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驥
2023年3月3日,意大利羅馬,素食主義者參加抗議集會
人在海外,難免思鄉(xiāng)。這種情懷最集中的體現(xiàn)就是飲食。我來自內(nèi)蒙古,吃牛羊肉是每天的剛需。來歐洲前,由于耳濡目染,我會定勢思維般地認為歐洲也是肉類天堂。然而當我真正來到這里上學后才發(fā)現(xiàn),在歐洲和同齡人約一頓肉是那么難。我的女朋友也不吃肉,吃太多的海鮮也會感到十分慚愧。
午餐時間,你看到你的同學在啃蘿卜;做客朋友家,自家種的土豆是這頓晚宴的主菜;走進咖啡廳,你發(fā)現(xiàn)給咖啡加牛奶也是那么難。這一切不是因為物價飛漲或是歐洲貧瘠,而是因為蔓延在當代歐洲青年中的一種信仰—“素食主義”。
在歐洲,素食主義作為一種時尚風潮,讓我這個吃肉愛好者格格不入。吃肉正變成某種程度的禁忌,在某些極端的素食主義者眼里,吃肉者還可能成為其攻擊的目標:“說好的拯救地球,你竟然在吃肉!”
顧名思義,“素食主義”是一種倡導吃素的生活方式。素食主義者,又可以分為全素食主義者、乳蛋素食主義者、乳素食主義者、蛋素食主義者,前者不僅不吃肉,也不吃包括蜂蜜、牛奶、奶酪、雞蛋在內(nèi)的所有動物制品。而后面幾種則會食用乳制品、蛋類。除此之外,還有可以吃魚的魚素食主義者。其實,大部分的年輕人都不是全素食主義者,而歐洲人的飲食結構也讓他們不吃肉成為了可能性。歐洲的超市有著五花八門的奶酪,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可以食用乳制品,可以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動物蛋白。于是,他們就可以喝著奶牛的奶,走上街頭為奶牛的權利吶喊了。
根據(jù)世界經(jīng)濟論壇近年的數(shù)據(jù),歐美國家的公民越來越喜歡吃素。但一些新興發(fā)展中國家,譬如印度,喜歡吃肉的人數(shù)卻在增加。素食主義在歐洲似乎是一股難以阻擋的風潮,特別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起來。
根據(jù)歐委會在2022年一份調查報告,歐盟成員國以植物為生產(chǎn)原料的食物制品銷量比2018年增長了49%;有幾乎一半的歐洲公民減少了肉類、奶類和魚類的消費。實際上,以植物為原料的食品,比真正的肉類還要貴。而在通貨膨脹壓力下,歐洲人愿意多購買植物類食品,其背后肯定不是經(jīng)濟原因。
“不要吃肉,為了動物,也為了地球?!蔽鳉W的年輕人將拯救地球視為己任,作為一個地球公民,素食是一個重要的標簽。我曾經(jīng)在夏令營里教過一個德國小男孩Mark,他只有7歲,但已經(jīng)是一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了?!白詮膵寢尳o我看了屠宰場殺害小動物的視頻后,我就不再吃肉了?!?blockquote>
其實,大部分的年輕人都不是全素食主義者,而歐洲人的飲食結構也讓他們不吃肉成為了可能性。
英國倫敦的素食超市
我的同學Christel則是一位母親,她有一次計劃出國旅行,臨行前最擔憂的事情讓我感到震驚:“平時我給全家人做飯,我們已經(jīng)堅持了很久的素食了,我特別擔心我出門旅游以后家里的孩子會偷偷吃肉?!?/p>
在家庭和學校的雙重護理下,歐洲的年輕一代也漸漸沉浸于素食主義的浪潮中,他們要么成為素食主義者,要么在努力成為素食主義者。
除了環(huán)境,促使年輕人成為素食主義者的另一個要素是“時尚”。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公民運動時期走上街頭的示威者,年輕人認為,他們正在干一件改變?nèi)祟悮v史的偉大事業(yè),不吃肉讓他們變得很酷。女權、反種族歧視、保護地球、保護動物、吃素、反戰(zhàn),這些幾乎都是一個當代歐洲青年大學生的標配。
對于歐洲的年輕人來說,成為素食主義者是一種時尚,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而有時是越極端越受推崇。在安特衛(wèi)普市中心,有一家全素食主義冰激凌店,拒絕使用乳制品的比利時全素食主義者,將這里視作打卡圣地。
在古印度,素食主義與非暴力的宗教教義(如佛教和耆那教)緊密相連,這些教義強調尊重所有生命。在歐洲最早的知名素食主義者,當屬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這位哲學家兼數(shù)學家認為:“只要人類繼續(xù)成為低等生物的無情毀滅者,他就永遠不會知道健康或和平。只要人類屠殺動物,他們就會互相殘殺?!?/p>
近現(xiàn)代年輕人的素食主義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1847年,英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素食主義社團—英國素食主義協(xié)會。1944年,唐納德·沃森創(chuàng)立了素食者協(xié)會(Vegan Society),并創(chuàng)造了“vegan”這個詞,標志著純素食主義作為一種獨立運動的開始。
