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在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方面有著獨特、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認知偏差等因素,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面臨著諸多困境。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實地調查、邏輯分析等方法,分析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路徑,以期為推動高校體育舞蹈課程健康開展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體育舞蹈;課程開展;認知偏差
Value, Dilemma and Path of Developing Sports 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Deng Qiwen
School?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era, the sports dance progr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role in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ity, physical fitness and aesthetics. However, due to the cur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ognitive bias and other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ports 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literature, field survey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ports 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youth sports to provide reference suggestions.
Keywords: New Era; Sports dance; Course development; Cognitive bias
作者簡介:鄧綺雯(1999-),女,安徽省淮北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舞蹈理論與實踐、體育教學
1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就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方面做出了重要指示。總書記強調: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xié)調發(fā)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1]。這為新階段青少年體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體育舞蹈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將舞蹈藝術與競技體育完美融合,以其觀賞性、競技性、藝術性等特質,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促進青少年體育發(fā)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體育強國的歷史使命。體育舞蹈與美術、戲劇、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有著密切聯(lián)系,可以滿足學生對于健身、塑形、娛樂及交際等多種需求[2],因此深受高校師生喜愛。然而,在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制約了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良性發(fā)展,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青少年體育和校園體育的發(fā)展,限制了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所帶來的價值。隨著新時代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體育舞蹈相關內容在網絡新媒體上廣泛傳播。網絡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在給體育舞蹈帶來巨大流量熱度的同時帶有偏見的負面聲音也不絕于耳,“娘炮”、“性早熟”等侮辱性詞匯在體育舞蹈相關內容的評論區(qū)屢見不鮮,網絡上的負面評價很大程度的影響到高校學生對體育舞蹈項目建立正確認知,降低了學生對體育舞蹈課程參與興趣,導致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停滯不前。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實地調查、邏輯分析等方法,審視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的價值,分析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面臨的困境,探究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的路徑,以期為推動高校體育舞蹈課程健康開展提供參考建議。
2新時代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價值
2.1豐富高校體育文化活動,推動校園體育發(fā)展
