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摘要】在計算速度、時間和位移等問題時,圖象法具有更加直觀、簡便和高效等優(yōu)勢.本文旨在探討圖象法在解決高中物理追擊相遇問題中的應用,以及其在教學實踐中的優(yōu)勢.通過繪制運動圖象,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幾何關系,從而簡化解題過程.
【關鍵詞】高中物理;追擊相遇;圖象法
追擊相遇問題是高中物理中一個重要且常見的問題,涉及速度、時間和位移等問題.解決這類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運動學知識的理解,并培養(yǎng)他們的計算和推理能力.然而,傳統(tǒng)的解題方法通常較為繁瑣,需要進行復雜的代數(shù)運算.為了簡化解題過程,圖象法應運而生.圖象法通過繪制運動圖象,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幾何關系,使得問題變得直觀易懂.
1 常規(guī)圖象簡化計算
例1 甲車沿平直公路勻速行駛,乙車停在甲車前方相鄰的平行車道上.當兩車相距x0=22m時甲車開始勻減速剎車,準備停車,此時乙車開始運動,行駛方向與甲車相同.從甲車減速時開始計時,甲車第1秒內位移為24m,第4s內位移為1m,乙車運動的v-t圖象如圖1所示.已知甲車剎車時間小于4s,求: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計算,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弄清楚運動過程,合理的選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計算公式進行解答.v-t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由此求解乙車勻加速運動過程的位移大??;設甲車初速度為v0,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2,逆向分析,根據(jù)x-t關系求解加速度大小,再根據(jù)v-t圖象求解初速度大小;假設從甲車減速開始經過t1<3s兩車相遇,根據(jù)位移——時間關系求解;分析甲乙兩車是否還有第二次相遇,再根據(jù)運動情況結合運動學公式進行解答.
2 特殊圖象夯實基礎
例2 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開始沿同一方向運動,用某測速儀描繪的兩物體的v-t圖象如圖2所示,已知甲物體的圖象是兩段半徑相同的圓弧,乙物體的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t4=2t2,甲的初速度、末速度均等于乙的末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解 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開始沿同一方向運動,0~t1時間內,甲的速度比乙的大,則甲在乙的前面,甲乙兩物體距離越來越大,故(A)錯誤;
根據(jù)“面積”表示位移,結合幾何知識可知,0~t4時間內,兩物體的位移相等,t4時刻兩物體相遇,而在t3~t4時間內,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可知在t3~t4時間內,乙在甲前方,而0~t1時間內,甲在乙前方,可知在t3~t4時間內甲、乙兩物體發(fā)生過相遇,故(B)錯誤,(C)正確;
0~t4時間內,兩物體的位移相等,用時相等,則平均速度相等,故(D)錯誤.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要能從v-t圖線中獲取信息,知道斜率表示加速度,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0~t1時間內,根據(jù)甲乙兩物體的速度關系分析兩者間距離的變化情況.根據(jù)速度——時間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來分析t1時刻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大小關系.根據(jù)位移關系分析兩物體的位置關系.
3 結語
通過繪制運動圖象,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化為直觀易懂的幾何關系,從而使解題過程更加簡便高效.圖象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運動學概念,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然而,圖象法并非萬能之策,仍需與傳統(tǒng)方法相結合,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張國平.高中物理學科科學探究素養(yǎng)的考查[J].浙江考試,2023(12):17-24.
[2]張正權.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方法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2023(36):18-20.
[3]王柏甫.高中物理“問題+活動”雙輪驅動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教師,2023(1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