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宇,2000年1月出生于“水晶之都”江蘇連云港東??h,副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二級高級技師、中國輕工珠寶工藝品雕刻師、中國輕工珠寶鑒定師,現(xiàn)任江蘇省東海中等專業(yè)學校水晶雕刻教師,同時也是第五代中國水晶雕刻傳承人。
在如今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張浩宇選擇駐守流水溢彩的水晶世界,慢工出細活,用他的雙手和匠心將平凡的石料雕刻成一件件美麗的藝術(shù)品。
童年的震撼,來自一串綠幽靈手鏈
在張浩宇小學快畢業(yè)的時候,父母從餐飲業(yè)轉(zhuǎn)行做水晶生意。有一天,母親將她手腕上的一串綠幽靈手鏈展示給張浩宇看。綠幽靈水晶也被稱為綠色幻影水晶,是一種含有綠色礦物質(zhì)包裹體的透明白水晶。這種水晶因其獨特的綠色內(nèi)含物而得名,這些內(nèi)含物有的像云朵,有的像山水,有的像聚寶盆、金字塔,或者其他不規(guī)則的形態(tài),給人以幽靈般的神秘感,因此得名“綠幽靈”。
張浩宇一下子就被那獨特的色彩和形態(tài)吸引住了,從那時起,心中播下對水晶好奇和熱愛的種子。
張浩宇從小愛動手鼓搗東西,喜歡幫同學修理各種文具。初一那年的暑假,父母帶他來到連云港水晶雕刻大師陳旭輝的工作室。陳旭輝是連云港地區(qū)知名的水晶雕刻藝術(shù)家、中國非遺項目水晶雕刻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在水晶雕刻領(lǐng)域有著深厚的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他的工作室不僅是水晶雕刻技藝的傳承地,也是培養(yǎng)新一代雕刻師的搖籃。在這里,張浩宇看到了各種精湛的水晶雕刻藝術(shù)品。
他特別喜歡陳旭輝大師水晶雕刻的標志性作品《南瓜》。在這件作品中,陳旭輝巧妙地利用了水晶的透明特性,雕刻出了南瓜的圓潤形態(tài)和細膩的紋理。從南瓜表面的紋理到瓜藤的纏繞,細節(jié)細膩而生動。通過光影的變化,在不同的視角下,水晶南瓜展現(xiàn)出不同的美感,給人以豐富的視覺享受。
那一次參觀,給張浩宇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好奇那一件件晶瑩剔透、美妙非凡的藝術(shù)品是如何從一塊塊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石料中打磨而成的。
自那以后,張浩宇有心學習水晶雕刻技藝。只是那時還要上學,他只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的時候來到大師的工作室看一看、學一學,有時也在父母的水晶店里幫著售賣水晶雕刻品。隨著對水晶的了解越多,對水晶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初三畢業(yè)后,他決定放棄高中學業(yè),進入東海中等專業(yè)學校學習水晶雕刻專業(yè),并拜陳旭輝大師為師,節(jié)假日的時候,就到工作室學習。
學徒工的枯燥時光
水晶雕刻是一門精細且技術(shù)要求極高的工藝,通常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步驟:設(shè)計圖紙、選擇材料、初步加工、打坯、精細雕刻、打磨拋光、后期處理。
所以,張浩宇的學習并不是從雕刻開始,而是從繪畫最基本的素描開始。他并沒有滿足于學校的教學內(nèi)容,又在外面報了素描班,加量學習。
學習素描之余,他幫著師父工作室的水晶雕刻師們做一些拋光的輔助工作。比如師傅們將一只小貓的大致形狀做出來了,下面的工作就是對細節(jié)處進行打磨拋光,以求更逼真。師傅們把這項工作交給張浩宇,張浩宇非常樂意,每每將一件件作品打磨拋光成功,就將作品捧在手心里,細細觀賞,心中充滿成就感。
水晶雕刻技藝最難的部分是打坯——將一整塊水晶石料雕刻成所需形狀。這個過程需要極高的精準度和雕刻師的耐心,張浩宇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與重來,但從未放棄,每一次失敗都讓他更加堅定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雕刻師的決心。
