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蘭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應當有效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并能夠根據(jù)幼兒教學目標,合理設計組合教學內容,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诖耍疚难芯苛诵畔⒓夹g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發(fā)展的路徑,分析了當前幼兒信息化教學存在的不足及影響,并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及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幼兒;信息技術;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化教育已經(jīng)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趨勢。在幼兒教育領域,信息技術主要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被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具有靈活性、可視化、趣味性的特征,能夠突破傳統(tǒng)教學枯燥無味的弊端,提升幼兒參與學習的興趣,因此受到廣大教研工作者的關注。但在實際運用中,幼兒信息化教學仍存在許多不足的方面,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實際,深入分析其不足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提升幼兒信息化教學水平。
一、當前幼兒園信息化教學存在的不足及影響
(一)園區(qū)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
幼兒信息化教學存在的不足是許多園區(qū)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具體來說,許多幼兒園缺乏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和軟件,無法滿足幼兒信息化教學的需求。例如,許多幼兒園的電腦配置較低,無法運行一些教育軟件,影響了幼兒的學習效果。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更新?lián)Q代速度較快,許多幼兒園的信息化設備已經(jīng)過時,無法滿足幼兒教育的需求,這也限制了幼兒的信息化學習和教育。這些不足導致了幼兒園信息化教學的效果不佳,無法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
信息化水平不高對幼兒學習發(fā)展有很多不利之處。首先,缺乏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和軟件會降低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他們對信息化學習的積極性。其次,過時的信息化設備無法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導致幼兒無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學習和探索,限制了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此外,信息化水平不高還會影響幼兒的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無法讓幼兒在信息化時代中具備必要的技能和能力。
(二)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有待提升
部分幼兒教師認為信息化教學就是使用計算機或多媒體進行教學,但實際上,信息化教學是現(xiàn)代教育思想理論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指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的所有環(huán)節(jié)數(shù)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不足的具體表現(xiàn)為:一、缺乏信息化教學的理念和意識,對于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理解;二、缺乏對信息化教學工具的了解和運用能力;三、對于教學內容的數(shù)字化和個性化定制能力不足;四、對于信息化教學的評估和反饋機制不夠完善,缺乏對學生學習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利用能力。
(三)信息化教學運用程度需要提升
信息化教育是指在現(xiàn)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教師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資源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的過程。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幼兒園的信息化教學還停留在簡單的應用階段,缺少深度運用,一些教師只是教學中簡單地使用電子白板或幻燈片等工具,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停留在初步階段。而將信息技術有效運用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為教師角色由“傳授者”向“引導者”過渡,而教學媒體的運用也由初級的作為教師演講演示的工具轉化為學生主動運用學習、查閱檢索、協(xié)作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輔助工具,進而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收”向“主動探究”轉變。
二、信息技術與幼兒學習發(fā)展深度融合的路徑
(一)構建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幼兒“成長檔案”
通過構建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幼兒“成長檔案”,可以實現(xiàn)對幼兒學習過程的全面記錄和分析。通過對幼兒學習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支持和指導。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①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幼兒學習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分析機制,收集幼兒學習數(shù)據(jù)。例如,通過使用教育類APP或者學習平臺,收集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包括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進度等。再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分析幼兒的學習能力水平,如寫字速度、閱讀速度等,從而判斷出幼兒當前階段的學習能力。
②建立幼兒“成長檔案”,記錄幼兒整體信息。建立幼兒個人檔案,包括個人信息、家庭背景、學習成績、學習進度等,完善的檔案有利于教師根據(jù)幼兒情況,調整對幼兒的教學方式。
③對幼兒學習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和需求。通過對幼兒學習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教師可以了解到幼兒擅長哪些方面的學習,對哪些方面的學習感興趣,以及了解幼兒的學習習慣。這樣根據(jù)幼兒的學習習慣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可以彌補幼兒學習不足的方面。
④根據(jù)幼兒學習數(shù)據(jù)的分析結果,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指導。個性化的支持是根據(jù)信息技術分析的結果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和學習策略,并提供給幼兒個性化的學習評價和反饋,幫助幼兒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
(二)針對教學內容設計信息化課件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發(fā)展的策略包括:利用信息化技術了解幼兒學習水平、針對教學內容設計信息化課件、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課堂互動游戲等。其中,針對幼兒教學的實際情況,設計符合幼兒認知特點和滿足學習需求的信息化課件是關鍵。通過多媒體、動畫等形式,將知識點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給幼兒,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在幼兒繪本教學時,將幼兒繪本與信息化技術結合設計有趣的課件,讓幼兒在欣賞繪本的同時,通過課件中的互動內容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教學《有點愛哭,沒什么大不了》這一繪本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繪本課件,同時結合日常生活中引發(fā)小朋友們愛哭的事件(例如早上與父母分別時不舍地哭、學習沒有拿到小紅花難過地哭,或是和朋友吵架時難過地哭),將這些事件融入課件中,然后進行互動讓小朋友們代入繪本中的小豬的角色,思考“當我遇到小豬遇到的困難時我會哭嗎?”“哭泣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嗎?”“哭泣會被別人嘲笑嗎?”“當我們遇見其他小朋友在哭泣應該怎么做?”等問題,讓幼兒體會到哭泣并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哭泣不代表是軟弱的小朋友,并且在遇到其他小朋友哭泣時要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幫助他人。