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禾
他是我媽的堂弟,一對雙胞胎中的弟弟,家人、親戚都叫他“小的”。沒錯,哥哥就叫“大的”。小時候,我不敢相信有誰的名字會起得這么隨便,寫作文時就改成了“小得舅舅”。他說改得好,小有所得,欣然接受,讓別人也這么叫他。這個名字太過深入人心,以至于后來連我媽都想不起他的大名是什么了。
小得舅舅21歲那年來到我們那個海邊小鎮(zhèn),原本只打算待半年。后來,聽說小得舅舅不走了,大家都高興壞了?!按蠹摇卑ㄎ覌?、舅媽、我姐、表弟、表妹、外婆、姑奶奶和我,有的是喜歡他織的毛衣、帽子,有的是喜歡他設(shè)計的大擺裙,有的是喜歡他做的木頭手槍和秋千,有的是單純喜歡他這樣招人喜歡的人。
當(dāng)然也有人不高興,包括我爸、舅舅以及幾個做木匠、做竹篾匠、當(dāng)漁夫的表舅。也難怪,他們都被小得舅舅“禍害”過。比如,我爸的漁網(wǎng)每次經(jīng)他修補之后看起來完美無缺,可就是捕不到鰻魚苗,出海一趟又累、又貴、又危險,把我爸氣壞了。舅舅家有錢,桌子、柜子用的都是好木材,結(jié)果被小得舅舅看中了,把它們一個個改得奇形怪狀的,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花紋和弧線,找不到一條直線。但作為小得舅舅忠實的粉絲后援團(tuán)成員的我們都覺得很美。同理,可以想見我的木匠、竹篾匠、漁夫表舅們不高興的原因。
不只在我們這些親戚家,小得舅舅在鎮(zhèn)上的口碑也是兩極分化。粗略劃分一下,可以說女的都喜歡他,男的都不喜歡他—考慮到我表弟、堂弟和鄰居家的哥哥弟弟們,只能把未成年的男孩也歸入女方陣營。
剛到鎮(zhèn)上那陣子,每次小得舅舅和小得舅媽手拉手上街,擁擠的人群都會自動給他們讓條路出來,連路兩邊的攤販都不做生意了,抻著脖子看他們。不只是因為小得舅舅公然牽著小得舅媽的手,也不只是因為他們長得好看—當(dāng)然,他們倆確實長得好看,在我的印象中,小得舅舅年輕時鼻子很挺,嘴唇薄薄的,有點兒像演員謝祖武;小得舅媽大眼睛、厚嘴唇,笑起來嘴很大,很像演員蔡曉儀—更因為他們倆的穿著太鮮艷了。
小得舅舅總是穿著細(xì)格紋的西裝外套,米色、黃色、褐色的細(xì)格子配色協(xié)調(diào),看著很高級。據(jù)說這都是他自己改出來的,穿在身上特別合身,不像我爸和舅舅穿的那種松松垮垮的土西裝。小得舅媽穿著色彩繽紛的條紋毛衣,據(jù)說是小得舅舅親手織的,都是鎮(zhèn)上的人們從未想象過的配色,深黃配淺紫,水紅配墨綠,那么鮮艷,那么耀眼襯得其他女人都像是從黑白電視機里出來的一樣。
我們溫州人既勤快又愛學(xué)習(xí),沒過多久,每個媽媽都給女兒織了件小得舅媽同款的條紋毛衣。就連素來對時髦熟視無睹的我媽,也連夜拆了幾件舊毛衣,給我姐織了一件紅白相間的條紋毛衣。我見了也想要,結(jié)果織到第二個袖子時沒毛線了。我媽拆了另一件毛衣,續(xù)了一只翠綠、玫紅相間的袖子,我穿上以后看起來就像長了一只耀武揚威的麒麟臂。好在沒人嘲笑我,因為別人的媽媽的審美水平跟我媽半斤八兩,家里的舊毛衣顏色也差不多。等大家把舊毛衣都拆一遍之后,整個鎮(zhèn)上的女人和孩子都穿得五彩繽紛的。每次課間排隊做操,我都感覺眼睛快被閃瞎了。因此,長大后在北京看亨利·馬蒂斯的畫展時,我就覺得,如果這叫野獸派,那鎮(zhèn)上人們彼時的毛衣作品就是“神獸派”。
大概是盜版太泛濫、太低劣,優(yōu)美的原版也被拖下水,顯得低劣起來。小得舅舅很快就升級了小得舅媽的條紋毛衣,加上各種復(fù)雜的麻花、鏤空、浮雕花紋,還把袖子加大,變成蝙蝠袖,妄圖用高難度技巧讓媽媽們知難而退。但他低估了我們溫州人鍥而不舍的學(xué)習(xí)精神,媽媽們一見時髦風(fēng)向變了,紛紛連夜拆了舊毛衣。沒過幾天,大家的條紋毛衣都加了麻花、鏤空和浮雕花紋,針腳復(fù)雜得像迷宮,織起毛衣來就像在表演雜技。
我從小習(xí)慣晚上看電視時靠著我媽的胳膊,伴隨著棒針有節(jié)奏的入睡。那陣子不得不改掉這個習(xí)慣。因為每次剛瞇上眼睛就快睡著了,突然就會被我媽一把推開:“別靠著我!我挑針呢,被你弄得掉了好幾針!”
