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共108位好漢,論起性格的復雜性和命運的曲折性首推林沖。他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因太尉高俅的干兒子高衙內(nèi)欲圖霸占其妻而被設計陷害,發(fā)配充軍。他一忍再忍,直至走投無路、忍無可忍,終于手刃仇人、與奸臣當?shù)赖暮诎党Q裂,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
昔日西楚霸王項羽被圍垓下、身臨絕境,無奈慷慨悲歌:“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里,林沖于漫天飛雪里提起花槍并以解腕尖刀怒殺仇人,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演繹了一場英雄末路的悲壯。時乖命蹇,求當順民而不能,林沖林沖奈若何!小說情節(jié)的設計有力地表現(xiàn)了林沖性格的演變,同時,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又被林沖性格里的內(nèi)在矛盾所推動。因而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須深入挖掘林沖的性格特征,這有助于我們充分體會林沖之哀、林沖之怨、林沖之怒、林沖之恨。
好人林沖
林沖是一個愿意與人為善的人。酒生兒李小二“當初在東京時,多得林沖看顧;后來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錢財,被捉住了,要送官司問罪,又得林沖主張陪話,救了他免送官司,又與他賠了些錢財,方得脫免;京中安不得身,又虧林沖赍發(fā)他盤纏,于路投奔人?!碑敃r林沖身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與小人物李小二的處境有著云泥之別,但他對一時昏頭走岔路的李小二心懷體恤,救人于危難,此等胸懷難能可貴。種善因得善果,正因為林沖的一時善舉,當他淪為罪囚時,李小二夫婦熱心相助,林沖得以避開陸虞候等人的謀害并成功實施反殺。這情節(jié)設置十分巧妙:林沖巧遇舊識李小二,李小二巧聞差撥提到高太尉,層層巧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跌宕生姿而不失邏輯,才有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出充滿戲劇性的經(jīng)典回目。
林沖的“好”不單單體現(xiàn)在熱切心腸上,還體現(xiàn)在圓融厚道的處世上。他對李小二有恩,卻并不挾恩圖報,反而有所顧慮、不敢親近,“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兩個”;得了李小二夫婦“不時間送湯送水”的幫扶,他也“常把些銀兩與他做本錢”來投桃報李。林沖為人的厚道與圓融,可見一斑。待到了草料場,交接的老軍說要把“火盆、鍋子、碗、碟”都借給他,林沖回答:“天王堂內(nèi),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睆倪@個細節(jié)上來看,他心中有溝壑,為人大氣,并不計較錢財,不愛撈好處、占便宜。
俗人林沖
明末清初文學家金圣嘆評價林沖是“上上人物”,但又說他“英雄氣短”“可憐”。金圣嘆也評價李逵是“上上人物”,說他“一片天真爛漫到底”,如同作家畢飛宇說李逵是“天生的英雄、天然的豪杰、天才的土匪”,認為李逵不被外界左右,要做他自己。但林沖不是,林沖是一個俗人。如果說李逵身上體現(xiàn)的是自然性,那林沖身上體現(xiàn)的就是社會性。他的俗,是權衡利弊的俗、是隱忍怕事的俗,是位居人下者面對強權威勢生畏退避的俗。
林沖的俗,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忍”上。高衙內(nèi)調(diào)戲愛妻他忍了,刺配途中被防送公人虐待他忍了,被滄州差撥罵得“一佛出世”他忍了。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里,他本聽得李小二說管營、差撥應了陸虞候的請托要害他性命,但被倨傲的管營叫到點視廳吩咐“如今我抬舉你,去替那老軍來守天王堂”時,他唯唯諾諾地應道“小人便去?!泵鎸σψ约盒悦募槿?,林沖卑躬屈膝自稱小人,而非直接一刀結(jié)果了對方性命,就是因為他是個為社會現(xiàn)實兩難的俗人。他對強權威勢逆來順受、不敢反抗,他是安分守己、妥協(xié)懦弱的??v然李小二形容這位恩人“是個性急的人,摸不著便要殺人放火”,可林沖到底是憋憋屈屈地忍了又忍。金圣嘆評價他“與人無患,與物無爭”,被發(fā)配滄州的林沖只要能茍活,就絕不會反抗。然而高俅不放過他,派陸謙、富安來,與差撥合謀要在草料場取他性命,“便逃得性命時,燒了大軍草料場也得個死罪!”橫也是死,豎也是死,于是俗人林沖才不得不反。
拙人林沖
《廣雅》解“拙”字為“鈍也”。林沖之“鈍”,在于他的守舊。縱使慘遭高俅父子陷害被發(fā)配滄州,他依然對這個險惡世道認識不足,對形勢懷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心里頭想著的是丈人張教頭說的:“你顧前程去,掙扎回來廝見。你的老小,我明日便取回去養(yǎng)在家里,待你回來完聚”。這個順風順水半輩子的前總教頭,在被逼得拔刀殺人前,尚未深刻體會到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的吃人本色。所以他對危險的反應是遲鈍的、笨拙的、滯后的。
得知陸虞候與差撥等人密謀要害他,林沖先是大怒,“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待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尋”。后來經(jīng)過“當晚無事”“牢城營里都沒動靜”“今日又無事”后,林沖居然放松了警惕—“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林沖也自下心慢了”。等到管營把他調(diào)到大軍草料場當管事,他覺得事有蹊蹺,然而到了草料場的草屋里,他想的卻是“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可見他已然松懈下來,作好了長期安定在此處的打算。林沖嚴重低估了自身處境的危險性,倘若沒有巧遇暴風雪、巧塌草料棚、巧宿山神廟、巧聞真相等種種巧合,拙人林沖之“鈍”必將導致他被害身亡、含恨而終。
狠人林沖
金圣嘆說林沖:“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只是太狠??此愕玫剑镜米?,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蔽覀儊砜纯础读纸填^風雪山神廟》里,林沖之“狠”的體現(xiàn)。當他躲在山神廟里聽得真相后,酣暢淋漓地結(jié)果了三個奸人的性命。然后他“把尖刀插了,將三個人頭發(fā)結(jié)做一處……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氈笠子帶上,將葫蘆里冷酒都吃盡了,被與葫蘆都丟了不要,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殺人后的一系列動作冷靜而有條理,而且是“把葫蘆里冷酒都吃盡了”才泰然離去,說明他并不是單純因為憤怒而激情殺人,他的心是冷靜的,他的頭腦是極度清醒的??梢姡暮輩柺潜槐瞥鰜淼暮?,是好人林沖、俗人林沖、拙人林沖被逼到絕境時不得不作出的唯一選擇。
結(jié) 語
林沖身上有著深刻的人物與命運的矛盾沖突。他身為八十萬禁軍總教頭,有一定社會威望和地位,夫妻恩愛、家庭幸福。因美貌妻子被奸人覬覦,林沖生命中所有美滿與平和的表象被砸得粉碎。高俅父子的迫害步步緊逼,林沖被羞辱、被陷害、被置于死地,直到火燒草料場,他退無可退,才奮起反抗,完成了由懦弱隱忍到剛硬堅強的性格轉(zhuǎn)變。林沖的反叛,是對當時黑暗到極點的社會現(xiàn)實的最有力控訴。作者通過對林沖這一人物多層次的藝術刻畫,深刻揭示了北宋末年封建社會的黑暗和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寫出了“被逼上梁山”的無奈與沉痛,體現(xiàn)了農(nóng)民革命斗爭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