均有分布。蝕變類型按照從早到晚依次為鈉長石化、絹云母化、硅化、黃鐵絹英巖化、綠泥石化等。這些蝕變分布主要受斷裂控制,但未見明顯的蝕變分帶,往往獨立、分散分布,亦很少相互疊加。
3樣品采集及分析測試
本次測試的22件樣品全部采自安家營子金礦床井下巷道,均未受到地表風化作用影響,其變化均由與金礦化相關的熱液活動引起。主要對未蝕變的花崗巖,以及鈉長石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硅化、黃鐵絹英巖化的花崗巖進行詳細的鏡下鑒定及主、微量元素分析,并對鈉長石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硅化蝕變巖進行了元素帶入帶出量分析。
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均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完成。主量元素測試利用堿熔法將樣品熔制成玻璃片,采用順序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XRF-1500)完成,利用國家一級巖石標樣GBW 07101為基體效應校正,每10個樣品附帶1個平行樣品,利用標準曲線法校正。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測試利用酸溶液法制備樣品,在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ICP-MS,Element X)上進行測試,一般每10個待測樣品選取1個為平行樣品,并附有空白樣品檢測。以GSR為標樣進行質量監(jiān)控,采用標準曲線法來校正,相對偏差一般小于5 %。
4分析結果
4.1元素遷移特征分析方法
為討論熱液蝕變過程中元素的活動性,對原巖及典型蝕變巖的主量元素(Si、Al、Fe、Mg、Ca、Na、K、P)、稀土元素、大離子親石元素(Cs、Rb、Sr、Ba、Pb、U)、高場強元素(Nb、Ta、Ti、Zr、Hf、Th、Ga)和過渡族金屬元素(Sc、V、Cr、Co、Ni、Cu、Zn、Bi)進行了分析,結果見表1、表2。
本次研究使用文獻[19]的研究方法對元素的帶入帶出進行描述,該方法能對蝕變過程的質量變化進行直觀有效分析,因此,被大量運用于各種熱液礦床蝕變的研究中,如蝕變巖型金礦床、斑巖型銅礦床、VMS型礦床等[14-15]。根據式(1)計算元素的帶入帶出量:
ΔC=(CFimmobile/CAimmobile)CA-CF(1)
式中:ΔC為元素帶入帶出量(%/10-6);選擇Al2O3作為最不活潑元素(immobile),CFimmobile、CAimmobile分別為新鮮樣品和蝕變樣品中Al2O3的質量分數(%);CF和CA分別為新鮮樣品和蝕變樣品中元素質量分數(%/10-6)。
安家營子金礦床不同蝕變巖元素帶入帶出量見表3。將蝕變巖和相應原巖的元素含量適當縮放后投在Isocon圖解上,并且選擇熱液活動中最不活潑的Al2O3作為Isocon線[20-21],結果見圖2。
4.2元素遷移特征
4.2.1鈉長石化
