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新
(冀中能源邯鄲礦業(yè)集團通方煤礦機械有限公司,河北邯鄲)
鏈輪是刮板輸送機的核心部件之一,鏈輪加工的精密程度將直接決定刮板輸送機的運行效率。目前常用的鏈輪精密成形工藝有胎模鍛成形、分流成形、冷擠壓成形等若干種。其中,胎模鍛成形工藝具有工序少、成本低、質(zhì)量高等優(yōu)點,在鏈輪鍛件成形中被廣泛應用。為了進一步降低殘次品率,需要借助于仿真軟件構建有限元模型,根據(jù)仿真結果對工藝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確保加工出來的鍛件能夠符合要求。
鏈輪精密成形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鏈輪精密成形工藝流程
在鏈輪的精密成形工藝流程中,精確下料和胎模鍛成型是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下料階段,要結合鏈輪的組成結構以及成形要求選擇合適的坯料,然后用高速圓盤鋸床下料。得到坯料后使用銼刀、砂紙等將表面的毛刺、銹斑等清理干凈,以便于提升下一步的加熱處理效果。另外,在下料時要以凹模齒根的直徑為參照,在此基礎上減小2 mm 作為坯料的直徑,保證坯料可以順利放入凹模的模腔內(nèi)。然后按照“體積不變”原則,求得毛坯的高度。在胎模鍛成形階段,首先把坯料放入凹模的模腔,然后借助于套筒完成定位,最后啟動壓力機讓凸模鐓擠坯料從而得到鏈輪鍛件[1]。
1.2.1 凸模結構設計
在鏈輪精密成形工藝中有2 塊凸模,1#凸模可用于成形中心孔直徑較大的管狀坯料,其結構如圖2(左)所示;2#凸??捎糜诔尚螌嵭呐髁?,其結構如圖2(右)所示。
圖2 凸模結構(單位:mm)
為了方便凸模的固定和取出,在凸模的上方開孔,孔深為90 mm;孔內(nèi)擰上長度為75 mm 的M50螺栓,在鍛件成形后使用鉗子夾住螺栓即可將凸模取出。
1.2.2 套筒結構設計
套筒的主要功能有兩個:其一是定位凸模、坯料;其二是成形鍛件的輪轂部分。以套筒為約束,保證了凸模在軸向運動時,凸模和坯料的垂直度始終保持一致,對提高坯料的加工精度有一定幫助。另外,為了方便套筒的安裝和取出,在套筒下端設置有5°的斜度,該斜度與鍛件輪轂的斜度一致,套筒的結構如圖3 所示。
圖3 套筒結構(單位:mm)
1.2.3 凹模結構設計
凹模是整套模具中最重要的部分,可用于成形鏈輪鍛件的齒形塊部位。為了方便凹模的安裝可取出,在凹模與套筒之間留出了40 mm 的間隙和1°的出模斜度。凹模的結構如圖4 所示。
圖4 凹模結構(單位:mm)
1.2.4 芯棒結構設計
在加工中心孔直徑較大的管狀坯料時,由于這類坯料的高徑比大,在受到垂直方向的壓力后很容易發(fā)生內(nèi)壁折疊現(xiàn)象。為避免此問題的發(fā)生,在鏈輪精密成形工藝中設計了2 塊芯棒。上芯棒的高度為480 mm,上半部分是高200 mm、寬190 mm 的矩形,下半部分是高280 mm、頂面寬190 mm、底面寬150 mm的梯形。在底部有一個高50 mm、寬100 mm 的梯形凸起,用于嵌入下芯棒的凹槽,起到連接上、下芯棒的作用。下芯棒的高度為480 mm,下半部分是高250 mm、寬190 mm 的矩形,上半部分是高230 mm、頂面寬150 mm、地面寬190 mm 的梯形。在頂部有一個高51 mm、寬100 mm 的梯形凹槽,與上芯棒的凸體對接。將上、下芯棒分別從管狀坯料的上、下方向插入,在坯料加壓成形過程中可以提供支撐力,防止管狀坯料向內(nèi)折陷。
1.2.5 固定板結構設計
在鏈輪鍛件成形期間,凸模擠壓坯料,坯料受到擠壓后再將力傳遞給套筒。尤其是在成形后期,由于壓力機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坯料與套筒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會更加明顯。當成形力增加到一定值后,套筒與凹模之間出現(xiàn)一定寬度的縫隙,原本應當流向鍛件齒輪部位的金屬流會從這個縫隙中流出,導致鍛件出現(xiàn)明顯的飛邊;同時,鍛件的輪齒部位也會出現(xiàn)填充不飽滿的情況,最終加工出來的鍛件達不到成形要求[2]。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發(fā)生,在鏈輪精密成形工藝中加裝了固定板,分別安裝在套筒的周邊,使套筒與凹模連接成整體。這樣當套筒受到擠壓力后,固定板可以提供一個與擠壓力相反的支撐力,從而避免套筒與凹模之間出現(xiàn)裂隙,對提高鏈輪鍛件的成形效果有積極幫助。
