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人情世故方面的事,聽我的?!彼f的人情世故,主要是指親戚朋友之間婚喪嫁娶之類的人情往來。
我記得小時候,經(jīng)常聽到父親和母親為這類事討論。母親說:“大亮家生了兒子,咱們出多少禮金?”父親脫口而出:“10元!”母親撇撇嘴說:“上次他給咱家出的5元,為啥要給他10元?”父親說:“上次是兩年前了,現(xiàn)在日子寬裕了。再說,這是大亮家第一樁喜事。人情世故方面的事,聽我的!”
母親性子直,有一次她跟我的一個表姨因為一件事爭執(zhí)起來,鬧得很不愉快。不久后表姨的兒子要結(jié)婚,表姨把親戚們都通知了,就是沒通知母親。母親氣得不行,不停地抱怨:“我這個表姐,就是太不懂事。她家辦喜事不通知我,這是看不起我,要跟我絕交!”父親卻不這么看,他說:“你前陣子不是跟人家鬧小矛盾嗎?她可能不好意思通知你,怕你不去,不給她面子。這樣,她不通知你,你也去,而且禮金還不少拿。聽我的,肯定錯不了!”其實母親一直覺得那次不應(yīng)該跟表姨爭執(zhí),早有心跟表姨和好,可表姨不給機會。父親這樣建議,母親當(dāng)然會聽。
還有一次,父親的朋友張叔的母親去世,按照鄉(xiāng)下習(xí)俗要隨禮。鄉(xiāng)間講究禮尚往來,那時這種隨禮一般都是100元,父親卻執(zhí)意要給200元。母親不理解他的做法,氣呼呼地訓(xùn)斥道:“你把自己當(dāng)財主了,有這么隨禮的嗎?”父親解釋道:“老張現(xiàn)在的日子我最清楚,他母親病了多年,他是個孝子,這些年張羅著帶老人四處看病,家底都花光了。這次辦喪事肯定沒錢,老張這人你又不是不了解,死要面子,他才不會開口朝咱借錢。咱們這幾年日子過得寬裕,多隨點禮,幫他過了這關(guān)!人情世故方面的事,聽我的!”
家家過日子,免不了人情往來。很多人都說,這里面都是門道。我的六嬸是個非常精明的人,她處理這類事,從來沒讓自己吃過虧。比如她說:“我家倆孩子,別家四個孩子,將來孩子們長大了,都要結(jié)婚生子。別家如果有事,我家出的禮金只能是他的一半,要不然就虧了?!蹦赣H總說六嬸有十八個心眼,太會算計。父親卻淡淡地說:“她這么會算計,也沒見她家的日子富裕到哪兒去!長那么多心眼沒用,吃虧是福?!?/p>
細想父親的人情世故,總結(jié)歸納起來就是“吃虧是福”。其實,父親并非有意“吃虧”,他只是本能地以善良為出發(fā)點,為人處世實誠、厚道。父親重感情,認為身邊的親戚朋友都是這輩子最重要的人,所以他會用寬厚之心來處理所有的人情世故。這些年里,我們跟親朋好友都很和睦。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是規(guī)律。有一年我家遇到事,大家都來幫忙。鄉(xiāng)下人不善言辭,彼此之間從未說過什么,但大家心里都有桿秤。
成家后,我和妻子也要處理人情世故。去年,老張的兒子考上大學(xué),開學(xué)前,妻子問我:“老張的兒子去上大學(xué),咱們得祝賀一下吧,再給孩子點錢。該給多少呢?”我說:“老張這幾年日子過得有點緊,孩子這一上學(xué)又要花不少錢,咱多出點。人情世故方面的事,聽我的!”說完,我不由得笑了。我說話的口氣,怎么跟父親一模一樣呢?原來,父親的“人情世故”,已經(jīng)成了家風(fēng),傳給了我。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