鈉長石化花崗巖主要采自南大洼采區(qū)井下巷道中,其原巖為安家營子巖體。將鈉長石化花崗巖和安家營子巖體的元素含量分別投在Isocon圖解上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鈉長石化花崗巖最典型的特征是更長石幾乎全部轉變?yōu)殁c長石,并出現大量的絹云母、綠簾石和鉀長石的蝕變礦物組合。雖然在鈉長石化花崗巖中出現大量鈉長石,但從Isocon圖解中可見Na2O含量并沒有增加,而CaO含量明顯降低,表明鈉長石化蝕變沒有從流體中獲得大量Na,而是更長石的去鈣長石化形成鈉長石,這一過程伴隨著絹云母和鉀長石大量生成,因此其K2O含量明顯上升。Fe2O3和MgO含量變化不大,說明部分黑云母向綠泥石的轉變沒有造成Fe、Mg丟失,同時部分Fe可能以氧化物形式進入鈉長石孔洞中,使其變紅。P2O5含量沒有明顯變化,表明磷灰石在鈉長石化中保持穩(wěn)定,并沒有分解。稀土元素在鈉長石化花崗過程中呈現出較低的活動性。鈉長石化花崗巖中稀土元素的總量同安家營子巖體的稀土總量和配分形式基本相同(見圖3)。安家營子巖體中稀土元素主要賦存在斜長石和副礦物(如鋯石、獨居石、磷灰石等)中,在鈉長石化蝕變過程中,斜長石蝕變?yōu)殁c長石,基本保存了其中的稀土元素,而副礦物也基本沒有分解,所以稀土元素保持不變。大離子親石元素在鈉長石化過程中表現出相對較高的活動性。Rb相對富集,它可能代替了鈉長石內部的絹云母和熱液鉀長石中K。安家營子巖體為高Sr、Ba花崗巖,Sr主要賦存于斜長石和鉀長石中,而Ba主要富集在鉀長石中,斜長石中較少。鈉長石化蝕變過程中巖漿期的鉀長石沒有受到影響,而更長石則全部蝕變?yōu)殁c長石,所以Sr含量明顯降低,而Ba含量沒有明顯變化,還可能因為熱液鉀長石的出現表現出略微增加。此外,Cs、U、Pb含量變化很小,表明鈉長石化蝕變過程中活動性較弱。高場強元素和過渡族金屬元素在鈉長石化蝕變過程中表現出非常弱的活動性。因為在鈉長石化蝕變過程中,榍石、磷灰石、鋯石等副礦物都沒有發(fā)生明顯蝕變,所以富集在其中的Nb、Ta、Zr、Hf等高場強元素基本保持不變。過渡族金屬元素中,除了Bi,其他元素基本保持不變,表明鈉長石化蝕變過程中過渡族金屬元素的活動性不強。
4.2.2絹云母化
絹云母化花崗巖采自陽坡采區(qū),其原巖為安家營子巖體。絹云母化花崗巖中最明顯的變化是斜長石蝕變?yōu)榻佋颇?,因此Na2O含量急劇降低,K2O含量及燒失量明顯升高,而且從弱蝕變到強蝕變中變化比較明顯。斜長石的分解造成CaO丟失,但絹云母化花崗巖中CaO含量沒有明顯降低,可能是因為有碳酸鹽或者綠簾石脈出現。此外,黑云母的分解導致MgO含量減少。
稀土元素在絹云母化過程中活動性較弱。絹云母化花崗巖的稀土元素總量同安家營子巖體稀土元素總量和配分形式基本一致,強弱不同程度的蝕變對其總量和配分形式都沒有明顯的影響。由于在絹云母化蝕變過程中副礦物基本保持穩(wěn)定,所以稀土元素總量的變化不大。大離子親石元素在絹云母化過程中表現出較強的活動性。隨著蝕變加強,Rb和Pb含量急劇增加,其可能取代了絹云母或鉀長石中的K。斜長石全部轉化為絹云母導致Sr含量明顯降低,而Ba含量基本不變,表明鉀長石在絹云母化過程中蝕變較弱,而U、Cs依然保持較弱的活動性。絹云母化蝕變中高場強元素的活動性同鈉長石化蝕變類似,表現出較弱的活動性,而過渡族金屬元素則表現出相對較強的活動性。Cu、Zn、Bi含量明顯增加,表明在絹云母化過程中可能有金屬硫化物的沉淀。
4.2.3綠泥石化
綠泥石化花崗巖采自南大洼采區(qū),其原巖為安家營子巖體。綠泥石化明顯的特征是黑云母分解為綠泥石,以及出現大量絹云母與其共生[10]。由于黑云母的分解,MgO含量明顯降低,Fe2O3含量不但沒有降低反而稍微增加,可能是由于綠泥石化中有黃鐵礦沉淀導致的。由于蝕變中出現大量絹云母,所以K2O含量增多,而隨著斜長石向絹云母轉化,Na2O含量降低,CaO含量也應該降低,但圖3-c顯示其含量基本保持不變,則可能是由于綠泥石化過程中有部分方解石出現的原因。
稀土元素在綠泥石化過程中活動性較低。綠泥石化中稀土元素的配分形式同安家營子巖體基本相同。大離子親石元素的變化同鈉長石化蝕變類似,Rb相對富集,Sr相對虧損,其與絹云母的出現、斜長石的分解關系密切,但Cs含量顯著增加,可能表明Cs在綠泥石化過程中活動性較大。高場強元素中主要是Nb、Ta輕微增加,其他都保持不變,而且Nb與Ta、Zr與Hf沒有出現明顯分餾。過渡族金屬元素中Co、Cu、Bi含量增加,其他變化不大,可能與黃鐵礦等硫化物的出現有關。
