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時先吃一粒蔓越莓軟糖,吃早飯時隨餐嚼一粒葡萄籽軟糖,餐后再配一顆酵素軟糖,睡前半小時再來兩顆褪黑素軟糖……日前,一份中國年輕人線上保健品消費方式洞察報告顯示,“90后”正成為購買功能性食品的新生力量。但專家提醒,功能性軟糖不是零食更非藥物!
當成零食吃
“酸酸甜甜,全當吃零食啦!”“90后”小曾服用功能性食品已有3年,她每個月都會花2000多元買這些瓶瓶罐罐,每款功效都不同,美白、滋養(yǎng)、助眠、增強免疫力……像小曾一樣,當下年輕人生活節(jié)奏快,追求高效率,在養(yǎng)生上同樣如此。相較于傳統(tǒng)需要蒸、煮、燉、熬才能食用的養(yǎng)生食材,或制成膠囊、粉劑難以下咽的保健食品,年輕人更青睞外表好看、吃著美味的“功能性零食”。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伍佩英認為,軟糖是常見零食,將營養(yǎng)素加入其中,升級換代成功能性零食,可能更符合時下的消費場景與消費需求。如果產(chǎn)品本身帶有“藍帽子”(我國保健食品專用標志),那么其安全性、有效性、質(zhì)量可控性都是有保證的,作為膳食補充劑是合格的。
食用有規(guī)范
“防脫發(fā)少白頭護發(fā)生發(fā)”的生物素軟糖,每天嚼兩粒就能“吃出嫩白玫瑰肌”的水果糖,餐后吃一顆“排毒解油”幫助瘦身的酵素軟糖……也許是因為口感太佳,不少消費者將“功能性軟糖”當糖吃。有網(wǎng)友說“把褪黑素(軟糖)純粹當零食吃了”,還有人直言“一天吃完一整盒”。伍佩英提醒,功能性食品雖然做成零食的模樣,但畢竟添加了營養(yǎng)素,食用前要查看說明書,在推薦的安全劑量內(nèi)使用,不能擅自調(diào)整劑量。
不少消費者購買功能性食品,是出于健康、體重、形象等方面的焦慮,但他們?nèi)狈ψ銐虻臓I養(yǎng)學知識,往往希望立竿見影甚至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這也給了許多不法廠商鉆空子的機會。因此,面對缺了一張“處方簽”的功能性食品,消費者必須明確,功能性軟糖并不是糖,也不是宣傳有“功能”便真有點石成金的效果。伍佩英還特別提醒,功能性食品僅能當作膳食補充劑,絕不可替代藥品。
(摘自《新民晚報》 梅一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