當前我國高校在體育課程開展上普遍存在內容過于單一的問題,部分高校體育課程開展僅側重于傳統(tǒng)體育項目,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體育興趣需求,不利于校園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需求層次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尤其是青少年群體,追求自主、個性化的美好生活,低成本、同質化的消費滿足越來越不被人接受[3],隨著短視頻和社交平臺的興起,小眾體育頻頻出圈,傳統(tǒng)體育項目已經很難滿足青少年學生多元化的運動需求,而具有娛樂、社交、藝術等屬性的小眾體育項目反而以時尚、獨特、新潮等特點廣受年輕學生喜愛。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開展,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內容,滿足其個性化的運動需求,并以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藝術感染力為高校體育文化活動注入更多的藝術活力,推動校園體育文化藝術氛圍的提升和發(fā)展。
2.2促進高校學生體育與美育協(xié)同發(fā)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著力點。美育教育又稱美感教育,是審美教學與美感教學的結合,通過教育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提升他們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創(chuàng)作美的能力,美育教育在立德樹人方面有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4]。高校在開展青少年體育工作時不僅要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鍛煉,還要兼顧美育教育的培養(yǎng)?,而體育舞蹈作為一項融合了競技體育與舞蹈藝術的運動項目,剛好滿足了高校體育課程對體育和美育兼顧的需求。在體育強國和美育教育理念引導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開設在體育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健康身心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身體、健身塑形的機會,促進學生的肌肉協(xié)調性、柔韌性和心肺功能的發(fā)展,使學生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并緩解學業(yè)壓力。在美育方面可以加強年輕人的文化素質和審美修養(yǎng),幫助學生了解和體驗不同的舞蹈形式和風格,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通過學習不同的舞蹈文化和藝術表達方式,學生可以提高對文化藝術的欣賞能力,培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豐富文化修養(yǎng)。因此,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開展是促進高校學生體育與美育協(xié)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2.3改善學生心理亞健康,激發(fā)新時代學生活力
壓力大、焦慮、抑郁、孤獨感以及適應困難等是當前高校學生普遍存在的情緒問題,這些不穩(wěn)定情緒雖然沒有達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但已經不是正常的健康心理狀態(tài)[5],在此健康狀態(tài)下的學生會出現(xiàn)情緒波動、社交障礙、學業(yè)困擾、睡眠問題、自我價值感下降等表現(xiàn),長期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會影響學業(yè)成績阻礙自我發(fā)展,嚴重者可能發(fā)展為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6]。研究表明,通過實施某些干預活動,這種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是可以實現(xiàn)逆轉的[7],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對改善人的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作用,楊惠[8]等發(fā)現(xiàn)有氧運動對心理健康的積極效益較多,而體育舞蹈是一項特點鮮明的有氧運動。體育舞蹈可以通過動感的音樂節(jié)奏和舞蹈動作,幫助學生釋放壓力、舒緩身心,舞蹈的動作和音樂的節(jié)奏感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和內啡肽等化學物質,帶來快樂感和放松感,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情緒,減輕焦慮和抑郁癥狀,在不斷展現(xiàn)自己的動作技能中產生堅強、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并在其中找到樂趣。此外,參與體育舞蹈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加社交互動,與舞伴或團隊一起練習舞蹈,可以培養(yǎng)合作意識、互相支持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減少孤獨感,這對未來學生融入社會與理解人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開展能使大學生的應對方式更積極,且具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對美好生活充滿無限向往,激發(fā)新時代學生的無限活力。
3新時代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困境
3.1中西方文化差異及傳統(tǒng)社會觀念偏見導致認知偏差