4.2.4硅化
硅化花崗巖采自李麻子溝采區(qū)6中段,雖然蝕變巖型金礦床的硅化大多是疊加在其他蝕變之上,尤其是和絹云母化、黃鐵礦化組成的黃鐵絹英巖化,但觀察樣品采區(qū)的部分硅化并沒有疊加在強烈的其他蝕變之上,所以仍用安家營子巖體作為原巖進行投圖。
硅化的明顯特征是石英交代巖漿期礦物[16],因此硅化花崗巖中SiO2含量明顯升高,Na2O、CaO含量明顯降低,說明斜長石大量分解,Fe2O3和MgO含量降低表明黑云母分解,而這些被分解的礦物大多被石英取代。P2O5含量大幅降低,表明磷灰石在硅化中也被分解。但是,K2O含量卻明顯增加,可能有含K礦物生成,如絹云母和鉀長石。
稀土元素在硅化中的活動性比其他蝕變稍微加強。稀土元素在Isocon圖解上呈現出含量增加的趨勢,輕稀土元素含量出現了相對較大的增加(Sm除外),Sm和重稀土元素含量增加程度則相對較弱。這一現象可能是由于本身花崗巖成分差異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流體帶來稀土元素引起的,但同其他蝕變相比,輕稀土元素明顯表現出了更強的活動性,這在三山島金礦床蝕變巖的研究中更為明顯[22]。其硅化中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同安家營子巖體類似,但出現了非常明顯的Eu負異常,Isocon圖解上也顯示出明顯的丟失。
大離子親石元素和高場強元素在硅化中表現出比鈉長石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更強的活動性。Rb、Pb含量增加可能與K2O含量增加有關,其能取代K進入含鉀礦物中。Ba和Sr都顯示出明顯丟失,主要由于硅化過程中鉀長石和斜長石可能都被石英取代。Cs富集可能表明其在硅化流體中的活動性較強。Nb、Hf、Zr、Ga表現出丟失,Th表現出富集,雖然這種丟失和富集狀態(tài)可能受到花崗巖成分的不均一性影響,但Nb、Ta和Zr、Hf這些元素具有相似的離子半徑和電子價態(tài),在巖漿過程中通常不發(fā)生分餾,在硅化中出現了明顯分餾,表明高場強元素可能在硅化中活動性較強。而鈉長石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中這些元素在Isocon圖解上雖然也有含量上的輕微變化,但w(Nb)/w(Ta)值、w(Zr)/w(Hf)值保持不變,所以這些蝕變中的變化可能是由于成分的不均一引起的。TiO2大量丟失同P2O5含量降低表明金紅石發(fā)生了大量分解。
過渡族金屬元素中Cu、Bi、Zn和Cr含量明顯增加,可能和黃銅礦的出現有關,而Co、Ni變化不大,Sc、V含量出現了降低。
5討論
安家營子金礦床蝕變巖分布較廣,但連續(xù)分帶性并不明顯,主要受到礦區(qū)斷裂性質轉換影響?;◢弾r的結構和礦物根據蝕變類型的不同,展示出不同程度改造,在這個過程中,元素被活化遷移。
通過對安家營子金礦床不同蝕變的詳細研究發(fā)現,各類蝕變中主量元素和大離子親石元素活動性較強,表現為K、Rb帶入,Sr帶出,CaO、MgO、Fe2O3等隨著斜長石、黑云母分解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帶出,SiO2帶入在硅化中尤其明顯,Ba并沒有大量帶入,這與礦區(qū)中缺少鉀長石化相關。高場強元素和稀土元素在鈉長石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中都表現出較弱的活動性,在硅化中的活動性則相對較強,表現為輕稀土元素富集,TiO2明顯帶出和Th明顯帶入,Nb-Ta和Zr-Hf出現了明顯的分餾。過渡族金屬元素中,Bi在所有蝕變中都表現出明顯的增加,而且在絹云母化和硅化中增加程度最大,表明Bi同含金熱液流體關系緊密,Bi含量同金品位成正比,這在實際找礦工作中得到了充分驗證。而Cu、Zn只在絹云母和硅化階段大量帶入,在鈉長石化和綠泥化變化較小,說明在絹云母化和硅化階段硫化物可能大量沉淀,而這一過程和金的沉淀關系密切。