他也經(jīng)歷過感覺很枯燥和厭倦的心路歷程,畢竟每一件水晶雕刻作品都需要極長的時間和極大的耐心才能完成,作為一名十幾歲的青少年,難免有屁股坐不住的時候,張浩宇堅持的力量在于每次一件作品打磨完成的時刻。
張浩宇至今記得第一次獨立完成的作品是一只貔貅,那一刻的成就感激勵他在學藝的道路上又一次堅持了下來。
傳承非遺文化的決心
2018年,連云港市第一屆水晶雕刻大賽舉辦,這是“水晶之都”的首屆水晶雕刻技能大賽,也是“以賽代評”的首次啟用。這一年,張浩宇正好滿18周歲,可以作為成人參加比賽了。師父對他說:“你學習了這么長時間,可以去比一比。”張浩宇心想,反正年齡小,拿不到名次也沒有什么壞處,拿到了名次那就更好。
為了專心備賽,張浩宇向?qū)W校請了三個月的長假,全力投進參賽作品的雕刻、打磨中。張浩宇的參賽題材是植物,內(nèi)容是一根飽滿的四季豆上面憩息著一朵開放的花,旁邊藤蔓纏繞。為了做好這件作品,那段時間,他早上8點來到師父的工作室開工,中午12點下班,下午1點半開始,一直做到晚上10點鐘下班。就這樣,連續(xù)干了三個月,直到正式參賽。
雖然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參賽前的一晚,張浩宇還是感到了緊張。他忍不住打通了師父的電話,師父問:“你明天能不能做到你昨天給我看到的那種樣子?”張浩宇答:“這絕對沒問題。”師父說:“你穩(wěn)了。放松參賽吧,明天該干嗎就干嗎?!?/p>
放下電話,張浩宇瞬間感到壓力沒有了,本來還睡不著的他倒頭就睡。第二天走上賽場,從理論到繪畫,再到實操,比賽時間原本是三天,但張浩宇兩天半就完成了。他擔心自己遺漏了什么,將作品從頭仔細檢查到尾,又用拋光小銼條將作品細細地銼。從中午等到傍晚賽時結(jié)束,才將作品封好交了上去。
那天晚上,張浩宇連晚飯都沒有吃,陷入熱切的期待中。十點多鐘,師父打來電話,告訴他:你獲得了第二名。
那一晚張浩宇都沒有睡覺,一邊打游戲一邊跟好朋友們分享著他獲獎的信息,嘴巴一直都沒有合上。他既激動又驚喜:沒想到自己一出手,就拿到了名次。
憑借這個成績,他被連云港市人民政府破格授予“連云港市工藝美術(shù)大師”榮譽稱號,入選“中國水晶雕刻名師名錄”,獲評“水晶雕刻師”。
這份榮譽不僅是對他技藝的認可,更激發(fā)了他傳承這一非遺文化的決心。水晶雕刻不僅是他的職業(yè),更會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留學,視野的拓展
因成績優(yōu)秀,張浩宇被學校選為首批赴捷克交流生,在捷克新博爾玻璃工藝學校學習國際水晶工藝品的研發(fā)設(shè)計,進行先進現(xiàn)代水晶工藝與玻璃繪畫工藝的深造。
捷克的玻璃工藝同中國的水晶雕刻一樣歷史悠久,所不同的是,中國水晶雕刻題材豐富,包含傳統(tǒng)文化的吉祥圖案、歷史人物、詩詞書畫以及自然景觀的山水風光、花卉等,還有宗教和哲學等方面的元素,而捷克玻璃工藝的許多作品既是藝術(shù)品,也具有實用功能,如酒杯、花瓶、燈具等。這些玻璃工藝作品上的裝飾圖案多為抽象的幾何圖案,也有富有民族特色的圖飾。相較于中國風圖案,這些幾何圖案易學好畫。捷克學校最難的技藝,張浩宇和國內(nèi)同去的同學三個月就學會了,引起捷克老師的驚嘆和好評。
令張浩宇觸動比較深的是,在捷克學校,他不僅學習了新的雕刻技巧,還體驗了不同的文化和教育方式。他發(fā)現(xiàn),國外的教育更注重實踐和創(chuàng)新,學生被鼓勵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019年,在捷克學校結(jié)業(yè)后,張浩宇應(yīng)聘到捷克波希米亞水晶玻璃公司做設(shè)計師。波希米亞水晶玻璃公司是世界上生產(chǎn)玻璃珠和玻璃制版品的領(lǐng)先企業(yè)。實習期間,張浩宇也創(chuàng)下了優(yōu)秀的業(yè)績,創(chuàng)作出了令公司滿意的作品,得到了公司的證書表揚。
傳承與創(chuàng)新
