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芳
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方面,美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推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美育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視,高中階段的教育也開始重視將美育融入各學科教學。英語學科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應更加注重美育課堂的構建。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將關注點集中在教授語言知識點和亮點句式上,忽視了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美、結構美、文化美等及對學生的美育。美育的缺失導致高中英語閱讀課堂無法成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革新教學理念,深入研讀教材內容,挖掘其中的語言美、結構美和文化美,制訂美育目標,在實踐中不斷探究美育課堂構建策略,從而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提高審美能力、深化對美的理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通過積極實踐創(chuàng)造美。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指的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xiàn)美及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蔡元培2020)。美育是一種人文教育,是人的基本素質教育,其目的不僅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鑒賞、創(chuàng)新等能力,還在于凈化他們的心靈,引導他們培養(yǎng)美的情操和美的觀念,發(fā)展美的品格,形成美的人格,從而實現(xiàn)和諧發(fā)展(吳霞2022)。美育的獨特性在于,它通過對人內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調動起人的各種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諧運用,從而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對人的塑造,以不斷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李毓健2009)。
閱讀課是高中英語學科的一個重要課型。高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涉及的內容廣泛,為教師在閱讀課堂教學中開展美育實踐提供了基礎條件。革新教學理念,將美育融入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對長期關注語言知識點教學的教師來說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教師只有自己具有一定的審美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在閱讀教學中實施美育,引導學生理解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將美育融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不能局限于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還要深入他們的內心,塑造其精神和情感,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fā)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系統(tǒng)梳理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精心設計逐層深入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實現(xiàn)對其外在能力和內在精神的雙重滋養(yǎng)。
語言是遣詞造句、藝術修辭和篇章布局共同構成的藝術,天然蘊含著“語言美”的基因(陳雪貞2022)。在高中英語閱讀課程中,學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閱讀材料。欣賞閱讀材料中精致的詞匯和語言表達、體會修辭的巧妙、領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是英語閱讀教學中美育的表現(xiàn)。英語文章的篇章布局彰顯了邏輯美和理性美。梳理文章脈絡、理清文章結構也是英語閱讀教學中美育的表現(xiàn)。語言是文化的反映,兩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文化的厚重和美感,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加深他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塑造其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滋養(yǎng)其精神,塑造其情感,增強其文化自信。這也是美育的重要表現(xiàn)。
英語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屬性(李書梅2021)。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美育能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膚淺、氛圍沉悶的情況,實現(xiàn)對學生語言能力和精神情感的雙重滋養(yǎng)。要想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融入美育,構建美育課堂,教師就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
英語閱讀材料中呈現(xiàn)了多樣的美育內容,包括語言美、邏輯美和文化美等。人們對于美的覺察由心而發(fā)。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美育情境,讓他們沉浸式地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從而深入理解美育內容。
在創(chuàng)設美育情境時,教師除了可以使用課堂語言之外,還可以結合聆聽、朗讀、觀看、聯(lián)想等途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教師要融入情感,配合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創(chuàng)設豐富的美育情境,帶領學生充分地感受美。
由于文化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教師很難通過單一的語言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美育情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融合逐漸成為教學常態(tài)。信息技術為教師構建美育課堂提供了有效輔助。借助信息技術,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美育素材,創(chuàng)設更豐富的美育情境,從而拓展其感受美的渠道,促進其盡快融入課堂。
例如,在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 閱讀教學前,教師通過網(wǎng)絡搜集了世界各地的節(jié)日慶祝視頻,然后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快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感受不同國家的節(jié)日風俗,體驗中外文化差異,感受美育內容,從而為之后美育的深化奠定基礎。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美育時,教師要善于從單元主題內容中挖掘美育元素,真正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目標緊密結合,并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導向,推動他們形成自主審美的能力。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學作品是美育的重要教學素材。文學作品往往包含語言美、文化美。經(jīng)久不衰的文學作品值得在課堂上被學生欣賞、挖掘,甚至二次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語言習慣。將語言置于文化情境或特定的事件情境中,能體現(xiàn)濃郁的語言特征。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情境中賞析、理解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文學作品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特定時間段的文化特征和情感價值。學生在感受文化美的同時,能增強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度,塑造精神價值和道德價值。
例如,在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4 Exploring Literature 閱讀文本The old Man and the sea 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求學生高聲朗讀文本內容,感受文本描繪的場景,同時播放海浪聲的音頻,營造氛圍。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勾畫描述老人、魚的詞句及相應的時間詞匯,分析這些詞句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朗讀并與同學討論運用修辭手法的目的。在帶領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時,教師要求他們盡可能高聲朗讀,在朗讀中拉近與作者的距離,感受、理解文學作品的語言美。在朗讀和分析中,學生體會到文學作品的語言美,以及特定年代的歷史背景和人物形象。這樣,文學美在學生的分析中越來越鮮明。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習活動觀指學生在主題意義的引導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教育部2020)。學習活動觀為教師構建高效的美育課堂提供了理論基礎。在學習活動觀的引導下,教師要整合美育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推動美育層層遞進,不僅實現(xiàn)學生對美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還讓他們深入思考、探索,實現(xiàn)對美的創(chuàng)造,從而構建科學、系統(tǒng)、富有邏輯和美感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堂。
例如,在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1 Lights,camera,action!中Behind the scenes 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先帶領學生梳理文章的脈絡結構,構建文本框架,感悟文章的邏輯美,再帶領他們鑒賞文章的語言特點,欣賞文章的語言美,最后,帶領他們圍繞主題情境,聯(lián)系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自由表達,創(chuàng)造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他們的信息整合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文章主要介紹電影拍攝過程中大多數(shù)人不熟悉的三個部分——音效、視覺特效和道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文章,運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的框架結構,囊括文章的引入、主體和結尾三個部分,以及音效、視覺特效和道具三大部分內容。隨著思維導圖內容的豐富,文章的框架結構和內部邏輯關系逐漸清晰,這使學生逐漸感受到文章的邏輯美。在學生充分理解文章內容后,教師要求他們根據(jù)思維導圖談論自己最喜愛的一部電影,剖析其中的音效、視覺特效和道具運用情況。這一活動突出了實踐性,要求學生在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既對其語言運用能力提出了要求,又對其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提出了考驗。
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開展和全面發(fā)展觀的深入人心,美育逐漸受到教育者的重視,并融入各學科教學,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精神面貌。美育是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理解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對塑造其終身學習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重大作用。將美育融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不僅能拓展美育的空間,還能取得更好的美育效果。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將美育目標融入閱讀教學設計,融合信息技術,拓展學生感受美的渠道;重視教材中的文學內容,深入挖掘文化價值;踐行學習活動觀,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實踐,從而構建高效的美育課堂,切實提升學生欣賞美、理解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