綜上所述,隨著礦物交代反應的進行,各種蝕變中主量元素都可以被強烈改變。稀土元素在蝕變中的活動性較低,在鈉長石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中只發(fā)生了厘米級的運移,沉淀在絹云母、綠泥石等熱液礦物中[23],稀土元素含量基本不變,只有硅化中輕稀土出現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的部分元素活動性較強。高場強元素作為傳統(tǒng)惰性元素,在鈉長石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中活動性很低,但在硅化中活動性很強,甚至還出現了元素對的分餾。過渡族金屬元素在鈉長石化和綠泥石化中活動性較低,但在絹云母化和硅化中活動性較強,表明后2種蝕變和礦化的關系更緊密。
6結論
1)伴隨安家營子金礦床的形成,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多期次的水巖反應。從早到晚依次是:鈉長石化、絹云母化、硅化、黃鐵絹英巖化、綠泥石化等。
2)蝕變過程成中主量元素和大離子親石元素在所有蝕變中都表現出較強的活動性,而過渡族金屬元素在絹云母化和硅化表現出強烈的富集,高場強元素和稀土元素只在硅化中表現出一定的活動性,表明硅化和絹云母化與金礦化可能有緊密聯系,而這2種蝕變疊加的黃鐵絹英巖化的礦化性更好。
[參 考 文 獻]
[1]陳偉軍,劉紅濤.赤峰—朝陽金礦化集中區(qū)主要金礦類型及地質特征研究[J].黃金科學技術,2006,14(5):1-7.
[2]王義文,謝錫才,劉曉利,等.安家營子金礦田礦床類型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J].黃金,1997,18(11):3-9.
[3]謝錫才,王義文,董萬成,等.安家營子金礦田礦床及同源巖體同位素地球化學[J].貴金屬地質,1997,6(3):171-182.
[4]李永剛,翟明國,苗來成,等.內蒙古安家營子金礦與侵入巖的關系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J].巖石學報,2003,19(4):808-816.
[5]李永剛,翟明國,楊進輝,等.內蒙古赤峰安家營子金礦成礦時代以及對華北中生代爆發(fā)成礦的意義[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3,33(10):960-966.
[6]李永剛,翟明國,苗來成,等.內蒙古赤峰地區(qū)安家營子金礦成礦流體研究[J].巖石學報,2004,20(4):961-968.
[7]彭麗娜.內蒙古赤峰市金蟾山金礦床成礦機制與成礦構造背景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0.
[8]張宇,黃斐,葉萍,等.內蒙古安家營子金礦流體包裹體及氫氧硫同位素研究[J].礦產與地質,2020,34(2):236-246.
[9]崔霄峰,張宇,李肖龍.內蒙古喀喇沁旗安家營子金礦蝕變及其分布研究[J].地質與勘探,2021,57(1):1-13.
