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云
(山東省蘭陵縣蒼山街道賈莊初級中學,山東 蘭陵 277733)
教育部門所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涵蓋四個方面,包括科學思維、科學責任與態(tài)度、物理觀念以及科學探究。在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下,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并將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所倡導的大單元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物理中,能夠通過以整合學科知識點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并構建起完善、系統(tǒng)的知識理念。本文的研究對初中物理課程的發(fā)展具有理論性意義,對初中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指導性意義。
所謂的核心素養(yǎng)是我國教育部門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明確的,主要指代的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學科所具備的育人價值全面體現(xiàn),促使學生能夠在具象化的學習中創(chuàng)設出符合自身未來發(fā)展的正確價值觀、關鍵能力以及必備品格,這對學生個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整體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對于初中物理學科而言,其在具體教學中的核心素養(yǎng)要求是學生在學習后應該具備科學思維、科學責任與態(tài)度、物理觀念以及科學探究等內容。而在這其中,科學思維主要是以物理學為視角,深刻的發(fā)掘、了解事物存在于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和關聯(lián)性;科學責任與態(tài)度是應該秉持認真、嚴謹且實事求是的責任和態(tài)度;物理觀念指代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進程中,可以從物理的視角出發(fā)系統(tǒng)地認識并了解運動、物質以及相互作用等概念;科學探究則是指在具體的實驗活動中,或是于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最終提出的物理學科問題,并以此為前提提出與之相對應的假設、方案、實驗以及結果的綜合能力。
所謂的大單元教學模式,主要指的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前提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實踐教學中,更側重于進一步推進學生的深入學習。在大單元教學模式具體應用的進程中,其中的“大”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自主完成所學知識內容的統(tǒng)籌與整合,可以表現(xiàn)為“大項目”“大問題”以及“大任務”等內容。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應用大單元教學模式時,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整合與重組,從而有效推進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接觸到更貼近學生認知規(guī)律、性格特征以及具體學習情況的知識體系,促使學生能夠得到個性化發(fā)展。不僅如此,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實踐應用大單元教學模式時,“單元”或者“課時”并不是教學結束的標志,而是在具體教學中,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系統(tǒng)的理解、掌握相關知識內容,架構起符合自身發(fā)展的知識體系。
實踐研究發(fā)展,深度落實大單元教學模式對初中學生物理的深度學習具有重要價值。然而,縱觀目前我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大多數(shù)教師都并未真正意識到大單元教學模式的含義,且沒有應用該教學手段制定適宜且明確的教學目標。致使學生無法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存在不足,既希望學生能夠在大單元教學模式中突出主體地位,又過分重視課堂中教師所具備的主導作用。二者相互矛盾難以共生,課堂會十分混亂,不僅無法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無法體現(xiàn)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初中物理教師應該轉化自身教學觀念。但是,據研究發(fā)展,很多教師目前都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且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物理課堂只是簡單的向學生傳授知識的空間,學生在課堂中缺乏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會打壓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
教學評價體系的架構目標是輔助教師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了解自身狀況的主要手段。但是,就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況而言,很多物理教師都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相比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更加注重學生在卷面上所能夠表現(xiàn)出的成績,這就導致,即便教育行業(yè)如火如荼的發(fā)展數(shù)百年,卻依然沒有架構起完善的評價體系,難以將其作用充分發(fā)揮。
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際落實教學評價工作時,終結性評價是最受歡迎的,教師需要在完成學期教學或單元教學、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筆試測評,從而以更好的方式明確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等內容。雖然該種評價也能夠讓初中物理教師得到一定的學生信息,但卻極為片面,無法以更多角度、更深層次的方式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系統(tǒng)地反映出來。
大單元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設是以單元教學模式為基礎的,其在演變、發(fā)展的進程中,承襲了單元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并著重突出了“大”,初中物理教師在具體應用該種教學方式的進程中,并不會被教學形式所限制,而是能夠結合學生實際狀況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教學形式。然而,在目前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依然有很多教師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大單元教學模式所具備的多變、靈活的教學特征,只是簡單與教材內容相融合,對單元知識進行淺顯的整合、梳理,導致該種教學模式在具體應用的進程中流于枯燥化、單一化。出現(xiàn)該種問題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問題在于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即便擁有了新型的、迎合時代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也不會結合自身現(xiàn)階段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完善,導致教學形式在傳統(tǒng)、創(chuàng)新兩種模式中反復橫跳,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
教學目標的設立不僅能夠引導教師完成既定的教學規(guī)劃,還能夠有效輔助學生完成各個知識點的學習。在該種教學模式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大單元教學模式雖然凸顯了學生所具備的主體地位,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在該種模式中“撒手不管”,而是應該在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學習空間的基礎上,適當適時地發(fā)揮自身的引導價值,并研究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夠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完成教學目標。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教學形式不同,大單元教學目標更重視教學的整體化與系統(tǒng)化,需要最大限度地避開“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與“呆板”的教學手段,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并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滬科版八年級物理課程中教學《熟悉而陌生的力》一課時,該單元的整體課程目標是闡明“力”的基本概念,引導學生掌握“彈力”“重力”“摩擦力”等基本內容,并明確日常生活中此類“力”的實踐應用和與后續(xù)教學內容中涉及的“壓力”“浮力”“機械”等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性??梢圆捎糜珊喨敕钡姆绞椒痔荻鹊貛ьI學生學習“力”的所有知識內容。必要時,可以獨立設定一個課時的實踐詳細地為學生說明大單元課程的教學目標,促使學生能夠明確后續(xù)課程教學的知識點,以及所學內容對于實踐生活的積極影響,從而讓學生有一定的心理預期,強化學生的積極性與求知欲。
