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蘇寧 萬慧 洪姍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和實踐路徑,為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yè)指明了前進方向。軍隊院校承擔著為黨育才,為國鑄將的使命任務。大學英語作為大學外語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基礎課程,對培養(yǎng)既具有國際視野又具有家國情懷的新型軍事人才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如何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實現(xiàn)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不僅僅是思政課教員需要研究的問題,也是其他各類課程教員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進行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具體舉措。軍校大學英語教學必須適應軍事斗爭準備的人才培養(yǎng)需求,以更高的起點、更高的政治站位,學習和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戰(zhàn)領教,為戰(zhàn)育人,努力提高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貢獻率。本文分別從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篇章教學、課程思政和軍事轉型四個維度加以論述[1]。
黨的二十大報告,凝聚了全黨全社會的智慧,集中體現(xiàn)了新時代黨和人民的實踐經(jīng)驗和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在日常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分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以黨的二十大報告官方中英雙語版為依托,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化整為零,以“隨機”的方式進入課堂教學。所謂“隨機”方式,就是把官方發(fā)布的英文版黨的二十大報告作為語料,根據(jù)每單元課文內容隨機出現(xiàn)的詞匯和習慣表達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找出相對應的語匯出處[2]。課前,給出課文中重點詞匯和短語清單,進行任務分工,要求學生對照黨的二十大中英雙語報告,查出報告中相應的表述。匯總后,在上課前由專人以PPT 方式進行領讀展示。課中,教員通過詞匯講解,結合例句,舉一反三,再進行強化鞏固。課后在組織謄抄、熟讀和熟記。同時,課后再配合雙語學習推送,將黨的二十大熱點關鍵詞和重要金句以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蘊含的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推送給學員,引導學員學習領悟黨的二十大精神,從而在進行詞匯教學的基礎上實現(xiàn)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課堂、進頭腦[3]。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課文題材廣泛,主題豐富。以《讀寫教程》為例,其40 篇課文的題材涵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歷史、科技、教育、法治、醫(yī)療、生態(tài)以及日常生活等不同領域,主題涉及親情、愛情、友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子女教育、品德培養(yǎng)、學習方法、文化差異和跨文化交際、心理認知、處世之道、科技倫理、個人成長和發(fā)展以及社會福利、種族平等、吸煙、艾滋病、槍支、恐怖襲擊和社會穩(wěn)定等方方面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深刻闡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涵蓋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人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全部及一切實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許多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蘊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具有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思想和理念。通過黨的二十大精神提煉、教材的課文主題挖掘以及課文主題與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接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形成二者完美契合。示例如下。
示例1:第2 冊第8 單元(讀寫教程)——There i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人生的意義不只是工作)
題材:生活
主題: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
黨的二十大精神(雙語):青年強,則國家強。
A nation will prosper only when its young people thrive.
示例2:第3 冊第3 單元(讀寫教程)——Where principles come first.(品德至上)
題材:教育
主題:育人理念
黨的二十大精神(雙語):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The most basic aim of education is to foster virtue.
以上示例是從篇章教學的維度,在備課過程中,通過課文主題的挖掘和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的提煉進行匹配,與詞匯教學、主題討論和語言應用進行一體化教學設計和內容重構,實現(xiàn)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塑造的統(tǒng)一。
