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學宏
6.注意吃藥應有個“備忘錄”。
很多老人同時患有多種疾病,比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等,因此,每天都要吃很多種藥。但老人記性不好,往往吃了上頓忘了下頓,或者吃了這種藥忘了那種藥。為了避免錯服、忘服、漏服藥品,可以制作用藥日程表和備忘卡,制作早、中、晚分開的服藥盒,每天早上就把一天的藥擺好,并使用鬧鐘,或者請家人提醒,或者由專人負責,對老年人用藥進行監(jiān)護。要認真保管藥盒說明書。
7.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多種藥物之間很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用藥種類越多,相互作用的幾率越高。藥物相互作用也有兩方面,兩藥合用發(fā)生減毒增效的作用時,這種相互作用是有利的,常作為復方制劑使用,但更多的藥物相互反應帶來的是負面作用。研究表明,同時應用的藥物種類越多,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越大。據統(tǒng)計,5種藥物并用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8.6%。而6種以上藥物并用時,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可上升為81.4%。因此用藥種類不宜過多,治療方案宜從簡,聯(lián)合用藥種類最好在5種以下。
8.注意服藥期間要“忌口”。
自古以來,中醫(yī)治病講究服藥忌口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其實服用西藥時,同樣需要注意飲食禁忌。其主要包括空腹用藥、服藥后立即進食、服藥后飲酒、進食辛辣刺激食物等。
●空腹用藥:部分藥物刺激性較強,如吲哚美辛片、對乙酰氨基酚片、醋酸地塞米松片、諾氟沙星膠囊等藥物,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容易引起惡心、腹痛等不適癥狀,因此應注意避免空腹服藥。
●服某些藥后不宜立即進食:如格列齊特片、格列吡嗪片、復方甲地孕酮片、米非司酮片等藥物,在服藥后應避免立即進食,因食物會影響到藥物的吸收,進而無法很好發(fā)揮藥物效果,需要等待0.5-2小時時間再進食。
●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姜、蔥等,會影響到藥物藥效,進而影響到疾病的治療。
●避免服藥后飲酒:如華法林鈉片、甲硝唑片、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等藥物。在用藥后應避免立即飲酒,臨床上在使用此類藥物可以抑制酒精,也就是乙醇代謝過程當中的一個酶,叫乙醛脫氫酶,使乙醇不能順利代謝,造成乙醛蓄積,產生一種雙硫侖樣反應。患者表現為面部潮紅、球結膜充血、頭痛、眩暈、腹痛、惡心、嘔吐,嚴重的可能出現血壓下降、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9.注意藥物不良反應。
人生步入老年,因各種器官功能及代償逐漸衰退,機體機能下降,耐受性降低,因而對用藥物的敏感性發(fā)生變化,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增高。老年人的藥物不良反應﹐除了常見的皮疹、惡心、嘔吐等一般癥狀外,還有一定的特殊性。常表現為精神癥狀、易跌倒、尿失禁、不思考活動、喪失生活能力等。如使用中樞神經系統(tǒng)藥物、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解熱鎮(zhèn)痛藥、抗感染藥物、利尿劑等藥物,因此在選擇這些藥物時應特別注意。例如,身體的老化使神經、精神系統(tǒng)的功能和耐受性惡化,中樞神經系統(tǒng)比其他系統(tǒng)更容易出現功能障礙。使用鎮(zhèn)靜劑和安眠藥時,應調整劑量,延長間隔,盡量使用短期藥物;使用高效廣譜抗生素,治療時間長,監(jiān)測肝、腎、造血功能,預防二次感染。由于自身調節(jié)能力下降,壓力感受器對低血壓反應不敏感,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和頭暈。一旦懷疑藥品不良反應時,要停藥一段時間。在老人用藥期間應密切觀察,一旦發(fā)生新的癥狀,包括軀體、認識或情感方面的癥狀,都應考慮藥品不良反應或病情進展。對于服藥的老年人出現新癥狀,停藥受益明顯多于加藥受益。所以暫停用藥原則,作為現代老年病學中最簡單、最有效的干預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視。
10.注意定期監(jiān)測肝、腎功能及造血功能。
許多藥物都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和腎毒性,有些藥物還損傷造血系統(tǒng),尤其是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容易在與年輕人相同的劑量下出現高血藥濃度和毒性反應,在血藥濃度增高后,反過來又可加重肝、腎功能的損害,所以長期用藥,應定期監(jiān)測肝腎功能和造血功能,確保用藥安全。
編輯/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