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桐
軟紅的春陽將光潑在豆綠色的春水上,明晃晃,亮晶晶。須臾,朝霞洶涌,紅嘴海鷗時而盤旋,時而啄食,在翠湖畔的梧桐大道劃過優(yōu)美的弧線。其中一縷晨光悄然注視著一塊覆蓋薄灰的招牌。這座診所已經(jīng)關(guān)了許久,但整面墻上掛著的無數(shù)錦旗,正無聲地向來往的行人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開診所的爺爺是土生土長的昆明人,雖然脾氣有些急,但心卻柔軟得像楊柳枝柯上露出的點(diǎn)點(diǎn)嫩芽。爺爺說,她幼時就開始接觸醫(yī)學(xué),最初跟著父親出診,當(dāng)助手,后來自己可以獨(dú)立診脈。
爺爺在出診時十分專心,不喜歡被人打擾。一次,我在診所里坐著,看爺爺給病人寫藥方、換藥。診所里迎來一波又一波患者。這時,奶奶輕手輕腳地來到他身邊,問他要不要喝水。他的眉頭當(dāng)即就擰了起來,臉上明顯露出了幾分不悅,而后嘴角一撇,沉聲說道:“悶的(昆明方言,即不要說話)?!彼穆曇舨淮?,但足以讓整個診所里頓時變得安靜起來。
在遇到不遵守醫(yī)囑的病人時,他就會急躁不已。生氣時,他脖子伸得直直的,瘦削的臉龐擠出更多皺紋,額頭的青筋條條暴起,手有時敲擊桌面,有時指向病人,有時在空中亂揮。病人如犯了錯的孩子,也只是靜靜地聽著,不敢插嘴,待他說完、表情有所緩和后,連連“認(rèn)錯”。即便如此,病人們還是很尊重爺爺。
既言“春城”,四季如春??捎幸荒?,冬至?xí)r節(jié),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雪。黃云千里,白雪亂舞,拍在人們的臉上、肩膀上。深夜,鮮綠油亮的梧桐葉在溫度的驟降中不情愿地褪去了嫩色,轉(zhuǎn)而變得灰黑、萎黃、紅褐。在此地常駐的鳥兒成群地擠在一起取暖,不時地發(fā)出幾聲哀嘆。
“咣咣……”急促的叩門聲驚醒了爺爺。他邊套上身邊的棉衣,邊快步朝門走去。打開門,只見一個老父親鼻尖通紅,眼眶泛紅,聲音嘶啞、語無倫次地說道他兒子在家躺著,腿傷得很嚴(yán)重,需要立刻救治。
要走十多公里才能到他家里……爺爺卻當(dāng)即決定上門治療。他們騎著自行車,在茫茫雪夜中向前挪著,挪著。朔風(fēng)吹散了頭發(fā),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被風(fēng)吹得半瞇起來,雪花灌進(jìn)了他的衣領(lǐng)中,隨即融化成水,冷氣從膝蓋開始向上蔓延,爺爺四肢麻木得有些用不上力氣,急得咬緊牙關(guān)。但即使在那時,他腦海中閃過的唯一念頭依然是:救人。忙了一整晚,病人轉(zhuǎn)危為安。爺爺天亮才返家。路邊怒放的三角梅帶有一種“這里就是春天!是新的太陽!”的決絕氣勢,他心中也升起春天的暖意。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忙碌的時光就這樣持續(xù)了幾十年。
一整墻的錦旗映紅了積灰的玻璃窗。我曾多次問他,為何這么多年堅持開診所,他總笑而不語。終于有一回,他瞥了一眼錦旗,又迅速把目光移到其他地方,淡淡地說:“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多幫助大家嘛?!?/p>
診所的招牌好像總能得到陽光的眷顧,被烘得暖暖的。診所歲歲年年的故事,斑斕的梧桐知道,玉綠的翠湖知道,銀白的鷗鳥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