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萌
肉雞是重要的食品資源,隨著肉雞消費市場的穩(wěn)定與擴張,養(yǎng)雞場的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在肉雞飼養(yǎng)過程中,常見大腸桿菌、新城疫病、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雞痘、沙門氏菌病、傳染性法氏囊病、雞球蟲病等傳染病,這些傳染病會帶來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對養(yǎng)雞場的經濟效益造成重大影響?;诖耍粩嗉訌娙怆u傳染病的預防與治療,總結傳染病的診斷經驗,這樣才能及時有效的防治傳染病。
一、大腸桿菌
此病是肉雞養(yǎng)殖中常見的急性腸道性傳染病,它由不同血清型大腸桿菌引起,混合支原體病等其他疾病發(fā)生,具有確診難度大、治療效果差、經濟損失大等特點。
1、臨床癥狀
因大腸桿菌病的病菌和毒素侵害肉雞不同的部位,所以使得此傳染病的臨床癥狀表現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出血性腸炎病癥:病雞表現為下痢、伴有血絲;臍炎癥狀:病雞臍孑紅腫、張開,后腹部異常脹大、顏色為青紫色,排泄稀薄白色糞便。病雛雞出殼幾日后廢食,快速死亡;全眼球炎病癥:病雞眼瞼腫脹、角膜渾濁、部分病雞失明;卵黃性腹膜炎癥狀:病雞排泄黃綠色糞便、雞冠呈紫色。
2、剖檢
不同癥狀的病雞剖檢后發(fā)現的病變情況有所不同,具體包括:大腸桿菌敗血癥6-10周齡病雞,剖檢后發(fā)現纖維素狀心包炎、肝臟腫脹、滲出白色膠凍狀物質,并出現壞死點;出血性腸炎病雞剖檢后可見腸黏膜潰瘍、伴有出血點;臍炎病雞剖檢后發(fā)現囊壁充血、肝腫脹、為土黃色,伴有腸黏膜出血;卵黃性腹膜炎病雞剖檢后可見輸卵管內黃白色奶酪狀物質,腹腔內有惡臭味的蛋黃液體。
3、預防措施
①加強飼養(yǎng)管理,在進雞前清洗消毒雞舍,在雞舍出入道路口經常消毒。大腸桿菌病多發(fā)生在溫度較低的冬季,需加強雞舍保暖工作,定期通風換氣。控制好雞舍內的飼養(yǎng)密度,每平方米最好不超過12羽。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過氧乙酸消毒處理,遏制病菌傳播。②做好早期藥物預防,可對雛雞飲服桿威霸,此藥劑能夠同時預防沙門氏菌病和霉形體病。
4、治療技術
①雛雞患病后每只注射1-2mL瑞普斯大腸桿康,隔日再注射1次。②將100-500g土霉素混入100kg飼料內,連續(xù)投喂7d?;蛘哂?0-40g諾氟沙星混入100kg飼料中,連續(xù)投喂5-7d。③將750g禽菌靈混入100kg飼料中,連續(xù)投喂2-3d。
二、新城疫病
此傳染病主要侵害20-40日齡肉雞的呼吸道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無季節(jié)性發(fā)病特點。一般規(guī)?;B(yǎng)雞場以非典型新城疫較為常見,很少見典型新城疫。
1、臨床癥狀
感染新城疫病強毒株的肉雞會突然發(fā)病后死亡,無明顯臨床癥狀;速發(fā)型病毒主要危害青年雞、成年雞;中發(fā)型和緩發(fā)型病毒的死亡率相對偏低,病雞出現呼吸道癥狀、食欲明顯減退、排泄黃綠色稀便,影響肉雞正常發(fā)育。
2、剖檢
對病雞剖檢發(fā)現扁桃體腫脹,伴有出血點,盲腸和腸道出現潰瘍、血斑;非典型新城疫經常與敗血支原體病、大腸桿菌病、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共同病發(fā),加重肉雞病情。
3、預防措施
對肉雞注射油乳滅活疫苗或新城疫IV系活疫苗進行免疫。免疫程序為:1-3日齡雛雞進行首免,如克隆株疫苗、IV系疫苗;首免后第7-14d進行二免,如克隆株疫苗、IV系疫苗;二免后2-3周進行三免,推薦滅活苗+活苗;8-10周齡肉雞進行四免,推薦IV系活疫苗;16-18周齡肉雞進行五免,推薦滅活苗+活苗。對已經發(fā)生新城疫的地區(qū),要做好健康雞的定期免疫工作,遏制病毒傳播。
