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憲章
長江,從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雪峰發(fā)源,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在奔向蔚藍色的大海前孕育了她最后一個小女兒——青草沙。
歷史走到了21世紀,經過專家們多年勘探論證,2006年上海市政府決定在青草沙水域建設上海新的水源地。
因為水源地里有個叫青草沙的小島,這片66平方公里的水域,近10個杭州西湖大小的淡水庫被命名為“青草沙水源地”。
水,是青草沙的魂,也是她的魅力所在。
站在標高8.0米,總長48公里的青草沙水庫大堤上,長江與水庫涇渭分明:大堤外,“不盡長江滾滾來”,極目遠眺,水天一色,煙波浩渺。長江奔向大海的步履是那樣堅定,又是那樣匆匆。她波濤洶涌地穿過崇明島、長興島和青草沙,義無反顧地朝著大海奔騰而去。大堤內,水平如鏡,波瀾不驚。青草沙就像一位羞澀的少女,嫻靜、溫順、含情脈脈。一陣輕風吹皺水面,微波泛光,蘆影婆娑,驚鷺無聲。
一堤之隔,一動一靜,豪放與婉約共存,壯闊與清麗同在。
留意水的顏色,你會發(fā)現(xiàn)風塵仆仆的長江,挾泥帶沙奔流了6300多公里后,她的水是褐黃色的,而青草沙的水則是清澈中見碧綠。青草沙的綠,綠得令人陶醉,心馳神往。她,綠得很有質感,就像一匹碧綠柔滑的綢緞,讓人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想撫摸她的欲望;她,綠得很有靈性,陽光下,粼粼波光、星星點點、閃閃爍爍、如夢如幻,讓人遐想無限:會不會有一位凌波仙子,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從水中款款走出來呢?
蘆葦是青草沙四季變幻的衣裳。在那水網交錯的濕地里,大片茂密的蘆葦遮天蔽日,一望無際。
春夏的蘆葦是綠油油的,與水融為一體,青草沙被綠染得像潑墨水彩;秋冬的蘆葦,又給青草沙抹上了油畫般的濃墨重彩。每當夕陽西沉,金色的陽光透過飄逸的蘆花,閃爍著耀眼的光,剎那間,天地一片金黃。此刻,沒有大都市的紛紛擾擾和嘈雜喧囂,沒有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和爾虞我詐,這里寧靜得只聽得到風的呢喃和蘆花的竊竊私語。
因為有水,有蘆葦,青草沙也便成了鳥類的天堂。這里棲息著白鷺、蒼鷹、斑嘴鴨等幾十種鳥類。鳥兒給青草沙帶來了季節(jié)轉換的信息、生命的活力,是青草沙無處不在的精靈。
2200多年前,長江逆流而上至中游,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流經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的岷江上,修造了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今天,李冰的后人在長江出海口、長江的終點,又修建了一個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青草沙原水工程。
因為長江才有了青草沙,因為有了青草沙才有了青草沙水源地,因為有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才造就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建設者。我們贊美青草沙的同時,更要向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建設的功臣們致敬!因為,有了他們,才使得青草沙如此美麗!
美哉,青草沙!
(選自《山東畫報》,有刪改)
●比較練習
1.本文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相比,在寫法上有何不同?
答:
2.本文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在描寫方式上分別有怎樣的特點?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