隨著近年來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娘娘腔”、“性早熟”、“衣著暴露”等貶義詞匯頻繁出現(xiàn)在體育舞蹈相關視頻內容的評論區(qū),由于國內部分人群對于體育舞蹈缺乏實質性的了解及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導致這些侮辱性極強的標簽被莫須有的貼在了體育舞蹈項目上,而這些負面偏見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學生群體對體育舞蹈建立正確的認知,降低了他們的參與興趣,阻礙了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健康發(fā)展。究其本質,造成這些負面偏見的主要原因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及傳統(tǒng)社會觀念導致大部分人對體育舞蹈項目存在著認知偏差。認知偏差是指當人們對某一事物在認知上無法達到最優(yōu)化時,在實際判斷中往往不遵循概率或最大效用原則,其結果便是對事物產生判斷偏離和認知謬誤[9]。體育舞蹈由于風格細膩優(yōu)美,因此部分學生認為體育舞蹈是女性專屬運動,對男性參與存在偏見,認為男生參與體育舞蹈是矯情、扭捏、有傷風化的,受這種傳統(tǒng)社會觀念的影響導致很多高校男生盡可能避免參與體育舞蹈,以免被貼上“不符合傳統(tǒng)性別角色”的標簽。
3.2高校體育舞蹈課程定位不準問題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將體育舞蹈歸屬于舞蹈表演、舞蹈學、舞蹈編導專業(yè),但此類專業(yè)并未出現(xiàn)在體育教學質量標準的設定中,錯失了從國家層面制定標準的機會所以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統(tǒng)一的體育舞蹈專業(yè)建設標準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各高校根據相關專業(yè)和辦學經驗設定標準,制定體育舞蹈課程體系[10]。體育舞蹈作為一項競技體育與舞蹈藝術相融合的運動項目,課程定位不準是阻礙其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將體育舞蹈過分定位為純粹的體育項目,忽視了藝術審美的培養(yǎng),會導致學生整體發(fā)展失衡,無法全面發(fā)展體、智、美。如果將體育舞蹈僅僅定位為藝術項目,教育目標過于窄化,學生在學習體育舞蹈時除了追求藝術表現(xiàn),也應該注重全面發(fā)展,單一的藝術目標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空間和多樣性。
3.3高校體育舞蹈資源配置不足問題
資金、場地、設備和人力資源的不足是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中面臨的一項重要困境。體育舞蹈包含了多種不同的舞蹈風格,高校在開展體育舞蹈課程時需要寬敞、明亮的舞蹈室,還需要一些特殊的訓練設備來幫助學生提高技巧和力量,專業(yè)的鏡面墻和音響設備也是進行體育舞蹈教學的必備設施。然而,在不少高校中,由于投入不足,很多都只能在普通的多功能健身房或者課室中進行,也缺乏專業(yè)的配套設備,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體育舞蹈師資結構復雜,專業(yè)水平欠缺也是制約體育舞蹈課程發(fā)展的重要困境,體育舞蹈教育之初,大部分教師是從操舞類項目轉項而來的,他們并不具備專業(yè)的體育舞蹈技能和豐富的體育舞蹈教學經驗,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體育舞蹈教學并不是非常熱門的學科專業(yè),部分高校無法招聘到足夠數量和專業(yè)水平的舞蹈教師,這些因素影響了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教學效果,也降低了教學水平,制約了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開展。
4新時代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路徑
4.1利用新媒體推廣體育舞蹈
隨著新時代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新媒體應運而生,抖音、微信、小紅書等網絡新媒體逐漸成為當下年輕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體育舞蹈的傳播媒介也由傳統(tǒng)的報刊、電視轉變?yōu)榛ヂ?lián)網新媒體,合理的利用新媒體進行體育舞蹈內容傳播,是體育舞蹈發(fā)展的新機遇,通過新媒體加大體育舞蹈賽事的轉播,優(yōu)質的體育賽事IP能帶來巨大的商業(yè)價值和深遠的社會影響[11],新媒體把體育舞蹈賽事直播、轉播到廣大觀眾眼前,增強了觀眾對于體育舞蹈賽事的認知,舞者華麗的動作和精湛舞技還可以激發(fā)青少年學生群體對體育舞蹈運動的興趣,同時體育舞蹈專業(yè)學生可以利用新媒體分享積極正面的視頻內容,記錄日常舞蹈訓練中有趣的、正能量的內容,這不僅可以促進體育舞蹈專業(yè)學生的自我宣傳和塑造形象,還有益于更好地在校園內傳播體育舞蹈文化,對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發(fā)展有著推動作用。
4.2促進體育舞蹈本土化發(fā)展
受制于中西方文化觀念差異,體育舞蹈發(fā)展勢頭緩慢,近年來越來越多業(yè)界專家開始嘗試在體育舞蹈中加入中國元素,把中國傳統(tǒng)的舞蹈動作、音樂服飾融入體育舞蹈,在第93屆黑池賽上,來自中國的舞蹈作品《絲路·行》摘得桂冠,該作品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敦煌舞文化元素,用中國民族樂器、傳統(tǒng)服飾、古典妝容配合拉丁舞的表演形式,在國際舞臺上描繪出一幅絢麗壯觀、燦爛多彩的敦煌飛天畫卷,美輪美奐的中國元素讓西方觀眾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藝術瑰寶,體現(xiàn)了我國的文化自信[12]。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體育舞蹈中融入中國元素大大豐富了體育舞蹈表演舞的文化特質和表現(xiàn)內涵,不僅有利于提升新時代青年對體育舞蹈的參與興趣,還有利于推動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發(fā)展和文化積累。
4.3優(yōu)化教學資源分配機制
