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機械能”這章包括功、功率、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化四部分內容.本章的概念和公式較多,易錯點也較多.張老師總結了以下三個易錯點.供同學們參考.
易錯點1 判斷力是否做功時易出錯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物理學中所說的做功,包含兩個必要因素:一個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另一個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兩者缺一不可.很多同學沒有理解“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這句話的含義,對做功需要滿足的條件認識模糊,錯誤地認為,只要有力和距離這兩個因素,就可以做功.
例1 (2023·宜賓,改編)如圖1所示,一個物體被水平力F壓在豎直墻面上保持靜止狀態(tài).當水平力減為F的三分之一時,該物體剛好勻速下滑.下滑時,水平力對物體________(填“做”或“不做”)功.
錯誤答案:做
錯因分析:對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理解不透徹.認為只要有力和距離這兩個因素,就可以做功.
正解與分析:下滑時,水平力對物體的作用是沿水平方向的,而物體是沿豎直方向移動的.兩個方向垂直,物體并沒有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所以下滑時水平力對物體不做功.
正確答案:不做
易錯點2 計算功和功率這兩個易混物理量時易出錯
功的計算公式為W=Fs.功率的定義式為P=W/t,將這兩個公式組合還可以推導出P=W/t=Fs/t=Fv.同學們在具體情境中計算功和功率時.需要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由其運動狀態(tài)判斷力F的大小,并在題干中找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s.找出或計算出物體運動的速度等物理量,這樣才能套用公式來求解,如果同學們前面力學知識掌握得不牢同,那么解答題目就比較困難了,有時同學們還需要綜合應用前面所學的密度、重力等知識,才能解題.例如,在計算克服重力做的功時,功W=Gh=mgh=ρVgh.
例2 (2023·廣州)如圖2所示,所受重力為SN的物體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從M點勻速直線運動到Ⅳ點用時3s:如圖3所示.在物體A上放置一個砝碼,物體A在水平拉力F2的作用下.在另一水平面上從p點勻速直線運動到Q點用時2s.
(1)在MN、PQ兩段,若物體A的速度分別為v1、v2,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分別f1、f2,則v1________v2,f1________f2.(均填“gt;”“l(fā)t;”或“=”)
(2)物體A從M點運動到N點,拉力F1做的功為________J、功率為________W,物體A所受重力做的功為________.
錯誤答案:(1)第二空填“l(fā)t;” (2)最后一空填“1.5J”
錯因分析:(1)解答第二空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只關注到壓力的變化.實際上,物體在兩次拉力作用下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與拉力平衡,大小相等.第二次壓力大.拉力小,說明第二個面較光滑.(2)不理解功的計算公式,認為重力和在水平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就是重力做的功.
正解與分析:(1)由圖2可知,在MN段,物體A勻速運動的路程s1=0.3m,水平拉力F1=1N,其速度v1=s1/t1=0.3m/3s=0.1m/s;在PQ段,物體A勻速運動的路程s2=0.4m,水平拉力F2=0.6N,其速度v2=s2/t=0.4m/2s=0.2m/s,則v1f2.(2)物體A從M點運動到N點,拉力F1做的功W1=F1s1=1N×0.3m=0.3J.功率P1=W1/t1=0.3J/3s=0.1w.物體A所受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物體在豎直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所以重力沒有做功,即物體A所受重力做的功為0.
正確答案:(1)lt; gt; (2)0.3 0.1 0
易錯點3 判斷機械能的轉化時易出錯
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一個物體可以既具有動能,又具有勢能,把這兩種能量加在一起,就得到它的機械能.如果只有物體的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盡管動能和勢能的大小會變化.但其機械能的總和不變,或者說.機械能是守恒的.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在具體的情境中.同學們需要判斷機械能的總和是否發(fā)生變化,例如,物體機械能是否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物體運動過程中是否受阻力,碰撞時物體機械能是否有損失等.
例3 (2023·涼山州)如圖4所示.從B點沿水平桌面自由滾落的小球A的運動軌跡如虛線所示,C、F兩點等高,D點為球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點,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小球在C點的機械能等于在F點的機械能
B.小球在C點的動能大于在F點的動能
C.小球從E點到F點的過程中.機械能不變
D.小球從D點(離開地面的瞬間)到E點的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錯誤答案:B
錯因分析:沒有從圖中提取出一個重要信息——小球越跳越低.小球的機械能逐漸減?。J為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機械能就不變.
正解與分析:小球A從B點運動到F點的過程中,由小球與地面發(fā)生碰撞且上升的高度E點低于B點可知,小球的機械能有損失,所以小球在C點的機械能大于在F點的機械能,A選項說法錯誤;由圖可知C、F兩點等高,小球的重力勢能相同,則小球在C點的動能大于在F點的動能.B選項說法正確:小球從E點到F點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C選項說法正確;小球從D點(離開地面的瞬間)到E點的過程中,高度增加,速度減小,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D選項說法正確.
正確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