通過將繪本故事與信息技術結合,加強了課堂互動的互動性,讓幼兒更愿意聆聽老師的教學,并且更加容易將自身代入教學設計的情境中,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通過把教學內容與信息化課件結合,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運用信息化教學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運用信息化進行教學的主要原因是幼兒對信息化技術呈現(xiàn)出的課堂更感興趣,因此教師要放大幼兒的“興趣”,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提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外在”是指課件的信息化形式,而“內在”則是指課件的內容有趣。只有將教學內容設計得生動有趣,教師才能真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例如,在進行幼兒表演活動時,采用了新的教學方式,利用背投電視展示各種風格的歌曲、舞蹈、兒歌,讓幼兒能夠感受到動作、音樂和節(jié)奏的美,使幼兒真正體驗到歡樂的過程。例如,當幼兒表演《小星星》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將音樂的奇趣與美麗的景色巧妙地融為一體,讓幼兒在趣味的場景中起舞,使幼兒在表演時興趣盎然,情緒到位。在課件中,通過動畫展示平時難以見到的星空漫野場景,讓幼兒對歌曲的內容有了更加鮮明直觀的感知。同時,還可以為幼兒提供多種表演方式,例如雙人舞、獨舞、多人舞等,讓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選擇,從而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表演能力。通過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表演水平,還可以讓幼兒在表演中感受到快樂和成就感,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四)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幼兒理解能力
通過運用信息化技術,可以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等形式,將知識點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給幼兒,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例如,在幼兒學習色彩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色彩豐富的動畫、風景等,使幼兒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顏色的特點和應用場景,從而提高他們的色彩理解能力。此外,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幼兒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五)運用信息化教學增強幼兒探索意識和能力
通過運用信息化教學,可以增強幼兒的探索意識和能力。例如,通過設計情境化的教學內容,幫助幼兒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強幼兒探索意識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學數(shù)學運算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數(shù)鴨子的視頻,然后讓幼兒觀察視頻中的鴨子數(shù)量,并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數(shù)學計算和推理,從而增強他們的數(shù)學探索意識和能力。
同時,結合多媒體播放的生活情景,教師還能有效地延展教學面。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想象其他生活情景并進行提問,例如:門口有幾棵大樹?馬路上停了幾輛小轎車?馬路上停的紅色小轎車比白色小轎車多幾輛?根據(jù)生活情境設計教學內容能夠提升幼兒的探索意識,使幼兒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用數(shù)學思維看待身邊的事物。此外,信息化技術還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例如在線圖書館、教育游戲等,幫助幼兒在學習中不斷探索、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能力。
三、信息化背景下幼兒園構建深度教學的建議
(一)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針對幼兒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可以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通過開展信息化教育培訓,幫助幼兒教師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同時,園區(qū)可以建立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庫,為幼兒教師提供豐富的信息技術教學資源。除此之外,還要鼓勵幼兒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設計和制作高質量的信息化教學課件,使教學課件能夠適應幼兒培育要求,實現(xiàn)個性化、優(yōu)質化教學。
(二)硬件、軟件建設雙管齊下,園區(qū)提升信息化水平
針對園區(qū)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的問題,可以采取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雙管齊下的措施,進行信息化建設。具體來說,園區(q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強信息化設備的更新?lián)Q代;
②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和軟件,提高園區(qū)信息化建設水平;
③建立信息技術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機制,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維護。通過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雙管齊下,提高園區(qū)信息化建設水平,為幼兒信息化教學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三)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庫,拓展教學資源
針對信息化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可以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庫,拓展教學資源。通過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庫,收集和整合各類信息化教育資源,為幼兒信息化教學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教學資源。例如,教師可以搜集優(yōu)質的教育游戲和互動課件,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搜集豐富的教學視頻和動畫,可以幫助幼兒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搜集互動式的學習工具和應用程序,可以讓幼兒在學習中體驗到更多的互動感;搜集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和教學資源分享,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信息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開展多媒體教學課件評選活動,提升課件質量
針對信息化教學運用深度不足的問題,可以開展多媒體教學課件評選活動,激發(fā)教師研究動力,提升課件質量。通過評選獎勵機制,園區(qū)能夠有效激勵幼兒教師設計和制作高質量的信息化教學課件,提高信息化教學運用深度。在組織多媒體教學課件評選活動時,園區(qū)應建立系統(tǒng)性的評價標準,為教師提供明確的制作方向和目標。要求課件能夠圍繞教材內容,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設計,并有效融合動畫、音樂等幼兒喜愛的多媒體形式。此外,課件應具備教育性、美觀性、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充分展現(xiàn)信息技術的優(yōu)秀功能和教學課件的獨特魅力。
四、結束語
信息技術與幼兒學習發(fā)展深度融合,是當前幼兒教育領域的重要趨勢。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全方位地融入幼兒教學中,以進一步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湯曉玉.淺談信息技術和幼兒園教育的融合創(chuàng)新[J].新課程研究,2022(18):76-78.
[2]謝浩.幼兒園信息技術整合效果的策略研究[J].人生與伴侶,2022(11):77-79.
[3]涂麗免.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幼兒語言領域學習方式的研究[J].教育界,2021(33):83-84.
[4]胡云霞.大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據(jù),2021(06):92-94.
[5]汪麗英.幼兒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益處多多[J].家庭百事通,2021(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