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柳芃
(江蘇省鹽城市聚亨路小學,江蘇 鹽城 224008)
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的不斷改革,更加強調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美術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藝術類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認知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積極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除了要注重美術知識的傳授,也要強化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自主創(chuàng)造,推動學生藝術學習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中有效引入少兒版畫藝術,并基于此開展多元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的全方位成長。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大部分小學生對美術這一課程的接觸少,美術學習功底也較弱,且想象較為天馬行空,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很難被其他人所理解,因而喪失學習信心、學習興趣。版畫具有多樣性、靈活性的特點,擁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可以通過多元材料進行藝術呈現(xiàn),如樹葉、沙子等,能夠充分拓展學生創(chuàng)作空間,豐富美術教學內容,能夠將學生的想法、創(chuàng)意更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使得學生獲得認可與贊揚,進而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獲得充分發(fā)展。
在小學美術版畫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親身設計、操作完成版畫制作,能夠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手、腦、眼等各項感官器官,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此外,版畫的學習和制作工藝需要耗費一定的體力、時間,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注力,使學生在操作體驗中更深刻記憶、掌握相關美術內容,也有利于對學生美術思維能力及綜合學習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小學生性格活潑愛玩,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長時間專注于美術課程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立足“興趣培養(yǎng)”開展多元、趣味教學活動,以快速吸引學生的眼球,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tài)中。因此,教師可以基于課程內容融入少兒版畫藝術,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材料,再有機創(chuàng)設探索性學習情境,引領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使得學生在探索、繪制中充分感知、感受學習樂趣,體會“美術創(chuàng)作”的奇妙之處,進而更喜愛版畫藝術、更喜愛美術創(chuàng)作,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充分融合先進的信息化教學工具,推進美術教學的直觀化、趣味化、生動化發(fā)展,使得學生能夠更直觀、容易地了解、掌握版畫相關知識點,推進學生的實踐應用。在學生制作完畢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版畫作品帶回家中裝飾房間,以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再開展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版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創(chuàng)意等,以促進學生間的制作經驗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從而有效地增強課堂中師生互動、生生交流,使得班級中的學生能夠在此美術實踐體驗中能夠獲得成就感、幸福感、滿足感,增強學生自信,進一步促進學生美術學習水平提升,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木版畫》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積極融合多媒體技術直觀呈現(xiàn)課程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的學習、理解難度,然后再充分組織開展“木版畫”制作活動,以強化課程教學指導、優(yōu)化課程教學設計。首先,教師要明確本課程教學目標,即引領學生了解、掌握“木版畫”這項民間藝術及其藝術特點,并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能夠制作出黑白木刻版畫,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動手操作能力。其次,在教學目標確立完畢后,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魯迅先生》的版畫及油畫作品,并有效設計問題:“大家觀察這兩幅作品,你更喜歡哪幅作品?這兩幅作品分別有怎樣的特征?”,以此充分引發(fā)學生觀察、思考,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于課程學習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再由此引入“木版畫”的相關知識點。然后教師可以再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有關“黑白木版畫制作工藝”的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看、學習,并在此過程中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講解,幫助學生梳理制作過程,即畫稿、刻版、印版三個步驟。在視頻觀看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想、體會,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之處。最后,教師可以再開展實際的“木版畫”實踐操作活動,引領學生進行主動探索。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深刻記憶、了解、掌握了木版畫的藝術特點,且充分掌握了木版畫的制作過程、步驟,動手操作、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地優(yōu)化課堂導入設計,使學生在多元圖像、視頻的觀看中了解、掌握到相關的美術課程內容,使學生對課程內容抱有較高好奇心、探索欲,能夠更好地增快學生接收、學習知識的速度,也有利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水平。
在當前新時期教育背景下,美術教師在開展學科授課時,要充分地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少兒版畫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充分引導學生的主觀意識,使學生快速融入美術學習中,并在設計、實踐中達到美術學習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融合美術課程內容及少兒版畫藝術開展教學,以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中形成藝術感知,進一步促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美術學習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此外,在小學美術教材中也涉及諸多的版畫藝術知識、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有效融合木版畫、紙版畫、綜合版畫等相關內容,有效進行大單元教學,引領學生充分整合、梳理相關的知識點,并引導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對比、分析、鑒賞,以充分地豐富學生美術知識儲備,促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準備多元制作材料,拓展學生想象與創(chuàng)作的空間,使學生在真切的實踐體驗中充分感知美術的豐富多彩,進而充分地構建學生對“版畫藝術”“美術學習”的興趣,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審美感知,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也有利于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你會設計郵票嗎》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多種多樣的“郵票”,或是準備郵票實物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然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郵票嗎?”“它往往在哪里出現(xiàn)?”以此使學生充分了解“郵票”的用途,然后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根據(jù)觀察分析,總結出郵票的顏色、圖案、形狀等,深化學生對“郵票”的印象與理解。