[10]王躍,周奇明,張金龍,等.魯西地區(qū)新太古代地殼增生事件——來自花崗巖和二長花崗巖U-Pb年代學、Hf同位素和巖石地球化學的證據[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22,52(2):463-485.
[11]齊雨寧,孫國勝,馮德勝,等.內蒙古敖漢旗岱王山金礦床流體包裹體特征及礦床成因[J].黃金,2024,45(3):67-71.
[12]李欣航,白令安,胡喬帆,等.桂西北金牙金礦床成礦流體性質與成礦機制[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23,53(3):840-852.
[13]王俊德,任彧仲,杜曉陽,等.豫西上宮金礦床成礦流體特征[J].黃金,2022,43(12):19-25.
[14]劉建民,趙國春,徐剛,等.遼東半島金礦成礦作用與深部資源勘查[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21,51(6):1 613-1 635.
[15]何軍成,劉軍,李小偉,等.黑龍江省團結溝淺成低溫熱液金礦床成因——鋯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學和Hf-S-Pb-He同位素證據[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23,53(5):1 437-1 466.
[16]FU L B,WEI J B,CHEN H Y,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ld mineralization,exhumation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nd magma cooling:Formation of the Anjiayingzi Au deposit,northern North China Craton[J].Ore Geology Reviews,2016,73(2):222-240.
[17]TRUMBULL R B,LEHRBERGER G,SATIR M,et al.Granitoid-hosted gold deposits in the Anjiayingzi District of Inner Mongolia,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Economic Geology,1996,91(5):875-895.
[18]崔文元,王長秋,張承志,等.遼西—赤峰一帶太古代變質巖中鋯石U-Pb年齡[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27(2):229-237.
[19]GRANT J A.The isocon diagram—A simple solution to Gresens equation for metasomatic alteration[J].Economic Geology,1986,81(8):1 976-1 982.
[20]BARRETT T J,MACLEAN W H.Mass changes in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zones associated with VMS deposits of the Noranda area[J].Exploration and Mining Geology,1994,3(2):131-160.
[21]HEZARKHANI A.Mass changes dur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mineralization at the Sar-Cheshmeh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outheastern Iran[J].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06,48(9):841-860.
[22]LI X C,FAN H R,SANTOSH M,et al.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ssociated with Mesozoic granite-hosted gold mineralization at the Sanshandao deposit,Jiaodong Gold Province,China[J].Ore Geology Reviews,2013,53:403-421.
[23]WARD C.D,MCARTHUR J M,WALSH J N.Rare earth element behavior during evolution and alteration of the Dartmoor granite,SW England[J].Journal of Petrology,1992,33(4):785-815.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 migration dur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in Anjiayingzi Gold Deposit,Harqin Banner,Inner Mongolia,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Ru Peng1,2,Li Xiaofang3,Wang Yake3
(1.Henan Academy of Geology;
2.Henan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3.He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 Co.,Ltd.)
Abstract:Extensiv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ccurred to Anjiayingzi Gold Deposit during mineralization.The sequence of alteration types from early to late is albitization,sericitization,silicification,pyrite sericitization,chloritiz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ajor and micro elements in various altered rock samples and their original rocks,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 migration dur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the main elements SiO2,CaO,MgO,Fe2O3 and TiO2 show a gradual decreasing feature;②the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K,Rb,Th in the micro elements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while Sr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and Bi shows an obvious increasing feature in all alterations;③the abundance of rare earth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④the ore-forming elements Bi,Cu and Zn have high contents in the pyrite sericitization and silicification stages.Combining with the pet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it is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unloading of ore-forming elements starts from the stage of pyritization,and is concentrated in the silicification stage,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positioning and delineation of ore bodies.
Keywords:hydrothermal alteration;element migration;Anjiayingzi Gold Deposit;Harqin Banner;major element;micro element
收稿日期:2024-02-04; "修回日期:2024-03-01
基金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DD20221695,DD20190379,DD20160346)
作者簡介:茹朋(1984—),女,工程師,從事地質礦產調查工作;E-mail:11613670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