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夏季到來,有些人因為懶散,不愛洗澡,導致身上體味過重,給周圍人帶來不適。有些人則過分注重清潔,頻繁洗澡,甚至過了度,對身體皮膚也很不“友好”。那么,你真的了解如何正確洗澡嗎?
(1)疏通毛孔、提高新陳代謝。體內(nèi)的垃圾可以通過毛孔排出體外,毛孔暢通才能保證排泄通暢。定期洗澡可以清除毛孔表面的垃圾,保證毛孔正?!昂粑保岣咂つw的新陳代謝能力。
(2)釋放壓力,調(diào)節(jié)身心。泡熱水澡不僅僅起到了清潔作用,還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達到緩解疲勞、釋放壓力的效果,從而調(diào)節(jié)身心健康。
(3)有助于睡眠。洗澡可以釋放壓力,神經(jīng)輕松了便自然會有好夢。因此,對于睡眠不好的人群來說,洗個熱水澡還是很有必要的。
洗澡雖然是種基本的清潔活動,很多人都自認為自己很“懂”洗澡。其實,洗澡也有不少說法,如果不能正確地進行,也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1)洗澡次數(shù)不宜過多。頻繁洗澡雖然可以清除有害細菌,但也會改變有益細菌的自然分布。舉例來說,皮膚通常呈弱酸性,有益細菌也更適應于弱酸性環(huán)境。然而,長期使用堿性的肥皂清洗后,會破壞皮膚的天然保護屏障,損害有益菌。
(2)不宜長時間泡在熱水里。洗澡池內(nèi)的水溫高于體溫,長時間泡在水中會使心跳加快,心臟負荷加大。同時,隨著心臟搏出血量增加,人體的血壓也會升高,易使心臟病發(fā)作。
(3)洗澡時不宜狠搓皮膚。洗澡時搓擦過度會損傷皮膚的角質(zhì)層,降低皮膚的抵抗力。皮膚表面有一層角化細胞,俗稱“死皮”,厚度僅為0.1毫米,它呈弱酸性,能阻擋病原體及有害射線,是人體的一道天然防線。洗澡時狠搓皮膚,會使此道防線遭到破壞,易使皮膚感染,引起毛囊炎。
(4)運動后不宜洗熱水澡。機體受到熱水刺激后,會導致肌肉和皮膚的血管擴張,使流向肌肉和皮膚的血液進一步增加,導致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尤其心臟和腦部。特別是對患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的人來說,一旦引起心臟和腦部嚴重供血不足,很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急性發(fā)作。
(5)水溫不宜太高。水溫在24—29攝氏度為宜。水溫過高,會使皮膚表面的油脂更易被破壞、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干燥的程度,給皮膚帶來損傷,同時還會增加心臟負擔。
(6)洗澡時間不宜過長。盆浴20分鐘,淋浴3—5分鐘即可,否則,皮膚表面會很容易脫水。溫、熱水能使血液大量集中于體表,時間過長易產(chǎn)生疲勞,還會影響內(nèi)臟的血液供應和各項機體功能。
(7)飽食或空腹不宜入浴。飯后就洗澡會妨礙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時間久了還可引起胃腸道疾?。豢崭谷朐?,會使人感到疲勞、頭暈、心慌,易發(fā)生低血糖。
(8)打肥皂不宜過多。每洗一次澡,搓一遍肥皂即可,過多了反而刺激皮膚,產(chǎn)生瘙癢。皮膚干燥的人、老人和兒童適用多脂性肥皂,不宜用堿性肥皂。有的人皮膚油膩較多,則可用中性或堿性肥皂。
(9)患重癥者不宜入池洗澡。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等患者,不宜入池洗浴,以防病情突變?;加衅つw病、外傷及經(jīng)期婦女,更不應該在公共浴池泡澡,以防感染。
洗澡的頻率和順序確實有一定的講究,這些講究有助于保持個人衛(wèi)生和皮膚健康。以下是一些關(guān)于洗澡頻率和順序的建議。
不同季節(jié)的洗澡頻率是不一樣的。夏天最好還是每天洗1次;春季和秋季的氣候較為宜人,但也略顯干燥,3—5天洗1次;冬季較為涼爽,不易出汗,可5—7天洗1次。然而,由于南北的氣溫差異引起的習慣差異,多數(shù)南方人會每天1洗,而北方人可能習慣每周1洗。
兒童可能需要更頻繁地洗澡,特別是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以去除玩耍時沾染的污垢和細菌。老年人的皮膚可能較為干燥,所以可能不需要每天洗澡,以免進一步干燥皮膚。
很多人洗澡的第一步都是將頭發(fā)淋濕,優(yōu)先洗頭。其實,科學、正確的洗澡順序是先洗臉,再洗四肢和軀干,最后洗頭。
當我們進入浴室,熱水打開會產(chǎn)生蒸汽,人體的毛孔遇熱會擴張,這時應先洗臉。如果沒有先將臉洗干凈,臉上積累了一天的臟東西,會趁毛孔開啟時,潛入毛孔。久而久之,容易使毛孔堵塞。洗臉時使用溫和的潔面產(chǎn)品,輕柔地按摩臉部,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洗完臉后,再洗四肢。洗四肢可以讓心臟適應溫差,不容易造成心臟的不適應。等身體適應后,便可沖淋軀干。使用溫和的沐浴露或肥皂,避免使用過熱的水,以免破壞皮膚的自然油脂層。
最后洗頭,因為此時頭部的腦血管和頭皮毛孔能適應好溫度,不容易造成刺激,頭皮深層的油脂頭屑也容易洗干凈。使用適合自己發(fā)質(zhì)的洗發(fā)水,輕輕按摩頭皮,然后用清水徹底沖洗。
若在洗澡時出現(xiàn)頭暈,應立即離開浴室,及時補充水分,然后到通風涼爽的臥室里采取平臥位休息,并注意保暖。如果頻繁出現(xiàn)這種情況,要注意去醫(yī)院就診。此外,平時在洗澡時注意不要長時間地站立,水溫不要太高。
洗澡后頭痛有可能是受風著涼造成的,屬于風寒性頭痛,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疏風散寒、止痛的藥物,如布洛芬、復方對乙酰氨基酚等,同時建議監(jiān)測體溫,觀察是否有發(fā)熱癥狀,注意保暖,適當休息。
此時,主要關(guān)注是否是洗澡時間過久、洗澡水溫度過高或洗澡過于頻繁導致皮膚干燥所致的瘙癢,可以進行相應改善,或在洗澡后用一些保濕霜,注意保持浴室用品的衛(wèi)生和清潔肌膚產(chǎn)品的適宜性。若仍感瘙癢不適,一般可以局部外涂爐甘石洗劑,同時可以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等,而且在治療的時候要避免搔抓,避免燙洗。
如果洗澡之后出現(xiàn)皮膚上有紅斑,并伴有刺癢不適,很可能是得了膽堿能性蕁麻診。該病的癥狀通常會在數(shù)分鐘內(nèi)出現(xiàn),而且僅限于皮膚。一旦去除誘因,癥狀會在半小時左右自行消退。嚴重的患者應該及時就診治療,必要時服藥控制。
洗澡不僅是一種清潔身體的行為,更是一種對生活品質(zhì)的追求。通過科學的洗澡方式,大家能更好地保護皮膚健康,讓身體散發(fā)清香,也讓生活變得更舒適。
(編輯? ? 周逸寧、黃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