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時光不敵信念永恒,百年風雨不掩誓言永踐。在我們家,最常見的服裝是警察制服,最多見的職業(yè)是人民警察。從我的爺爺、外公到父母一輩,再到我這年輕一代,我們這個警察家族始終駐守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頭頂?shù)木?、胸前的黨徽,是我們堅守使命、與黨和國家風雨同舟的見證。
家人們源于信仰與熱愛,一生從警無怨無悔。忠誠與使命傳承在血脈里,根植在骨髓中。外公說,使命高于一切,這是人民警察的天職。
爺爺和外公的寶物
20世紀50年代初,朝鮮戰(zhàn)場,一場艱難持久的阻擊戰(zhàn)中,一名青年匆忙寫下寥寥數(shù)字的家書:“我對國之熱愛勝逾生命,為國盡忠乃軍人天職,故雖生死不定,無畏不悔?!?/p>
槍林彈雨中,一名戰(zhàn)友突然拉了青年一把,避免了子彈穿胸而過,只是一條腿中彈。對方的臉龐同樣年輕,他掩護受傷的青年躲避敵人攻擊,兩人浴血奮戰(zhàn),直至戰(zhàn)役取得最后勝利。
這兩人,一個是我的外公,一個是我的爺爺。
1956年,為響應國家支援大西北的號召,爺爺與外公服從集體轉(zhuǎn)業(yè)的安排,將軍裝換成警服,押解犯人從四川遠赴青海省都蘭縣香日德農(nóng)場。他們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以場為家,扎根西北數(shù)十年直至退休。
兒時的記憶里,有兩樣東西令我印象深刻:爺爺?shù)呐f警服與外公的鐵匣子。
20世紀80年代的警服為橄欖綠。爺爺退休后,常穿一身洗得泛白的舊警服,沿縣城老家的青石板路溜達。老爺子是個熱心腸,誰家有困難或麻煩,他都樂意幫忙。街坊鄰居遠遠看見那身橄欖綠,都會熱情招呼他。
有時候,我會跟在爺爺身后,學他背起雙手晃晃悠悠地走路。爺爺回頭牽起我的手,帶我穿行于大街小巷,講述當年他與外公一起并肩作戰(zhàn)、扎根青海的故事。有時候,我會坐在小板凳上,托著腮看爺爺洗他的舊警服。衣領、袖口和每一處褶皺、邊角,他都仔細揉搓洗凈。那時我不理解,一件舊警服有什么值得寶貝的。
外公走路腳有些跛。他在戰(zhàn)場上中彈受傷,而后在苦寒的香日德農(nóng)場進行建設,腿上的舊傷便成了痼疾,一到陰雨天便疼痛不已。但外公性格沉穩(wěn)內(nèi)斂,傷痛再難捱,也不曾見他皺眉頭。唯有在打開一個鐵匣子時,他的臉上才會流露不一樣的神情。
鐵匣子里裝有兩個信封、一個徽章和一個筆記本,外公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整理翻看。
一天,書桌上的鐵匣子被我不小心碰翻在地。外公聞聲而來,默默彎腰撿起散落一地的東西。后來,我坐在外公身旁,聽他訴說鐵匣子里每一樣東西背后的故事。
那天,我才知道那枚徽章是黨徽,其中一個信封內(nèi)裝的是外公在戰(zhàn)場上寫的家書,另一個信封里是入黨申請書,筆記本則是外公在香日德農(nóng)場做干警時的日記。
時隔多年,那些紙張已經(jīng)泛黃薄脆,外公翻看得格外小心?!斑@些是念想,是信念?!蓖夤业念^說道。
父母的堅守
因為忠于使命,父母常年以單位為家,我的童年便缺失了他們的陪伴。12歲之前,我是在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吵鬧著要父母時,外婆就把我抱在懷里,拿著照片,指著父母衣領上的星星,再指向天上的繁星,說把思念告訴星星,爸爸媽媽聽到就會很快回來。
于是,無數(shù)個夜晚,我對著天上的星星喃喃自語,乞求第二天醒來能見到爸爸媽媽。外婆手里的那張照片,也放在枕邊夜夜伴我入睡。然而,父母依然常年在外。有時他們打來電話,聽筒那端的聲音竟讓我覺得有些陌生。
一天,家里響起敲門聲。開門后,只見門口的人穿一身熟悉的橄欖綠警服,正笑盈盈地望著我。
“阿姨,你找誰?”