大單元教學是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在研究與應用中并沒有固定的形態(tài)。因而,在實際教學的進程中,初中物理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定的任務活動,將完整的教學目標劃分成為階段性的教學小目標,促使學生能夠在各個階段的學習中都有所收獲,并強化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滬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每一小節(jié)和沒有大章的末尾都涵蓋不同形式的思考、習題等內容,該部分可以作為一種任務形式,強化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但是,教材中所設立的任務并沒有強烈的針對性,反而適用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這與核心素養(yǎng)下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不符。鑒于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強調教師應該與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基準,適當?shù)貙虒W計劃、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結合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強度為學生設置更有針對性的任務活動,真正實現(xiàn)課外教學、課上教學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滬科版九年級物理教材中教學《了解電路》單元課程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課外的任務活動。要求學生聯(lián)系所學內容,為自己家或者工廠設計出一套合理的電路圖,并在完成后由教師和同學共同評判是否能夠應用于實際,并由學生推選出設計得最合理、完美的作品,在實驗室中以簡易的方式將電路圖轉化成實物。該種方式不僅能夠將課本內容與生活實際建立聯(lián)系,還能夠在學生彼此交流、評判的進程中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朝更深層次的學習內容發(fā)展。
教學評價體系應該在教師的教育與學生的學習之間均產生價值,而且,如果能夠應用得當,教學評價體系還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還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大單元教學模式在具體應用的進程中,更為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了能夠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設置不同形式的評價手段、評價等級以及評價內容,從而全面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的教育模式??偠灾?,初中物理教師可以以終結性評價為基準,與表現(xiàn)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內容相結合,對學生的實際學情反復驗證,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提供更具針對性價值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能夠逐步形成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評價新授課的學習狀況時,評價中的主體內容應該是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否規(guī)范。而評價的主要內容可以包括預習效果、筆記的完整性、課堂表現(xiàn)是否積極、參加探究學習或者合作學習的頻率等。學生在教師正確的評價系統(tǒng)中,會逐漸掌握個人能力與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對于后續(xù)的成長具有一定的推動性作用。
一般來說,物理學科可以被視為對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課程。初中物理教師在落實大單元教學模式時,應該重視核心要素——真實情景,并聯(lián)系實際教學內容,將物理課程的真實性凸顯出來,讓學生能夠充分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搭建符合自身發(fā)展需求的知識體系?!罢鎸崱敝饕侵冈趯W生的認知中,所學內容是正確的,不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見,還能夠充分的引發(fā)聯(lián)想;“情景”則是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能夠涉及到的所有的物理現(xiàn)象和內容背景。
鑒于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的進程中,應該側重于喚醒學生實際的生活經驗,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突破傳統(tǒng)教育課堂的壁壘,讓課堂內容與課外實際生活相結合,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大單元教學模式的整體性與系統(tǒng)性。例如,在教學滬科版初中物理中《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課堂中所能夠使用的一切教具,包括但不限于分貝測試儀、音叉、直尺、小錘等。在開始教學前,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領學生走入課堂,如“大家知道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嗎?”“聲音存在的必要條件有哪些?”等,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既能夠聯(lián)系預習內容進行思考,又能夠輕松融入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進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小實驗,包括讓學生用手感受自己在說話時脖頸的變化,并由此引出核心概念——“聲音是振動產生的”。再如,在教學《聲音的特性》一課時,教學重點是聲音的三要素,包括響度、音色以及音調。此時,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能夠區(qū)別聲音特征的實驗器具和實驗平臺,而后引導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操作,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景中具像化地感受到聲音三要素的不同,也能夠在實驗中了解能夠影響三要素的外在條件。在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并以科學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真實的物理情景之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物理學科的力量以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實際影響。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下,將大單元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是勢在必行的。教師應該深刻意識到該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并結合自身教學習慣、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對大單元教學模式進行適當調整,使其能夠更加滿足學生的需求。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結合現(xiàn)階段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了結合多元化內容確定教學目標、通過任務活動的設置完善教學過程、架構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促進教學內容的整合發(fā)展等四方面的優(yōu)化措施,對初中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提升與綜合素養(yǎng)的完善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