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龍
最近,網(wǎng)紅校長王樹國卸任與履新的消息刷屏,他此前在央視《開講啦》中的一段話也被很多人轉發(fā)。在節(jié)目中,王樹國說:“西安交大的硬件相對是比較陳舊的,但學校有一個特別好的育人環(huán)境,院士親自在講臺上給本科生上課,這在國內是很少見的。一般功成名就的大師能偶爾給學生做一場講座就很不錯了,竟然能夠孜孜不倦地把一門課給講下來,這就是西安交大的傳統(tǒng)。”
(4 月8 日《光明日報》)
院士給本科生上課的場景,在西安交大并不鮮見。去年就有媒體報道,該校八旬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傳熱學》教材主編陶文銓堅持每學期給本科生或研究生講完一門完整的課程,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很多人感嘆:“這就是行走的教科書。”也不光是西安交大,近年來,“武漢大學6 名院士給本科生共上一門課”“北理工86 歲兩院院士仍堅持為本科生上課”等新聞屢屢見諸報端,引發(fā)人們的關注。這種關注折射出人們對大學教育的某種期待——希望年輕人在大學里能夠受到更多大師、大家的直接影響。
一段時期以來,在一些高校里,給本科生上課的大多是資歷尚淺的年輕老師。一些有資歷、有經(jīng)驗的教授則把更多精力用在做項目、帶博士、發(fā)論文上。很多人甚至認為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是“高射炮打蚊子——小題大做”。針對輕視本科生教學的情況,相關部門曾出臺措施,明確要求“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論文指導等納入本科教育評估”,推動我國高校教授、副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比例的總體提升。
褒揚西安交大等高校院士給本科生上課的傳統(tǒng),并不是苛求所有院士都給本科生上課,畢竟每個院士研究的領域不同、擅長的工作不同、承擔的任務也不同。人們褒揚這種傳統(tǒng),實則是希望更多的大學能夠更加重視本科生培養(yǎng)、提高本科生教學質量,努力把各種優(yōu)勢資源引入本科生課堂,讓那些在某一領域有較深造詣的老師給學生傳授更多“干貨”,讓他們得到真?zhèn)鳌?/p>
院士給本科生上課,此景令人向往。它不僅讓人們看到了大學最美的樣子,而且賦予了人們對大學更美好的想象。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健全“重視本科生教學”的評價機制,使更多名家、大家爭相給本科生上課的生動景象在大學里不斷涌現(xiàn)。繼而,讓承載著社會厚望的大學真正成為知識、思想和精神傳習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