在鏈輪精密成形工藝中,如何保證已經(jīng)成形的鍛件順利從模具中脫出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鍛件脫模的難點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其一是在成形期間,由于模具受到了較大的擠壓力容易出現(xiàn)彈性變形或塑性變形,導致鍛件脫模阻力增加,難以順利脫模;其二是鏈輪鍛件的軸線尺寸較長,并且齒輪結構復雜,也會增加脫模難度?;谏鲜銮闆r,本文提出了一種“頂件器下推式”脫模方法,其原理是在鍛件的鍛壓環(huán)節(jié)完成后,依次將凸模與套筒取出,然后插入頂件器并且使頂件器下方的輪齒進入到凹模的齒腔內(nèi),確保頂進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偏移情況。然后為模具內(nèi)的鍛件提供一個推力,使其從凹模中脫出[3]。
通過精密成形數(shù)值模擬可以直觀地認識金屬鍛件在各個階段的形變過程。在此基礎上優(yōu)化模具結構、調(diào)整工藝參數(shù),確保在實際生產(chǎn)中能夠提高鍛件加工質(zhì)量,降低殘次品率。數(shù)值模擬的前提條件是假定坯料的材質(zhì)均勻,并且在成形期間主要發(fā)生塑性變形,不涉及彈性變形[4]。本文使用SFTC 公司開發(fā)的DEFROM-3D 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鏈輪精密成形數(shù)值模擬,具體的參數(shù)設置如下:
(1) 鏈輪精密成形屬于熱鍛成形工藝的一種,需要提供高溫環(huán)境,因此在坯料材質(zhì)的選擇上優(yōu)先考慮45 鋼。在“初始條件設置“界面,將模具類型設定為剛性體,將坯料類型設置為塑性體,將泊松比設定為0.25。
(2) 在“摩擦模型設置”界面,選擇剪切摩擦模型,并將摩擦系數(shù)設定為熱鍛摩擦系數(shù)0.25。
(3) 在“溫度”界面,將坯料溫度設定為1 000℃,模具溫度為360 ℃,坯料與模具之間的熱傳導率為5。
為了進一步了解鏈輪精密成形工藝中不同類型坯料的成形效果,選擇3種類型的坯料并設計了對應的3 套數(shù)字模擬方案。一號方案中使用1#管狀坯料,中心孔直徑為190 mm;二號方案中使用2#管狀坯料,中心孔直徑為100 mm;三號方案中使用3#實心坯料,直徑為100 mm。使用DEFORM-3D 軟件建立3 個有限元模型,如圖5 所示。
圖5 三種成形方案的有限元模型
圖5 中從左至右分別為1#管狀坯料、2#管狀坯料、3#實心坯料。數(shù)字1~7 分別表示1#凸模、套筒、上芯棒、凹模、坯料、下芯棒、2#凸模。在成形工藝上,為了直觀地觀察不同模型鏈輪鍛件在成形效果上的差異,數(shù)值模擬采用了“凸模單向、雙向鐓擠成形”。這里以3#實心坯料為例,在凸模單向鐓擠階段,2#凸模不動,只負責固定坯料,然后1#凸模自上而下的鐓擠坯料;在1#凸模向下運動到指定位置后停止,再由2#凸模自下而上的鐓擠坯料。重復上述過程,直到鍛件填充飽滿為止。
觀察3 種坯料在成形后的等效應力場圖,可以發(fā)現(xiàn)鍛件的應力場分布不均勻,總體上呈現(xiàn)出從輪齒到芯部先減小后增加的趨勢[5]。其中,1#管狀坯料的輪齒兩端應力集中,最大等效應力值可達1 033 MPa;2#管狀坯料和3#實心坯料的輪齒、芯部應力集中,前者的最大等效應力值為1 057 MPa,后者的等效應力值為1 081 MPa。3 種方案下鏈輪模具不同部位的成型載荷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形狀胚料模具最大成形載荷(單位:N)
由表1 數(shù)據(jù)可知,對于模具的相同位置來說,3#實心坯料的成型載荷要高于管狀坯料。以上凸模為例,3#實心坯料的最大成形載荷為5.02×107N,高于2#管狀坯料的4.43×107N 和1#管狀坯料的2.31×107N。分析其原因,1#管狀坯料中心孔尺寸較大,有分流和減壓的效果,因此成形載荷最?。?#管狀坯料中心孔尺寸較小,分流和減壓效果要弱于1#管狀坯料,成形載荷次之。3#實心坯料無中心孔進行分流和減壓,因此成形載荷最大。橫向?qū)Ρ葋砜矗?#實心坯料應變較為穩(wěn)定,變形應力較小,不會發(fā)生管狀坯料向內(nèi)折陷的問題,并且制坯、取坯較為簡單,在成形質(zhì)量高于2 種管狀坯料。
傳統(tǒng)的鏈輪切削加工成型工藝具有熱處理工序多、制造成本高、生產(chǎn)時間長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種改進的鏈輪精密成形工藝,只需要一次齒形表面淬火,簡化了工藝流程、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在優(yōu)化工藝流程和模具結構的基礎上,使用有限元分析軟件設計工藝模型并進行數(shù)字模擬,結果表明實心坯料的應力分布均勻、變形應力較小,對提高鏈輪鍛件成形質(zhì)量有積極幫助,為實際生產(chǎn)提供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