4、治療技術
①對病雞注射安乃近、利巴韋林抗病毒或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用于病雞退燒,阻止繼續(xù)感染。②采用中藥治療方案,用生地黃、生石膏、丹皮、梔子、黃連、水牛角、黃芩、連翹、玄參、桔梗、地龍、板藍根、干草等磨碎成粉末,熬制成藥水對病雞灌服,并將藥渣攪拌到飼料里。③病雞確診后10h,用雙黃連和黃芪多糖配制成藥水,每百只雞飲用0.05%含藥量的水,連續(xù)飲入5d,并每天對雞舍消毒處理。
三、禽流感
此傳染病常發(fā)生在季節(jié)交替、氣溫變化較大的時間段,主要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其中高病毒性禽流感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在90%以上,是各地區(qū)養(yǎng)殖場必須重點防治的傳染性疾病。
1、臨床癥狀
病雞食欲下降、胸部有紅斑、眼角充血、流出鼻液、羽毛凌亂。病雞精神不振、腳脛處有出血斑、冠頂為紫黑色、排泄物為黃白色或黃綠色。病雞在病發(fā)1-2d內出現大批死亡。
2、剖檢
對病雞剖檢,發(fā)現喉頭部位充血,在肌胃角質膜、腺胃與肌胃結合部位以及食道與肌胃結合部位有明顯出血癥狀。支氣管處阻塞黃色黏稠狀物質、肺部嚴重充血、胰腺出現灰白色斑、有壞死點。腹部有纖維素滲出物、心冠脂肪有出血點、部分病雞的腎臟壞死。
3、預防措施
加強飼養(yǎng)管理,禁止從病發(fā)區(qū)域引入雛雞,對雞舍定期通風,投喂營養(yǎng)搭配合理的飼料。一旦發(fā)現雞舍內有肉雞出現禽流感的癥狀,則必須及時隔離,病雞死后進行科學處理,對雞舍全面消毒,每間隔7d全面消毒1次,待消毒3次后才能讓肉雞進入雞舍。
4、治療技術
①在病雞的飼料中加入海藻多糖、聚肌胞、金剛乙胺等含有大量核苷酸的物質,促使病雞快速康復。其中,金剛乙胺屬于高效藥物,對病毒載量控制起著重要作用。在使用金剛乙胺過程中,要按照說明書控制用量。②對病雞使用清瘟敗毒散進行治療,每只雞使用1.5g。
四、傳染性支氣管炎
此傳染病主要通過飼養(yǎng)環(huán)境、飲水、飼料等途徑傳播,包括呼吸型、腎型和腺胃型三種臨床癥狀。在養(yǎng)殖中,傳染性支氣管炎經常與新城疫、大腸桿菌病等傳染病混合發(fā)生,死亡率較高,可對肉雞養(yǎng)殖場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1、臨床癥狀
呼吸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的傳播速度快、潛伏期短、肉雞感染此傳染病后會在2h左右發(fā)燒,出現咳嗽、呼吸困難、間歇性伸長脖子等癥狀,鼻腔內堵塞大量分泌物、發(fā)出厚重的呼吸聲;腎型支氣管炎主要發(fā)生在2-4周齡的肉雞,病雞羽毛雜亂、呼吸時脖頸向后仰、出現畏寒狀態(tài)。病雞的排泄物為白色水狀物質,病情嚴重時出現脫水狀態(tài);感染腺胃型支氣管炎的病雞常處于呆滯狀態(tài),食量減退,伴有腹瀉癥狀,體重驟降。
2、剖檢
對病雞解剖后發(fā)現,支氣管、氣管處分布大量漿液性物質,肺部異常,為水腫狀,此類癥狀可診斷為呼吸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對病雞解剖后發(fā)現腦中有尿酸鹽沉淀,此類癥狀可診斷為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對病雞解剖后腺胃硬度增大、充血,按壓腺胃后有褐色分泌液流出,此類癥狀可診斷為腺胃型。
3、預防措施