織毛衣容易,做西裝卻難得多,況且布匹那么貴,沒人敢輕易嘗試。小得舅舅很慶幸自己還能好好穿著優(yōu)雅的細(xì)格子西裝外套。不過,鎮(zhèn)上的裁縫店老板嗅覺敏銳,察覺到大家對那身衣服的垂涎,就盛情邀請小得舅舅去店里當(dāng)客座師傅,盡管他從沒正經(jīng)學(xué)過裁縫。小得舅舅本來不愿意,覺得自己只是臨時在這里待幾個月,何況他那時的夢想是當(dāng)童安格那樣的大歌星,成為萬千少女的夢中情人。后來在鎮(zhèn)上待得久了,發(fā)現(xiàn)錢太不經(jīng)花,孩子又快出生了,他就去了裁縫店。
沒做幾件西裝,他就設(shè)計出了新的爆款—大擺裙。女人們每天排著長隊在裁縫店門口等著量腰圍。他還會改襯衫,普普通通的襯衫經(jīng)他一改就像朽木開花了一樣。他給我媽改過一件棕色格紋襯衫,我媽一直穿到被洗得薄如蟬翼不得不扔為止。裁縫店生意太好,錢太好賺,我媽勸小得舅舅自己開一家裁縫店。小得舅舅壓根兒不聽,那時他已經(jīng)迷上木匠活兒,每天跟著做木匠的表舅刨木板,弄得滿身都是刨花和木屑。
在小得舅舅那些變幻莫測的興趣愛好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木匠活兒。他會按照我的身高給我做專用的靠背椅,給我做各種木手槍,不是其他人那種光禿禿的“白板”手槍,而是精心雕刻了手槍的每一個細(xì)節(jié),握手的位置還有模仿橡膠的紋路。小得舅舅還給我做了新秋千,不是我爸做的那種一塊木板綁兩根繩子的簡陋秋千,而是連搭在樹上的橫梁都經(jīng)過設(shè)計的高階、專業(yè)版秋千,綁繩子的圓孔外側(cè)有弧形凹槽,打磨光滑,以免摩擦繩子。他越做,野心越大,很快就盯上家里的桌子、柜子、門窗乃至竹籬笆,先是小修小改,再是大拆大建,再后來干脆砍了院子里一株我外公親手種的杉樹。要不是我媽及時攔住,他還想跟海邊造船廠的師傅學(xué)造船。
第二年春天,小得舅媽生了一個兒子,小得舅舅那些狂熱的興趣愛好總算暫時偃旗息鼓了。因為難產(chǎn),加上衛(wèi)生所的醫(yī)生經(jīng)驗不足,表弟阿海出生時腦袋被拽變形了,頭頂又長又尖。為了寶貝兒子,小得舅舅不再刨木頭、想著造船出海,而是每天用掌心撫摸阿海表弟的頭,努力把它壓扁再捏圓。
小得舅舅是那年夏天走的。到了秋天,條紋毛衣和大擺裙在鎮(zhèn)上已經(jīng)不再流行了。后來我媽也把條紋毛衣拆了,織成了普通的毛衣。大家很快就忘記了他,除了我。因為我有靠背椅和木手槍,還有掛在水杉樹上的高級的秋千。再后來,鎮(zhèn)上的小孩流行玩用滾軸做的木板車,類似現(xiàn)在的滑板。我求我爸給我做一個,但他在之前的秋千板上釘了3個滾軸就算完事了。那時我就無比想念小得舅舅,就像想念他和小得舅媽穿的細(xì)格子外套和彩色條紋毛衣。那是一個格子和條紋的世界,一個有顏色、有秩序又變幻莫測、精彩紛呈的世界。
在我心里,小得舅舅和小得舅媽只屬于那個世界,他們是神仙眷侶,來我們這里就像被貶下凡,地上一年不過是天上一日。
關(guān)于小得舅舅的消息都來自我的親舅舅。聽說小得舅舅回家鄉(xiāng)后就開了一家裁縫店,生意很不錯。后來裁縫店關(guān)了,他開了一家飯館,做得一手好菜。再后來又聽說他關(guān)了飯館,學(xué)會了釀黃酒。到我上初中時,聽說他不釀酒了,跟著家族兄弟們?nèi)バ陆?dāng)?shù)範(fàn)?,把溫州小作坊生產(chǎn)的內(nèi)衣、襪子、皮鞋賣給俄羅斯人。我不知道當(dāng)?shù)範(fàn)敽妥霾每p、廚師、釀酒師相比是不是更有前途,更不懂這些選擇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只是以一個孩子的心思猜想,他跑那么遠(yuǎn)至少應(yīng)該更有趣。背著行囊橫跨整個中國,想想都覺得豪情萬丈,我要是小得舅舅,可能還想接著橫跨整個亞洲。每次遇到舅舅和小得舅舅通電話,我就央求小得舅舅給我捎一件馬甲長裙和一頂小圓帽。沒想到裙子和帽子還沒到我手里,小得舅舅就從新疆回來了。
