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知伯陰結(jié)韓、魏,將以伐趙。
趙襄子召張孟談而告之曰:“夫知伯之為人,陽親而陰疏,三使韓、魏,而寡人弗與焉,其移兵寡人必矣。今吾安居而可?”張孟談曰:“夫董閼安于①,簡主之才臣也,世治晉陽,而尹澤循之,其余政教猶存,君其定居晉陽?!本唬骸爸Z?!蹦耸寡恿晖酡趯④囼T先之晉陽,君因從之。至,行城郭,案府庫,視倉廩。號令以定,備守以具。
三國之兵乘晉陽城,遂戰(zhàn)。三月不能拔,因舒軍而圍之,決晉水而灌之。襄子謂張孟談曰:“糧食匱,城力盡,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張孟談曰:“臣聞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則無為貴知士也。臣請見韓、魏之君。”襄子曰:“諾?!?/p>
張孟談于是陰見韓、魏之君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知伯帥二國之君伐趙,趙將亡矣,亡則二君為之次矣?!倍唬骸拔抑淙?。夫知伯為人,粗中而少親,我謀未遂而知,則其禍必至,為之奈何?”張孟談曰:“謀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倍磁c張孟談陰約三軍,與之期日,夜,遣入晉陽。
張孟談因朝知伯而出,遇知過轅門之外。知過入見知伯曰:“二主殆將有變。”君曰:“何如?”對曰:“臣遇張孟談于轅門之外,其志矜,其行高?!敝唬骸安蝗?。吾與二主約謹矣破趙三分其地寡人所親之必不欺也。子釋之,勿出于口?!敝^見君之不用也,言之不聽,出,更其姓為輔氏,遂去不見。
張孟談聞之,入見襄子曰:“臣遇知過于轅門之外,其視有疑臣之心,入見知伯,出更其姓。今暮不擊,必后之矣?!毕遄釉唬骸爸Z?!笔箯埫险勔婍n、魏之君曰:“夜期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知伯軍?!敝娋人鴣y,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知伯軍而禽知伯。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一》)
【注】①董閼安于:趙氏家臣?!妒酚洝纷鳌岸灿凇薄"谘恿晖酰黑w氏家臣。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吾與二主A約謹矣B破趙C三分D其地E寡人F所親之G必不欺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陰”,在“陽親而陰疏”和“二君即與張孟談陰約三軍”兩句中,用法相同。
B.“郭”,指外城,與《過故人莊》中“青山郭外斜”的“郭”用法相同。
C.“拔”,指攻克,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勢拔五岳掩赤城”的“拔”意思不同。
D.“矜”,指驕傲,與《陳情表》中“猶蒙矜育”的“矜”意思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知伯暗中聯(lián)合韓、魏兩國一起討伐趙國。趙襄子惴惴不安,他在張孟談的建議下駐守晉陽,并做好了迎戰(zhàn)的準備。
B.知伯采取了水攻的方式,趙國岌岌可危。趙襄子感到守城無望,想要投降,而張孟談請求面見韓、魏兩國的君主,以求生機。
C.知過為人嚴謹、見微知著。他覺察韓、魏兩國的君主有叛變的可能,告訴知伯,但知伯并不相信知過的話。知過大怒,改姓離去。
D.張孟談建議趙襄子抓住時機。于是趙襄子派張孟談與韓、魏兩國的君主約定,在當天晚上就發(fā)起攻擊,殺死守堤的官吏,放水淹灌知伯的軍隊。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知伯為人,粗中而少親,我謀未遂而知,則其禍必至,為之奈何?