高校應正確審視體育舞蹈課程開展所帶來的諸多價值,增加重視程度,正視體育舞蹈在“立德樹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減少專業(yè)偏見、專業(yè)歧視,增加體育舞蹈課程相關經費投入,拓寬資金渠道,完善教學設施、舞蹈器材和音樂設備等體育舞蹈課程相關資源,為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優(yōu)質的物質環(huán)境。針對我國高校目前專業(yè)體育舞蹈教師短缺和水平問題,可以廣泛在校園招聘平臺、社交媒體和相關專業(yè)網站上發(fā)布招聘信息,吸引具備專業(yè)技能和教學經驗的體育舞蹈專業(yè)教師,并開設專門的培訓課程,提升內部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還可以與知名舞蹈學院或專業(yè)舞蹈團體建立合作關系,邀請資深教練或舞蹈大師來校指導交流,提升高校體育舞蹈教師教學水平。此外,高校還應鼓勵開展跨學科合作,加強體育舞蹈與音樂、美術等相關專業(yè)的交流力度,加大校園內的推廣宣傳,舉辦體育舞蹈比賽、講座等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對體育舞蹈興趣和參與度。
4.4藝體融合提高課程質量
體育舞蹈作為一項兼顧體育性、藝術性的綜合性項目,高校在課程開展時,不僅要充分發(fā)揮其體育優(yōu)勢,更要發(fā)揮其藝術特色?!罢覝收n程定位”?是確保高校體育舞蹈課程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和舞蹈能力的重要因素,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2012年)》規(guī)定,舞蹈表演專業(yè)的核心課程為舞蹈基本功訓練、教學組合、劇目排練、表演實踐、動作分析與編舞等,體育舞蹈無論“姓氏”歸屬為誰,都應從體育舞蹈項目本質特點設置課程[10]。高校體育舞蹈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素質、舞蹈技能和藝術表現(xiàn)力,同時也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高校在開展體育舞蹈課程時,應加強藝術、體育要素的融合,打破藝、體學科間的壁壘,從而豐富體育舞蹈課程內容,提高課程質量。
5結語
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是當前高校體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應全面審視體育舞蹈課程開展所帶來的價值,明確體育舞蹈課程在立德樹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立足實際,正視當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開展所遇到的困境與挑戰(zhàn),做好校園內體育舞蹈課程的宣傳推廣,找準課程定位促進體育舞蹈跨學科交流融合,豐富體育舞蹈課程內容優(yōu)化教學模式,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及評價體系,在體育鍛煉和美育教育雙重機制作用下推動高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 會上的講話[EB/OL]. (2020-09-22)[2023-01-29]. http:// 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_5546157
[2]陳連珍.我國高校體育舞蹈課程教學現(xiàn)狀與改革對策研究 [J].當代體育科技, 2021, 11 (26): 87-89.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2-1579-2565
[3]鹿云昭,陳元欣.我國小眾體育項目培訓業(yè)發(fā)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7):85-89,137.
[4]“美育初心——郵票中的百年黨史”展在深職院舉辦.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12-13]
[5]楊雙雙.情緒確定性對內隱和外顯自尊聯(lián)結的影響[D].杭州:浙江師 范大學,2016.
[6]王紅 . 青少年應對方式與健康危害行為及身心亞健康的關聯(lián)研究 [D].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
[7]袁修睿 .大中學生心理亞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基于 南京市的實證調查[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8]楊惠,車廣偉,馮玉娟等.體育舞蹈鍛煉對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的影響: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 [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20, 35 (05): 560-565. DOI: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20.05.012
[9]Simon,Herbert Alexander.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3,69( 1) : 99-118
[10]宋娟,盧嘉欣,楊靖辰等.我國體育院校體育舞蹈發(fā)展困境與路徑研究 [J].陜西教育(高教), ???????2022, (12): 48-50. DOI:10.16773/j.cnki.1002-2058.2022.12.030
[11]戴瑞磊.體育賽事IP深度挖掘與媒體價值重新分配[J].新聞戰(zhàn)線, 2017(18):63-64. [4] 牛炎濤,劉巧芳.媒體運行
[12]宋娟,吳瑛,呂和武等.新時代體育舞蹈的本土化:價值、困境與出路 [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20, 37 (04): 444-448. DOI: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20.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