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清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yī)院副院長 張忠德
本應享受退休生活的曾伯,卻被一個怪病纏住了。半年前退休后,曾伯開始出現(xiàn)飯后呃逆,口氣也重,偶爾還有反酸。自學中醫(yī)的他覺得應該是胃火太重,導致胃氣上逆,于是就到涼茶店挑了個清胃火的涼茶,一劑下去,果然癥狀好了不少。往后,曾伯也多次出現(xiàn)類似情況,都是靠涼茶“治好”了。
但沒想到涼茶越喝越多,曾伯出現(xiàn)呃逆的次數(shù)和情況也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xiàn)了胃口變差,明明沒吃什么東西,卻總覺得飽脹難以消化。經常無精打采,也十分怕冷。這個怪病讓曾伯十分難受。他在報紙上看到張忠德教授對于各種奇怪雜病診療經驗豐富,于是來找張忠德教授求診。
張忠德教授表示,曾伯最開始的呃逆、口臭,雖是胃火在作怪,但要考慮曾伯的體質,將曾伯的面色、精神、體態(tài)及舌苔、脈象相結合判斷,其本質是脾腎的陽氣不足,因此清熱時需注意顧護脾腎。
隨著脾胃的陽氣被清熱藥物損傷,脾胃運化食物的功能受到影響,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食物積滯在胃腸道,阻滯胃中氣機,最終化火迫使胃氣上逆而出現(xiàn)呃逆,同時還會出現(xiàn)口氣重、胃酸反流等癥狀,看起來是實熱的表現(xiàn),根源卻在于脾胃陽氣被損傷。因此胃火和脾胃陽虛要兼顧而治。
但曾伯卻選擇繼續(xù)飲用清熱退火的涼茶,火是退了,可這些寒涼的藥物卻不斷損傷曾伯體內的陽氣。時間一長,出現(xiàn)胃口差、腹中飽脹、沒精神、怕冷等表現(xiàn)。張忠德教授以健運脾胃、溫腎補脾為法,經過大半個月治療,曾伯的呃逆明顯減少了,胃口也好了不少。
張忠德教授建議,隨著年齡增長,中老年人的脾胃運轉能力逐漸衰退,運動量也減少,因此飲食方面不宜食入過多粗糧,否則會增加脾胃運轉的負擔,甚至有些人會出現(xiàn)腹脹、矢氣重、噯氣、打嗝、泛酸水等癥狀。
平時出現(xiàn)呃逆癥狀時,可以嘗試按摩中沖穴和內關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呃逆。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處按揉,力度要適中,每個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3~4次。
原料:雞半只,柿蒂10克,砂仁5克,生姜3~4片,精鹽適量。
制法:將原料洗凈,雞肉切塊放入沸水中焯水備用。上述食材放入鍋中,加清水約1250毫升,隔水燉約2小時,放入適量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消食,降氣止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