科學搭配肉雞飼料,以提高雞群免疫力。在飼料中補充適量的維生素C,一般為每噸飼料加入維生素C100-150g。對處于抗應激階段的肉雞,選用維生素C純粉,1g純粉加入水20kg。加強雞舍溫濕度管理,做好飲水消毒和清潔工作,勤換飲用水,及時清理糞便,減少細菌滋生。
4、治療技術
①在治療呼吸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時,將黃葵600g、穿心蓮500g、三叉苦500g和蜂蜜草600g磨碎,煎熬后過濾、稀釋藥水,每只雞口服2g,投藥3d。②在治療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時,在飼料中增加維生素A,在飲水中加入嘌呤醇等降尿酸鹽物質。采用中藥治療,將金銀花120g、桑白皮120g、當歸70g、干姜70g、茯苓70g、車前草90g、板藍根90g、浙貝80g、蒼術80g煎熬成藥水,每只雞服用2g,投藥5d。③在治療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時,在飼料中增加健胃散,對5-10日齡、10-20日齡、20-40日齡雞群,每100只雞分別投入5片、10片和20片健胃散。④在發(fā)生傳染性支氣管炎時,可以將喹諾酮類+利巴韋林+排尿酸藥物投入到飲水中,排尿酸藥物包括腎可舒、腎腫解毒藥等,連續(xù)用藥2周。
五、雞痘
此傳染病是由禽痘病毒傳染形成,分為皮膚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種類型。
1、臨床癥狀
傳染皮膚型雞痘的病雞眼角、面頰等沒有毛的部位出現綠豆狀痘皰,此類型雞痘死亡率偏低;傳染黏膜型雞痘的病雞口腔和咽喉部位有纖維素狀灰白色假膜,阻礙病雞正常呼吸,死亡率達到20%左右;傳染混合型雞痘的病雞綜合上述兩種病狀,死亡率高達40%以上。
2、剖檢
對病雞剖檢,在氣管開口部位可見潰瘍狀,黏膜附著到潰瘍上,伴有出血裂口。病雞肺部充血,有渾濁狀物質充盈氣囊。
3、預防措施
①對7日齡以上雛雞接種痘苗,接種后7d左右刺種部位出現起泡狀態(tài),之后會逐步干燥結痂。②加強雞舍環(huán)境清理,消滅蚊蟲,減少病菌傳染載體;一旦發(fā)現病雞要及時隔離,徹底清理消毒養(yǎng)雞場。
4、治療技術
①對病雞從咽喉部位吹入少量的冰硼散,每日用藥2次,連續(xù)用藥5d。②對病雞喂服土霉素片0.25mg、維生素C 50mg、氫可化的松10mg,連續(xù)喂藥3d。③對病雞肌注藥劑,選用病毒靈或青霉素,每日注射2次。④稀釋NDI細苗15倍液,每只病雞注射0.3mg。{5}采用中藥治療,用紫草100g、明礬100g、龍膽草50g煎熬,煎熬用水5L,可用于1000只肉雞飲用,連續(xù)投藥3d,早晚各用藥1次。
六、沙門氏菌病
此傳染病經過種蛋傳播,對7-10日齡雛雞危害較大,能夠造成雛雞大批死亡。在肉雞飼養(yǎng)中,常見的沙門氏菌病為雞白痢和副傷寒。
1、臨床癥狀
病雞扎堆在一起取暖、羽毛凌亂、進食量減少、排泄灰白色稀便。病雞肛門周圍黏著糞污,與絨毛黏在一起形成糞痂,最終堵塞肛門導致病雞無法排便。
2、剖檢
對病雞剖檢后發(fā)現卵黃無法正常吸收、肝臟腫大、伴有條紋狀出血點、肝臟處有部分壞死。病雞膽囊腫脹、肝肺處發(fā)現白色壞死的病斑點。病雞的輸尿管腫脹、腎小管擴張、積聚白色尿酸鹽。
3、預防措施
對沙門氏菌病尚無有效的免疫方法,可以通過對飼養(yǎng)環(huán)境進行消毒來控制傳染病。對7日雛雞的飲水中摻入柏蘭腸清配合維多利,對10-20日雛雞的飼料拌入禽用腸清。也可以采用中藥拌入飼料中用于預防沙門氏菌病,選用柏楊瀉痢康拌料。
4、治療技術
對病雞采用痢康配合禽壯肥大素摻入到飲水中,連續(xù)飲入3-5d。也可以采用恩諾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以及強力霉素、氟苯尼考等部分抗生素進行治療。
七、傳染性法氏囊病
此傳染病多發(fā)于20-30日齡的肉雞,從發(fā)病到死亡僅需7d左右,3d內的發(fā)病率可達30%以上。
1、臨床癥狀