譯文:
(2)知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知伯軍而禽知伯。
譯文:
參考答案
1.B E G(畫波浪線的部分加上標點為:吾與二主約謹矣,破趙三分其地,寡人所親之,必不欺也。)
2.D(“與《陳情表》中‘猶蒙矜育’的‘矜’意思相同”錯誤。文中“其志矜”的“矜”意思是驕傲,“猶蒙矜育”中的“矜”意思是憐憫。)
3.C(“知過大怒”于原文無據(jù)。原文沒有提及知過的心情。)
4.(1)知伯為人,粗暴又缺少仁愛,我們的計謀還沒有實現(xiàn)就(被他)知道了,那么災禍必然到來,這怎么辦呢?" (2)知伯的軍隊(忙于)救水而混亂,韓國、魏國(的軍隊)從兩邊夾擊知伯的軍隊,趙襄子率領(lǐng)士兵在前面攻擊,大敗知伯的軍隊并擒獲了知伯。
參考譯文
知伯暗中聯(lián)合韓國、魏國,準備攻打趙國。
趙襄子召見張孟談并告訴他:“知伯的為人,表面上對人親近,暗地里卻對人疏遠,多次派人出使韓國、魏國,卻不跟我交往,他要調(diào)兵攻打我是肯定的了。如今我可以到哪兒去駐守呢?”張孟談說:“董閼安于是先君趙簡子很有才干的臣子,一生治理晉陽,而尹澤繼承了他的事業(yè),他在政治與教化方面(的影響)還存在,您還是駐守在晉陽吧。”趙襄子說:“好的。”于是派遣延陵王率領(lǐng)車馬先去晉陽,趙襄子隨后跟從(他們)。到了(晉陽),巡視內(nèi)外城墻,察看府庫,視察糧倉。號令已經(jīng)定好,防御的裝備已經(jīng)備齊。
三國的軍隊進攻晉陽城,于是戰(zhàn)斗(開始)。三個月還沒有攻下,(知伯)就擺開軍隊圍城,放晉水來淹灌晉陽城。趙襄子對張孟談說:“糧食匱乏,財力用盡,官員病倒,我不能再堅守了。(我)打算開城投降,怎么樣?”張孟談說:“我聽說,國家將亡不能(使它)存在,局勢危險不能(使它)安定,就不用看重智士了。我請求去見韓國、魏國的君主?!壁w襄子說:“好的?!?/p>
張孟談于是秘密會見韓國、魏國的君主說:“我聽說唇寒齒亡,如今知伯率領(lǐng)兩位君主攻打趙國,趙國即將滅亡,(趙國)滅亡后就要輪到你們了。”兩位君主說:“我們知道會這樣。知伯為人,粗暴又缺少仁愛,我們的計謀還沒有實現(xiàn)就(被他)知道了,那么災禍必然到來,這怎么辦呢?”張孟談說:“計謀從兩位君主的口中說出,進入我的耳朵里,別人不會知道的。”兩位君主就和張孟談秘密聯(lián)合三國的軍隊,約定日期,當夜,(把張孟談)送回晉陽。
張孟談拜見知伯出來,在轅門外遇見了知過。知過進去見知伯說:“兩位君主恐怕將要叛變。”知伯說:“為什么?”(知過)回答說:“我在轅門外遇到了張孟談,他心志驕傲,走路腳抬得很高。”知伯說:“不會這樣。我和兩位君主已經(jīng)鄭重訂好盟約,攻破趙國后三家平分土地,這是我親自和他們約定的,(他們)一定不會欺騙我。您放心吧,不要(把話)說出去。”知過見知伯不采納(自己的意見),說的話(知伯)不聽,出來后,將自己的姓氏改為輔氏,于是離開不再見(知伯)。
張孟談聽說了這件事,去見趙襄子說:“我在轅門外遇見了知過,他的眼中露出懷疑我的神色,(知過)進去見知伯,出來后就改了自己的姓氏。今天晚上(如果)不進攻,必然會落到知伯后面了?!壁w襄子說:“好的?!保ㄋ┡汕矎埫险剷婍n國、魏國的君主說:“約定夜晚殺死守堤的官吏,并放水淹灌知伯的軍隊。”知伯的軍隊(忙于)救水而混亂,韓國、魏國(的軍隊)從兩邊夾擊知伯的軍隊,趙襄子率領(lǐng)士兵在前面攻擊,大敗知伯的軍隊并擒獲了知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