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志強 顧俊
近幾年來, 變應性鼻炎在國內頻發(fā), 其在耳鼻喉科最為常見, 并呈逐年上升的狀態(tài), 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變應性鼻炎發(fā)病誘因多樣化, 其病狀的出現(xiàn)除了與患者本人的主觀情況有一定的關系外, 也與患者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面臨的工作壓力等一系列外部因素有關, 塵螨過敏是其中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病因之一[1]。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多使用特異性免疫對其進行治療, 以緩解患者臨床病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 環(huán)境質量逐漸變差, 變應性鼻炎發(fā)生率在世界范圍內呈現(xiàn)出上漲態(tài)勢, 其中以兒童發(fā)病率增加幅度最大, 變應性鼻炎一旦無法控制使其惡化會導致發(fā)展成為哮喘, 目前受到醫(yī)院及社會醫(yī)學研究者的廣泛關注[2]。采取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方案是目前對于變應性疾病自然發(fā)病順序加以破壞的有效治療方法, 因此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方法對變應性鼻炎治療效果理想, 不僅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降低藥物的使用劑量, 目前受到國內外廣泛認可和使用, 目前臨床治療過程中無論采用注射免疫治療還是舌下含服免疫治療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 治療效果僅局限于一種變應原過敏引起的變應性鼻炎, 但是對因多種變應原過敏引起的變應性鼻炎治療問題成為國內外專家攻克的難題[3]。粉塵螨滴劑是臨床常見治療粉塵螨病變引起的變應性鼻炎藥物, 為探討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對變應性鼻炎的治療效果, 本院特采用對比研究方式, 對2018 年5 月~2019 年6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8 例變應性鼻炎患者進行分析, 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8 年5 月~2019 年6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變應性鼻炎患者中篩選108 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 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54 例。其中研究組男性29 例, 女性25 例;年齡21~65 歲, 平均年齡(44.7±8.0)歲;病程8 個月~15 年, 平均病程(4.9±3.4)年。對照組男性30 例, 女性24 例;年齡22~65 歲, 平均年齡(45.4±7.9)歲;病程9 個月~16 年,平均病程(5.1±3.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診斷為變應性鼻炎, 所出現(xiàn)病癥均符合變應性鼻炎癥狀, 并經過粉塵螨皮膚點刺檢驗確診, 所有患者對研究知情自愿參與。排除標準:患者存在嚴重心、腦、腎臟等疾病, 惡性腫瘤, 處于妊娠期、哺乳期。
1.2 方法
1.2.1 研究組 患者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20060012)進行治療, 具體服用方法:含服滴劑按照總蛋白含量分為a、b、c、d、e 5 種, 前3 周作為劑量遞增周期, 第1 周使用a號滴劑, 第2周使用b號滴劑, 第3周使用c號滴劑,1 周為1 個療程;在使用時應按照第1 天1 滴, 第2 天2 滴, 第3 天3 滴, 第4 天4 滴, 第5 天6 滴, 第6 天8 滴,第7 天10 滴的順序完成。治療第4 周至第2 年作為治療鞏固期, 該期間14 歲以下患兒使用d 號滴劑, 1 次/d,3 滴/次。14 歲以上患者使用d 號滴劑進行鞏固, 2 周后采用e 號滴劑, 1 次/d, 2 滴/次。另外患者在治療期間根據癥狀嚴重情況適當進行鼻用糖皮質激素進行輔助治療, 達到盡快緩解過敏引起的體征, 鞏固期間及治療后期盡可能避免使用該藥物加以輔助[4]。如果病情出現(xiàn)惡化或者復發(fā)情況, 應根據醫(yī)囑進行輔助藥物治療。
1.2.2 對照組 患者使用注射粉塵螨滴劑進行治療,首先在注射前應先進行過敏試驗皮試, 其方法有兩種,其一是使用塵螨浸液1∶10 萬稀釋液體0.02 ml 作為內皮試驗, 靜待20 min 左右,風團出現(xiàn)范圍超出原有皮丘5%則為陽性, 另外還可使用1∶100 濃度稀釋液進行皮試, 靜待20 min 后,風團出現(xiàn)范圍超出原有皮丘5%則為陽性。免疫治療應從從低濃度開始, 最開始第1 周采取1∶10 萬塵螨稀釋液0.1 ml 進行皮下注射,1 次/周, 劑量應該根據患者注射后恢復情況及癥狀反應適當增加注射劑量。劑量與濃度應在患者最大耐受范圍內, 1∶1000 之后維持該治療直至全部治療結束,治療4 個月會有明顯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2 年后進行隨訪,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量。