在此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可再充分鏈接“版畫藝術”內容,組織開展版畫創(chuàng)作活動,以激發(fā)想象、鼓勵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先將班級中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個學習小組,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激烈地討論、探究,得出郵票設計方案,然后依據(jù)方案內容利用吹塑紙完成郵票制作。在郵票制作完畢后,教師可以再準備多個信封并分發(fā)給各個小組,讓學生填上郵票并完整填寫好收件人、寄件人等信息,再投放到講臺上教師所制作的“郵筒”中。以此學習過程中能夠深化學生對“郵票”的認知、理解,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突破傳統(tǒng)美術教育課堂的枯燥性,將原本生硬的“口頭講述”轉化為了生動、趣味的實踐學習體驗,不僅符合當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興趣愛好特點,也能夠使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中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之處,以充分地提升學生對“版畫”的學習熱情,進而有效促進“版畫藝術”的有效傳承、發(fā)展,進一步推動學生綜合美術學習素養(yǎng)提升。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對小學美術教學也提出了諸多要求,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時,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充分注重德育、美育滲透,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發(fā)展學生探索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小組合作法是當前小學教育階段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推進學生間的合作交流、討論互動,使學生在互幫互助下完成美術作品創(chuàng)造,能夠充分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因此,在版畫藝術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地采取小組合作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以使得學生在交流互動、討論合作中完成版畫創(chuàng)作,促進學生間的思維碰撞、取長補短,形成良好的版畫藝術學習體驗。且在小組合作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監(jiān)督”、“指導”作用,及時監(jiān)督班級中小組學生的討論、合作情況,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美術學習活動中,并要適時介入進行引導,幫助某些“迷糊”的小組指引方向,以更好地促進小組合作活動的順利開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發(fā)揮自身長處。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畫人物》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融合版畫藝術內容開展大單元教學,先確立單元教學主題、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方式理解、感知人物表情動態(tài)結構,并利用吹塑刻印、填色對印等綜合版畫進行探索表現(xiàn),以具體作品呈現(xiàn)人物的情感、人物間的友誼。在大單元教學目標確立完畢后,教師可以再依據(jù)學生實際的美術學習水平劃分小組,再有效引導學生小組進行分工、合作,完成版畫制作任務。首先,小組內學生要經過充分地討論、交流,明確版畫制作主題、內容;其次在確定主題后再按照組內學生意愿、制作水平等進行分工,明確觀察、刻線填色、拓印、晾曬等任務分配,并在完成過程中互相幫助、積極合作,以順利完成版畫作品。在小組合作結束后,教師可以再有效開展“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引導小組學生之間互相展示、分享、點評,交流各組的“長處”與“不足”,以不斷促進學生的修改、完善。教師再進行綜合性點評、評價,并選出最佳作品、最具創(chuàng)意作品等,充分增強學生的自信,使學生能夠在此版畫藝術作品制作中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全方位成長。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強化美術課堂中的交流與互動,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得學生能夠在合作中更迅速地進行知識了解、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夠強化課程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對于美術這一學科的喜愛、熱愛程度,推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與進步。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是生活”。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將美術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到一起,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認知美,滲透美育教育。且當前的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正處于“發(fā)展基礎期”,在美術課程知識的理解、掌握上不夠“深刻”、不夠“到位”,有效引入生活化場景、素材也能夠更好地降低學生“學”的難度,促進學生的快速加入。為此,在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引入少兒版畫藝術并開展多樣化的生活實踐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生活想象、生活創(chuàng)造,構建良好的美術學習環(huán)境。在此“教”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秉承著“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出發(fā),積極選擇契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生活素材,并開展恰當?shù)纳顚嵺`活動,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滲透德育教育。
例如,教師在引入版畫藝術時,還可以先有機創(chuàng)設相關的生活情境,并以此生活主題組織版畫學習、制作,以充分強化美術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的生活應用,滲透美育、德育教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爸爸媽媽關心、關愛孩子的場景圖片,如孩子生病了正在病床上躺著,媽媽的臉上流露出了擔心的神情、爸爸的臉上出現(xiàn)了焦慮、緊張的神態(tài)。教師可以以此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回想,想一想自己生病的時候爸爸媽媽是如何照顧自己的,有怎樣的表現(xiàn),先通過“繪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然后教師再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引入版畫藝術,引導學生利用版畫創(chuàng)作形式表現(xiàn)爸爸媽媽在孩子生病時著急神態(tài)、緊張心理,并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鑒賞,充分感知、理解、把握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進而充分強化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此方式能夠將美術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留出充分的自由展示、個性創(chuàng)造空間,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積極進入版畫探索、實踐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造,也能夠有機促進德育教育的滲透,使學生在制作版畫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促進學生優(yōu)良道德品質的形成,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版畫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充分帶動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使學生更好地感知美、享受美。因此,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融入少兒藝術版畫,構建良好藝術學習環(huán)境,帶動學生學習自主性;開展動手操作活動,提升學生美術技能;融合現(xiàn)實生活,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進而充分促進美術教學質量、效率提升,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藝術學習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