不過,素食主義者真正在年輕人中流行,還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
瑞士日內(nèi)瓦,一家香料制造商制作的植物肉漢堡
在小學乃至幼兒園里,如果你說自己迷戀吃肉,同班的小朋友們會認為你是屠殺動物的劊子手。
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歐洲進入了相對和平和穩(wěn)定的時期。也是從那時起,歐洲年輕人思考的不再是可怕的鄰居、自身的民族獨立和國家安全,轉而關注地球母親的利益。隨著全球變暖和動物權利保護運動的發(fā)展,素食主義運動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在年輕人中蓬勃發(fā)展。2009年,在素食主義運動的影響下,比利時文化名城根特決定將每周四定為“素食日”,在這一天,包括學校食堂在內(nèi)的公共餐廳只提供素食。
如今在比利時乃至整個西歐,高校中的大部分食堂只提供素食。如果有學術會議,餐桌上也只有素食。在小學乃至幼兒園里,如果你說自己迷戀吃肉,同班的小朋友們會認為你是屠殺動物的劊子手。素食主義運動在西歐全方位開展,青年人則是其中的主力軍。對于他們來說,吃肉是禁忌,吃素則是信仰。
這一信仰形成機制是什么?首先要從歐洲文化中的“解放”精神說起。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歐洲逐漸解放了自我;自二戰(zhàn)以后,女性和少數(shù)族裔也日漸得到了解放。來到現(xiàn)在,當歐洲人發(fā)現(xiàn)身邊無人可以解放的時候,解放動物的時刻也就來臨了。
2022年,兩名青年跳入了根特某水族館的動物表演現(xiàn)場,并高喊“海豚屬于海洋”。事后,一個名叫“素食游行”的比利時民間組織宣布對此事件負責。組織負責人彼得·楊森表示:“我們還會回來的?!?/p>
比起“動物解放陣線”和“釋放地球”這樣的極端動物保護組織,這一運動已經(jīng)很溫和了。素食主義者對于其他動物權利的關注,也絲毫不落下風?!斑@個牌子的化妝品很好,因為他們工廠不會過度壓榨蝸牛!”“我只用來自捷克的蜂蜜,因為捷克的蜜蜂不會過度勞動,它們是快樂的蜜蜂?!狈侵薜酿囸I太過遙遠,東歐的戰(zhàn)火還燒不到身邊,素食主義者們更關心的是門前蝸牛的安危。
除了動物保護,促成素食之風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全球變暖。在歐洲,公眾普遍認為,吃肉是一件有害于地球的事情,吃肉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素食主義者認為,溫室氣體的排放,主要來自飼養(yǎng)的哺乳動物;另外一方面,媒體也在鋪天蓋地表示,牛肉的處理會浪費大量的水資源。
在比利時,每年夏天都會有聲勢浩大的全球氣候大游行,青年學生往往是這些運動的主力軍,父母也會帶著孩子全家出動走上街頭,一起“拯救地球”。
2023年3月23日,德國施瓦巴赫,一家冰激凌店的員工在展示不同口味的素食冰淇淋
“保護動物,拯救地球!”高大上的口號,也隱藏著沉默的大多數(shù)。
比利時是歐洲最積極的素食主義者國家之一,超市中素食肉類琳瑯滿目。然而有趣的是,比利時的人均牛肉消費量在歐洲同樣排名前列??梢姴⒎撬腥硕紝λ厥尺\動買賬。
“不要肉的麻婆豆腐”“不要雞蛋的炒面”,比利時一個中餐館的廚師說,他最煩的大概就是給素食主義者做飯了。在奶茶店打工的Lee也說,做奶茶本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要椰奶、豆奶、杏仁奶,每做一杯要花費比原來長一半的時間。在歐洲,叫Milk的不一定是牛奶。
比起對養(yǎng)殖業(yè)者的影響,素食運動對餐飲業(yè)的影響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比利時曾經(jīng)的名菜是馬肉,很多超市里都可以買到,而如今素食主義者不斷抨擊養(yǎng)馬人對于馬的“屠戮”,也讓很多比利時人拋棄了這道特色國菜?,F(xiàn)如今,只有在極少的周末露天市場才能買到馬肉,曾經(jīng)以養(yǎng)馬賣肉為生的農(nóng)民也不得不另尋他路。
如果說犧牲一部分人類利益,能夠帶來動物權利的伸張和遏制全球變暖,這樣的付出也許值得,但目前的情況來看并非如此。比利時本國并不生產(chǎn)蔬菜和水果,很多果蔬需要進口,而素食主義者們對于果蔬的需求導致運輸成本提升。無論是空運還是陸運,由于進口大量果蔬所導致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正在逐年增加。
對于外人的影響是一方面,對于素食主義者自身而言,同樣存在著健康風險。首先人體所需的很多必要元素,必須從動物蛋白中獲取,超市里的素肉,并不能替代動物蛋白的功效,如維生素B-12。此外,歐洲的很多大胖子都是素食主義者。很多人在成為素食主義者之后需要通過吃甜食來獲得快樂,隨之而來的就是肥胖等健康問題。
列奧納多·達·芬奇說:“將來會有一天,當人類以同情的眼光看待動物時,人們會認為殺死動物是與殺人一樣罪大惡極的?!睔W洲的年輕人說這一天已經(jīng)到來,而地球上更多的人則還在為果腹而奔波。
責任編輯何任遠 hr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