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并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明顯好轉;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并沒有好轉, 甚至出現(xiàn)加重的情況。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在經過醫(yī)院康復護理3 個月時間后, 利用量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量表(SF-36)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科學的評估, 該量表主要圍繞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等方面進行評估, 每個指標的最高分數為100 分,分數越高反映治療后獲得的生活質量也較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3%高于對照組的85.2%(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組患者社會功能評分(81.5±5.4)分、軀體功能評分(83.3±4.8)分、角色功能評分(82.5±6.1)分、認知功能評分(80.7±5.9)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4±5.3)、(62.8±4.7)、(63.8±5.3)、(62.7±4.7)分(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認知功能對照組 54 68.4±5.3 62.8±4.7 63.8±5.3 62.7±4.7研究組 54 81.5±5.4a 83.3±4.8a 82.5±6.1a 80.7±5.9a t 12.723 22.424 17.005 17.535 P<0.05 <0.05 <0.05 <0.05
變應性鼻炎是一種過敏性疾病, 變應原是變應性鼻炎主要也是最直接誘導因素, 塵螨作為變應性鼻炎最敏感變應原, 長時間刺激患者病灶部位是鼻炎逐漸加重的主要因素, 目前治療中應用免疫治療干預或者改善變應原的敏感程度是變應性鼻炎臨床治療首要目的和主要方式[5]。常規(guī)免疫治療采取皮下注射粉塵螨滴液, 但是該治療手段屬于有創(chuàng)性治療方案, 患者在注射前應先進行皮試, 對于過敏患者無法進行治療, 并且時間長, 患者依從性較差, 臨床使用過程中受到了一定局限性[6]。
近年來, 隨著變應性鼻炎發(fā)生幾率不斷增加, 傳統(tǒng)臨床藥物治療效果并不明顯。粉塵螨滴劑與以往單純提高患者抵抗力的抗過敏藥有明顯區(qū)別, 因其具備改變變應性疾病發(fā)病順序的作用, 使患者癥狀明顯改善, 是目前臨床治療中最為有效也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 粉塵螨滴劑以改變患者免疫機能, 破壞病原順序, 最終取得顯著結果[7-10]。另外因變應性鼻炎具有持續(xù)性, 一旦治療不及時極易發(fā)展變?yōu)橄? 粉塵螨滴劑能夠有效治愈變應性鼻炎并有效預防哮喘。在本文的研究中所獲得的一系列數據都反映出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在變應性鼻炎治療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3%高于對照組的85.2%(P<0.05)。且患者治療過程中采用含服方式, 較對照組注射方式而言, 含服藥劑簡單快捷, 不需進行皮膚試驗。國外研究數據顯示, 口服粉塵螨滴劑5 年患者哮喘發(fā)病率及肺部功能均得到明顯改善, 在停止服藥后, 仍可抑制變應原, 效果顯著。另外患者依從性是治療變應性鼻炎的關鍵, 因該病服藥時間較長, 對照組患者采取的注射粉塵螨滴劑是一種有創(chuàng)性治療方案,這一治療方案要求患者需提前做好治療的心理和生理準備, 患者需長時間承受靜脈穿刺的痛苦, 對患者耐受性提出極大考驗, 研究組患者采用口服方式, 治療方式簡便, 患者依從性得到保證, 最終為變應性鼻炎良好的治療效果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11-15]。本研究經分析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社會功能評分(81.5±5.4)分、軀體功能評分(83.3±4.8)分、角色功能評分(82.5±6.1)分、認知功能評分(80.7±5.9)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4±5.3)、(62.8±4.7)、(63.8±5.3)、(62.7±4.7)分(P<0.05)?;颊咭虬Y狀得到明顯改善, 其生活質量也得到提高。在對變應性鼻炎患者治療的研究開展以來, 通過數據分析發(fā)現(xiàn), 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進行治療安全可靠,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分析原因如下:首先變應性鼻炎治療6 個月以上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演變?yōu)橄? 哮喘是鼻炎的主要誘導因素之一。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將變應性疾病的自然發(fā)病順序加以破壞, 造成變應原自身功能紊亂, 新致敏原無法到達病灶, 敏感度降低, 并且這一治療效果維持時間較長。
綜上所述, 對變應性鼻炎患者進行舌下含服粉塵螨滴劑治療, 能夠快速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生活質量得到大幅度改善, 應在臨床中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