在患病初期,病雞飲水量突然增加,采食量減少,精神狀態(tài)頹廢,經常為呆立不動狀態(tài)。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雞自啄肛門部位,排泄白色淘米水樣的稀糞。到病情后期,病雞十分虛弱、臥地不起。當雛雞患病后,如果未能及時采取防治措施,會將此病快速傳染給成年雞,傳染渠道為飼料、器具、排泄物等。
2、剖檢
對病雞解剖后發(fā)現,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部位出現條紋狀的血斑,腎臟處積聚大量的尿酸鹽,表現為花斑腎狀;部分病雞的法氏囊呈黃色膠凍狀,黏膜上有滲出物,為奶油色纖維素狀。
3、預防措施
①對18-20周齡種雞接種IBD油佐劑滅活苗,然后在40-42周齡時接種第二次,提高母源抗體水平,有效預防傳染性法氏囊病。②對雛雞接種法倍靈、B87株等法氏囊中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接種,可降低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發(fā)病率。免疫程序為:抗陽性率低于80%的雛雞群,于10-16日齡免疫1次;抗陽性率在80%-100%的雛雞群,于7-10日齡免疫1次;抗陽性率達到50%的雛雞群,于14-18日齡免疫1次。
4、治療技術
①當發(fā)現傳染性法氏囊病時,立即對全體肉雞注射抗法氏囊高免卵黃抗體,控制疫病傳染,在注射后第14d,向全體肉雞注射法氏囊中毒疫苗進行群體免疫。②在肉雞的飼料或飲水中混入速效管囊散,控制用量,連續(xù)投喂3-5d。③對病癥較輕的肉雞,搭配黃芪、蒲公英、馬齒莧、葛根和生甘草,將其磨碎成粉末,用水熬煮粉末,每千克藥粉中加入10L水,熬制30min,之后壓榨,制備成3L的中藥,待冷卻后讓病雞服用,每日服用3次,每次10mL,可連續(xù)服用12日。④對病癥較重的肉雞,搭配白芍藥、檳榔、黃芪、當歸、生菜干、肉桂、木香和大黃,將其磨碎成粉末,用水熬煮粉末,每千克藥粉中加入10L水浸泡30min,之后再熬制20min,最后熬成8L。對無法飲水的病雞進行灌服,每3h灌服1次,每次劑量為10mL。
八、雞球蟲病
此病是常見腸道寄生蟲病,帶蟲雞是主要傳染源,20-50日齡的肉雞易感染此病。
1、臨床癥狀
病雞體形消瘦,雞冠可見蒼白色,羽毛凌亂,兩翅為下垂狀態(tài)。病雞采食量減退,病情嚴重時無法進食,排泄紫色伴有血色的稀便,糞便與黏液混合粘結到肛門周圍的羽毛上。在病情后期,病雞痙攣或者昏迷死亡。
2、剖檢
對病雞剖檢后可見腫大的盲腸,盲腸為醬油色,腸內聚集血液,腸壁增厚壞死。對病程較長的病雞剖檢后發(fā)現,腸腔內出現壞死物質,有血凝塊,滲出物凝固成栓子。
3、預防措施
在肉雞出欄后對雞舍徹底消毒,每周清理雞舍2次,定時通風換氣,消除傳染源。采用藥物預防,可選用氯苯胍、球痢靈、球蟲粉、地克珠利、氨丙啉、尼卡巴嗪等藥物進行防治,將藥物混入飼料中,控制好用量,可有效預防雞球蟲病。
4、治療技術
對病雞灌入妥曲珠利溶液,每日灌服1次;對病雞飼料拌入復方磺胺-5-甲氧嘧啶,拌料比例為0.03%,連續(xù)飼喂7d;對病雞的飲水中投入磺胺間六甲氧嘧啶,用量為1000mg/kg;對病雞飲水中投入磺胺二甲基嘧啶,用量為1500mg/kg。
綜上所述,在肉雞飼養(yǎng)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加強雞舍衛(wèi)生管理,定期消毒雞舍,做好日常通風換氣,合理搭配飼料營養(yǎng),以降低傳染病的發(fā)生率。在發(fā)生傳染病時,要準確診斷傳染病的類型,對傳染病進行對癥下藥,科學采用中藥和西藥治療手段,嚴格控制用藥量,避免出現過度用藥情況。在科學用藥的前提下促進病雞快速痊愈,從而減少養(yǎng)雞場經濟損失。
(作者單位:239400安徽省明光市農業(yè)綜合行政執(zhí)法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