2019年留學歸國后,張浩宇被母校外聘為水晶雕刻專業(yè)教師,教授水晶專業(yè)設(shè)計、繪畫、雕刻等。其時,張浩宇只有19歲,他所帶的班級有的學生已經(jīng)18歲了。張浩宇一點教學經(jīng)驗也沒有,就回想當初老師是怎么教他的,而后照葫蘆畫瓢教自己的學生。然而效果并不好,那些年輕的學生們不買賬。
張浩宇沒有去怪學生們,而是在心里想:“這肯定是我的問題?!毕肫鹪诮菘肆魧W的經(jīng)歷,想起捷克老師們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他這么不愛學習的學生根本不想放學,他決定琢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法。水晶雕刻是實操性很強的專業(yè),與其空口講,不如做給學生們看。于是,他就將自己平常的實操比如繪畫的畫面用手機拍下來,制作成視頻,而后在課堂上播放,再講授理論知識。這下子就將學生們的注意力抓住了,學生邊觀摩邊學習,而后再去實踐,效果良好。張浩宇還時常在課堂上開開玩笑,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就這樣,張浩宇的教學困境解決了,他和學生們也處成了朋友。平常,學生們要么直呼其名,要么叫他哥。一旦有學生稱呼他為“張老師”,他就知道,哼,犯錯誤了吧。
張浩宇特別注意在學生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及時的指導和鼓勵。有時候,遇到某些操作上的難題,學生感到氣餒,都想放棄了,張浩宇卻一直在琢磨。當他想到解決方法的時候,就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看到學生在克服困難之后臉上露出的開心笑容,張浩宇感到特別欣慰。因為他知道,自己又一次幫助學生堅定了信心。
學藝的道路從來不是容易的,有時候一個困難就會卡住一個年輕人的成長,但只要幫他們跨過去,可能就會激發(fā)出他們的潛力。
張浩宇認為,教師的角色不僅是傳授技能,更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對話
《風流一代》:你年紀輕輕,就取得了目前的成績,有些什么感受?
張浩宇:就是幸運,非常幸運。我會珍惜這份幸運,更加努力、更加踏實地走下去。
《風流一代》:你走上水晶雕刻這條職業(yè)道路,是被一條水晶手鏈吸引,現(xiàn)在天天跟水晶打交道,對水晶有新的理解和感受嗎?
張浩宇:水晶不僅僅是一種材料,更是一種藝術(shù)的載體。在設(shè)計作品時,我會充分考慮水晶的自然特質(zhì),力求通過雕刻工藝襯托出水晶本身的美感。水晶雕刻師的任務(wù)是襯托和展現(xiàn)水晶本身的美,而不是單純地在水晶上施加雕刻師個人的創(chuàng)意。每一件作品都是我與水晶對話的結(jié)果,每一次雕刻都是我對大自然的致敬。
《風流一代》:你工作的時候,狀態(tài)是怎樣的?
張浩宇:我有一個很好的特質(zhì),就是玩鬧的時候盡情玩鬧,但是一旦開始工作,就非常專注,可以一下子進入狀態(tài)。比如,當我雕刻一條魚的魚鱗的時候,魚鱗有很多片,每片的變化非常細微,這需要極大的耐心。有很多人就不喜歡這部分工作,認為重復無聊,但我卻很享受。一片魚鱗一片魚鱗地雕刻下去,我渾然忘了外面的世界,全身心都在這些魚鱗上,樂趣無窮。
《風流一代》:在你成長的道路上,有什么重要的人和事影響了你?
張浩宇:我?guī)煾浮K粌H在水晶雕刻技能上教會了我很多,在為人處世方面,也教了我很多。剛才說到的對于水晶的理解和態(tài)度也是受他的影響。他從事水晶行業(yè)那么多年,每次拿起一塊水晶石料,都像是第一次拿起一樣。他看那些水晶,并不是看它們值多少錢,而是說:“這塊石頭從大自然中生出來,是多么難得啊?!彼钦娴臒釔鬯АK倪@份熱愛深深地感染了我。
《風流一代》:你選擇成為一名教師,是希望將這份熱愛傳承下去?
張浩宇:是的。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創(chuàng)作,而不是簡單地模仿。我覺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愛上水晶雕刻,才能在未來的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更好地傳承好這一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