他是躺在擔(dān)架上被送回來的。據(jù)說他是先在俄羅斯挨了凍,連續(xù)發(fā)燒一個星期,扛不住了才回到烏魯木齊,后來查出腦膜炎的時候已經(jīng)半身癱瘓了。
小得舅舅在縣醫(yī)院住了好幾個月,我?guī)缀趺刻於紩覌屓タ此?。他曬黑了,長胖了,剃了光頭。因為一直躺在床上,看起來還變矮了。他笑著跟我說對不起,說走的時候太忙太趕,沒來得及給我?guī)棺雍兔弊?,等他好了再給我?guī)?。他說話的樣子就好像他真的相信癱瘓只是暫時的一樣。小得舅媽似乎也相信。盡管住在鬧哄哄的多人病房里,每天只能擠在折疊床上睡幾個小時,小得舅媽仍然像以前一樣穿著顏色鮮艷的毛衣,認(rèn)真地畫眉毛、涂口紅,像一只花蝴蝶一樣在病房和走廊里飛進(jìn)飛出。
不過,在小得舅舅住院的最后那段日子,我已經(jīng)看到了一些變化。比如,小得舅媽不再涂口紅,頭發(fā)隨便扎成馬尾,亂糟糟、油膩膩的;比如,小得舅舅越來越胖,脾氣也越來越差。有一次,我和我媽在走廊聽見小得舅舅罵小得舅媽,說她太懶、太冷漠,不給他翻身,害他背上爛了個瘡。小得舅媽哭著回罵,說日子過得這么慘,他還長那么胖,自己根本翻不動他。
之后沒多久,小得舅舅就出院回家鄉(xiāng)小鎮(zhèn)了。那是我外公的祖居地,一個古老的水鄉(xiāng),在另一個縣。那時的交通依然靠鐵皮船,出入不便,我好幾年沒見過小得舅舅。后來聽說他離了婚,阿海表弟歸他,小得舅媽改嫁到了鎮(zhèn)上一戶不錯的人家,又生了個兒子。又聽說她經(jīng)?;貋砜葱〉镁司耍o他帶些吃的、穿的,還會偷偷給他塞點兒錢,小得舅舅都收下了,一點兒沒生她的氣。
上大學(xué)前,我陪我媽回那個水鄉(xiāng)小鎮(zhèn)探親,相隔五六年,終于再度見到了小得舅舅。他變得更胖了,可能是長期癱瘓在家的緣故,還變得很白,躺在廚房旁邊的陰暗角落里,白得像一只幽靈。大概是老遠(yuǎn)就聽見我們來了,他很端正地坐在輪椅上,外套的扣子扣得整整齊齊,只是下半身穿的還是棉毛睡褲,看得出外套里面也是棉毛睡衣。
我不知道該怎么描述自己的心情。如果你也曾看過謝祖武演的言情劇,見過他年少不羈、鮮衣怒馬的模樣,就會明白我的心情。在我心里,小得舅舅是謫仙人,早該回他的云霄寶殿去,沒想到反而被貶了。
我媽坐在床沿上跟小得舅舅閑聊,問他腿怎么樣了,同時盡量不去看床上亂糟糟的被子和衣服。小得舅舅說他一直在做康復(fù)訓(xùn)練,再過兩年肯定能恢復(fù),說著說著還拿出針和毛線開始織毛衣。嬸奶奶在一旁說,小得舅舅閑著沒事就愛幫人織毛衣,因為做工好,工錢比別人高很多。我媽訥訥地夸毛衣好看,趁小得舅舅低頭織毛衣,飛快抹了一把眼淚。
我默默坐在旁邊,看小得舅舅織毛衣。那是江南水鄉(xiāng)常見的那種狹長的房子,前門是沿河的街道,門口映著河水的波光,亮得刺眼,襯得屋里特別暗,越往里越暗,到了廚房那里幾乎伸手不見五指。小得舅舅就坐在那片黑暗中,低頭織著一件彩色毛衣。
如今,小得舅舅已經(jīng)年近六旬,生活安逸富足。聽說他閑來無事又織起了毛衣,還做起了裁縫和木匠活兒,大概過不了多久,就會進(jìn)展到砍樹造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