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慧敏 王遂軍
“越是血糖高,越是想吃甜食”,這是很多“糖友”的切身體會。為了滿足舌尖上的“甜蜜欲望”,一些糖尿病患者會寄希望于添加代糖 (即不產(chǎn)生熱量的甜味劑) 的“無糖食品”。這類食品既能幫“糖友”飽口福,也能幫助有減糖、控糖需求的朋友豐富飲食選擇。那么,代糖對身體有沒有危害?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學食用代糖,既能滿足自身需求,又可以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呢?
“糖友”食用代糖類產(chǎn)品也要講究“度”
我們比較熟悉的,添加進糕點等食品中的糖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作為單糖或雙糖,這類糖進入人體后會快速給機體提供熱量,大幅度影響血糖波動?!疤怯选睉苊饣驀栏裣拗剖秤煤羞@類糖的食物。
根據(jù)《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代糖是能夠賦予食物甜味,但產(chǎn)生較少能量或不產(chǎn)生能量的一類食品添加劑。代糖的甜度遠遠高于普通糖,只要添加極少量就可以達到普通糖的甜度。同時,代糖基本不產(chǎn)生熱量,或只產(chǎn)生極低的熱量,基本不影響食用者的血糖水平。
根據(jù)來源和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將代糖分為人工代糖、糖醇類和天然代糖三類。人工代糖為化學合成物,包括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賽蜜等。糖醇類代糖是來源于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膳食纖維,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蘚糖醇、甘露醇等。天然代糖是從天然植物中提煉出來的甜味添加劑,包括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菊粉、海藻糖等。市場上廣受消費者歡迎的“無糖甜味食品”便是加入一定量代糖的食品。
1.代糖的安全性有保障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功能受損,機體利用糖分的能力下降,應嚴格限制糖分攝入,每日添加糖攝入量必須控制在25克以下。《中國糖尿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指南(2022版)》 指出,木糖醇、甜菊糖苷、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甜味劑對患者的血糖水平等指標無顯著影響。代糖的能量極低,基本不參與人體代謝,如果普通添加糖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適當食用代糖食品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2.適量食用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的基礎療法,但飲食控制過于嚴格可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臨床上,不少患者難以長期堅持低糖飲食,血糖水平居高不下,并發(fā)癥風險很高。代糖可以作為一種代償性選擇,可以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正常飲食的可能性,改善其負面情緒,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和生活滿意度。
合理攝入 平穩(wěn)病情
1.控制攝入量
雖然安全性有保障,但代糖食品不等同于健康食品,不能無節(jié)制地食用。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攝入代糖可能刺激食欲,增加肥胖風險。部分代糖可影響腸道菌群,甚至導致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波動。而且,盡管無糖餅干等代糖食品中以甜味劑代替了糖類,但還含有大量淀粉、油脂等成分,食用后也會影響機體的血糖和血脂。
因此,為降低健康風險,糖尿病患者應限制代糖的食用量。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推薦,阿斯巴甜的每日容許攝入量為50毫克/千克(體重),甜菊糖苷的每日容許攝入量為4毫克/千克(體重)。如果“糖友”對甜食十分渴望,可以適量吃些代糖類食品解饞。只有嚴格控制食用量,才能既享受美食,又能保證健康。
2.善選代糖種類
市面上的代糖種類繁多,糖尿病患者應如何選擇呢?有研究指出,阿斯巴甜、糖精、安賽蜜等人工代糖有潛在的安全隱患。例如,阿斯巴甜的分解產(chǎn)物苯丙氨酸可導致大腦認知功能損傷、免疫力下降,此外還有致癌風險。有些動物試驗發(fā)現(xiàn),高劑量的糖精鈉可導致膀胱癌。因此,超劑量攝入人工代糖可能存在健康風險。相對來說,糖醇類和天然代糖的健康爭議相對更小。其中,赤蘚糖醇不僅不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負擔,還具有抗氧化特性,可改善患者因氧化應激引起的損傷。
不同代糖的甜度、熱量不相同。比如,木糖醇的甜度與白砂糖相近,熱量比較低,赤蘚糖醇的甜度約為白砂糖的60%~70%,熱量極低。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的甜度極高。如果想選購代糖產(chǎn)品進行家庭烹飪,建議選購升糖指數(shù)和熱量較低,與白砂糖甜度接近的單一代糖或復配產(chǎn)品,便于控制用量。
如果要選購代糖食品,應仔細查看配料表和營養(yǎng)成分表,了解其添加的代糖類型、能量及相關信息,以確定自己能不能吃,能吃多少。
3.強化血糖監(jiān)測
為了更精準地把握日常膳食和代糖食品對血糖的影響,患者應做好血糖監(jiān)測。
(1)家用血糖儀監(jiān)測:糖尿病患者可準備一個家用血糖儀,除了監(jiān)測空腹血糖外,還需要加測進食代糖食物后2小時的血糖情況(從進食第一口開始計時),做好飲食記錄,以便于確定代糖類食物合適的食用量。
根據(jù)《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薦,一般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標為4.4~7毫摩爾/升,非空腹血糖目標為<10毫摩爾/升。老年患者、低血糖高風險患者、預期壽命較短的人群、有嚴重并發(fā)癥或有合并癥的患者,血糖標準可以適當放寬。
(2)糖化血紅蛋白監(jiān)測:建議有長期、規(guī)律進食代糖食品習慣的糖尿病患者,每3個月到醫(yī)院檢查1次糖化血紅蛋白。這一指標可反映患者近期3個月的平均血糖情況。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目標為7%以下。
(3)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均不能反映一段時間內(nèi)的血糖波動情況。如果條件允許,患者可定期佩戴動態(tài)血糖檢測儀,便于實時監(jiān)測血糖,直觀評價不同食物、不同烹飪方式對血糖的影響情況。
如果血糖波動較大,應及時前往醫(yī)院就診,調(diào)整降糖用藥方案。
做好飲食管理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食用代糖并非一勞永逸的“安全飲食”選擇,不能因此放松對其他飲食的限制。日常飲食中,患者應根據(jù)自身血糖水平、體重、基礎代謝等指標,合理控制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yǎng)素的攝入量,并調(diào)整生活習慣,從根本上控制血糖、血脂,延緩病情發(fā)展、預防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