黨的二十大精神不僅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更是課程思政的思想和理論指引。所謂的“貫通式”就是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在大學英語教學的全過程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和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一以貫之地進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設計,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頒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zhàn)略舉措,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課程思政與為戰(zhàn)育人、立德樹人本質上是一致的。課程思政是手段,育人、樹人是目的。對于軍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而言,就是要突出礪劍鑄魂教育,育能力、育品德、育膽識、育人格。軍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設計,必須樹立為強軍興軍、為備戰(zhàn)打仗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專業(yè)化新型軍事人才的導向。這也是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特殊政治要求。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同樣要把握好三個環(huán)節(jié)。
教育部頒發(fā)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明確:大學英語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技能,教授英語語言及語用等知識,幫助學生拓寬國際視野,提升綜合文化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首先應該遵循大學英語課程的基本特點和語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堅持課程教學要求和內容標準,突出語言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和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依然是課程基本目標。大學英語課不是思政課,課程思政不能“喧賓奪主”,要基于語言能力培養(yǎng),以英語教學為本,注重聯(lián)系學員實際,立足未來戰(zhàn)爭對新型軍事人才的需求來進行教學設計,實現(xiàn)課程內容和思政內容、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在于其教材選取的語料直接來自于英美這兩個主要英語國家。文字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思想的外殼。語言文字自然而然蘊含著語言者所來自的那個族群、社會所共有的價值觀,帶有鮮明的母語文化特征和價值觀屬性[5]。正因為如此,大學英語教員更應該有堅定的中華文化立場和文化自覺,在教學設計和備課的過程中,堅持以我為主,增強學員作為中國人的個性表達和文化自信,引導學員進行文化辨析,在中西文明交流互鑒中,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交際能力和國際視野。
教育部高教司在2023 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指出要注意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資源,努力解決課程思政過程中“表面化”“硬融入”的問題。課程思政重在“育”,大學英語課程設計一定要依托教學內容,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要不著痕跡地實現(xiàn)課文主題與課程思政完美契合,忌生搬硬套[6]。有些課文本身就是很好的課程思政素材,無需再進行過度設計。課程思政要潤物無聲、如鹽化水,不僅不能“貼標簽”“淺表化”“簡單化”和“硬融入”,而且還要立足實際,力求實效和適度。
軍校大學英語教學要體現(xiàn)為戰(zhàn)、教戰(zhàn)要求。這是軍校大學英語區(qū)別于地方院校的特殊性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有“軍味”。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深化軍隊院校改革,建強新型軍事人才培養(yǎng)體系。軍校大學英語教學要適應軍人職業(yè)發(fā)展和軍隊對外軍事交往需要培養(yǎng)學員軍事英語應用能力。所謂“軍事轉型”,就是對標黨的二十大精神和軍隊院校英語教學目標、內容要求,圍繞備戰(zhàn)打仗和新型軍事人才培養(yǎng),以漸進的方式對軍校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和目標進行“軍事化”改造,實現(xiàn)通用英語向軍事英語的有效銜接與過渡。進行大學英語課程軍事轉型需要重點把握三個環(huán)節(jié)[7]。
內容設計堅持兩個原則。一是以語言產(chǎn)出為導向,進行兩個“結合”。結合教材內容和課文主題,結合學員學習、訓練、任職需要以及部隊備戰(zhàn)打仗軍事實踐活動,設置情境,讓學員擔任特定角色,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培養(yǎng)學員語言應用能力。二是以通用英語教學內容為主體和基礎,結合課程思政,進行“通(通用英語)”+“政(課程思政)”+“軍(軍事內容)”的整體融合設計[8]。
當前,軍校大學英語教學一般安排在本科階段第一至第六學期完成。通用英語和軍事英語開設學期、學時分配由各院校根據(jù)各自特點和學員實際水平來確定,往往把規(guī)定的總學時進行“物理”切割,分通用英語教學和軍事英語教學兩個階段來進行。為實現(xiàn)通用英語教學向軍事英語教學的自然銜接過渡,有必要從第一學期到最后一個學期全程采用一種漸進的方式開展軍事英語教學??紤]到學員的英語基礎,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采用嵌入的方法,結合課文詞匯教學,在句子層面上進行詞匯的軍事應用,并隨機適當補充軍事背景知識。轉入第三學期學習后,結合詞匯和課文主題,加強軍事場景和情境中的語言應用教學。同時,可以結合軍事英語教材,同步開展通用英語和軍事英語教學。進入第四學期或高年級階段,全部實施軍事英語教學,從聽、說、讀、寫和譯五個方面全面培養(yǎng)英語軍事應用能力。
建立以能力為導向的多維度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己瞬粌H是檢驗、診斷和反饋教學成效的重要手段,同時對學員的學習行為有著直接的牽引作用。無論是形成性考核還是終結性考核,采用漸進的方式逐步增加軍事應用考核的比重,前三個學期可以分別按10%、20%、30% 來掌握;通過詞匯、術語等語言知識以及軍事素材的閱讀、聽力、翻譯等能力考核來牽引和促進英語在軍事應用上的教與學。增加口語考試,設置情境和想定,突出對語言軍事應用能力的考核和評價。結合學員自評、互評,進行多維度的綜合評價,實現(xiàn)教學反撥,進一步促進英語教學的軍事轉型。
任何時候,做任何事,人始終是最積極、最關鍵的因素。所謂教育者先受教育,在軍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四維”“三環(huán)”,全面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教員首先得學懂弄通吃透黨的二十大精神,潛心研究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和軍事轉型的特點規(guī)律,在大學英語的課堂上實現(xiàn)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塑造相統(tǒng)一,從而為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新型軍事人才做出積極貢獻。中國軍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