直至今日,媽媽說起當時的場景,仍會忍不住紅眼眶。
那時我八九歲,深深的思念令我難以忘記每一次與父母的相聚時光。那天夜里,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鋪灑一室,媽媽的警服掛在衣架上,領章上的星星閃閃發(fā)亮。
然而,不過三天相聚的喜悅,便因為媽媽單位的一通電話而宣告結(jié)束。那天清晨未明,我在媽媽離開時驚醒。我哭喊著、拖拽著不讓她走。媽媽淚如雨下,不停對我說“對不起”。最后,外婆將我抱起,流著淚揮手讓媽媽趕緊走。
1997年,我回到父母身邊,赫然發(fā)現(xiàn)不過30多歲的父母黑發(fā)間已有銀絲。因為常年奔波,他們患上了職業(yè)病。有一年爸爸做手術(shù),進手術(shù)室前還在交代工作上的事,術(shù)后恢復沒幾天就問醫(yī)生什么時候能出院,他放心不下單位的工作。出院第二天,他便回到崗位上。家里人不理解,媽媽卻沒有生氣或阻止,而是每天熬好湯,囑咐爸爸帶到單位。
媽媽說,他們的肩上扛著重擔,還不到放下的時候。這一扛,就是30多年。
如今,父母已過知命之年,時光與辛勞讓清俊青年的兩鬢染上霜華,在秀美姑娘的臉上刻上皺紋。他們的脊背已微微佝僂,視力也日漸衰退。然而,每當穿上那身筆挺的警服,他們依然身姿挺拔、目光如炬。
使命的傳承
以前,我不理解家中長輩堅守和熱愛的是什么。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所有的迷惑與不解都找到了答案。
入警宣誓時,我站在國旗下、警徽前,仿佛看見爺爺捧起他的舊警服、外公打開他的鐵匣子、父母的身影來去匆匆,以及漫天繁星下虔誠許愿的兒時的我。
身著警服,才懂得其何以珍貴,那一針一線承載著捍衛(wèi)國家、保衛(wèi)人民的期盼。穿上這身被賦予特殊意義的制服,或許重擔壓肩、辛勞相隨,然而生命自此意義非凡。
作為一名戒毒人民警察,我戰(zhàn)斗在艾滋病戒毒人員專管場所一線。常人“聞艾色變”,我卻習以為常,每天同一群艾滋病患者打交道。做這份工作之前,我也害怕甚至猶豫過,但身穿的警服、身后的家人,成了我勇氣的來源。
我的工作面臨高度的職業(yè)暴露危險,但在與戒毒人員的朝夕相處中,我常常會忘記她們是一群艾滋病患者。了解這些艾滋病戒毒人員迷失背后的種種苦楚之后,作為專管民警,我竭盡全力幫助她們,努力為她們創(chuàng)造回歸社會的機會,重拾尊嚴與希望。
此生從警,才懂得何為不負、何為不悔。警察這個職業(yè),注定家國難兩全,舍小家為大家?guī)缀跏敲恳幻於紩媾R但又毫無懸念的抉擇。因為使命在身,作為國家安定、人民安居的守護者,我們肩上扛著的是信任與寄望,披荊斬棘護祖國萬里山河永固、百姓家家戶戶安康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家與國從來無法分割,只有國安才能家安,我們身后護著的是萬家燈火,唯有無怨無悔、砥礪前行,才能不負使命,亦不負家。
如今,女兒尚且年幼,我與丈夫同為戒毒場所一線民警,陪伴她的時間很少。她只能由外公外婆照顧,像極了當年的我。
當自己做了母親、身處警察這個行業(yè),才體會到當年母親不得已離開的煎熬與愧疚。希望有一天,女兒能像我一樣,敬重警察這個職業(yè),將“忠誠與使命”的家訓傳承下去,成為一個勇敢堅毅、奉獻社會的人。
編輯/董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