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
收到來自浙江義烏戰(zhàn)友金正洪的《愛之絮語》書稿,既感到親切,又覺得厚重。雖然,金正洪每個周末發(fā)來的短(微)信我都認真拜讀品味,并且還選編部分在《雷鋒》雜志刊發(fā),但此刻我還是被作者執(zhí)著的堅持和火一般的熱情所感動,每周一篇學雷鋒心路歷程的美文,情景交融,生動感人,有思考有感悟。
一個人做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長期堅持做一件事。金正洪做到了,很了不起!
我與金正洪相識在20世紀90年代。他當時在王杰生前所在部隊警衛(wèi)連任司務長,我在解放軍報社政工宣傳部。一天,收到一篇題為《一個用戰(zhàn)士名字命名的連隊圖書室,作用不簡單》的新聞稿,覺得特別感興趣。這個兵以連為家,能為全連戰(zhàn)士服務很不簡單。后來,又多次收到有關(guān)金正洪學雷鋒的稿件,因此印象十分深刻。更令我感動的是,他脫下軍裝回地方后,依然堅持傳承弘揚雷鋒精神,帶領(lǐng)以原警衛(wèi)連老兵為主的學雷鋒團隊,助學幫困,關(guān)心戰(zhàn)友,譽滿大江南北?!独卒h》雜志曾多次采訪宣傳他從 “一縷光”變成“一束光”“一片光”的事跡。2022年第3期《雷鋒》雜志還把他作為封面人物進行了突出報道。
因為心中有雷鋒精神,愛心之旅就在路上。翻閱書稿,我感受到每到一處的愛心感言,每遇一事的心靈感悟,都文如其人,真實可信,富有哲理。在《溫暖的感動》一文中,作者講述了他的老首長、原十二軍坦克二師老政委(后調(diào)任福建省委常委、省軍區(qū)政委)陸鳳彬?qū)④娨恢标P(guān)心、支持其學雷鋒的故事。
陸鳳彬?qū)④姁酆脮?,平時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書法作品作為愛心禮物,先后走進義烏前店雷鋒小學、福田小學等,并不顧年邁勞累親臨義烏參加愛心活動,為近百位愛心人士贈送了他的愛心書法作品。在《善德惠若蘭》一文中看到,金正洪的老指導員柯杞進是個樂于行善的好人。這位老兵每月為愛心團隊捐贈200元的愛心紅包從未間斷,而且在團隊發(fā)起的每次愛心救助中,他從不缺席。每年3月5日學雷鋒日和八一建軍節(jié)的愛心結(jié)對,總能見到他風塵仆仆趕來的身影。2022年,當?shù)弥眢w出了狀況,團隊一直想去探望, 可他總是找到恰當?shù)睦碛赏窬?。當八一建軍?jié)過后,金正洪約好戰(zhàn)友去探望時,柯指導員又特意發(fā)來一條感人的短信:“你們來看我, 無非給我送些禮物, 還是把錢省下來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吧?!焙芸上?,這位熱心的指導員不久就離開了人世。作者和指導員之間的這份以善為紐帶的感情,是多么彌足珍貴。
習近平總書記為學雷鋒60周年所作的重要指示中,有一段飽含深情的話語:“60年來,學雷鋒活動在全國持續(xù)深入開展, 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 雷鋒的事跡深入人心,雷鋒精神滋養(yǎng)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边@段話精辟地概括了新中國思想道德建設(shè)史上一個最廣泛最深刻的文化現(xiàn)象, 那就是——中國雷鋒文化現(xiàn)象。
一個平凡的人、一個22歲的年輕人,能夠深遠地影響一個民族并且走向世界, 這又是為什么?向善、向好, 追求進步,這應該是人類共同崇尚的價值觀。還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說這種價值觀不好,但是,為什么在古老的東方中國能夠產(chǎn)生雷鋒?能夠形成以雷鋒為好人象征的雷鋒文化?習近平曾作過一個深刻的追思:“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優(yōu)秀中華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結(jié)合,‘積小善為大善, 善莫大焉, 這和我們黨‘為人民服務‘做人民勤務員是一脈相承的。”
從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 夸父追日等遠古神話傳遞的自強不息奮斗基因,從儒釋道等傳播的厚德載物的仁愛基因, 從五千年文明形成的“仁義禮智信”的共同價值觀,從中華傳統(tǒng)美德這個“文化之源”, 找到了雷鋒精神的 “根”。毛主席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不能背著“四書五經(jīng)”鬧革命, 他們從“大胡子的書”中尋找指南, 他們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jié)合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形成了今天我們共同遵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 “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在2023年2月23日黨中央學雷鋒座談會上, 蔡奇同志傳達了習總書記對新時代學雷鋒作出的重要指示,“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力量。”新時代,新征程,學雷鋒、做好事已成為華夏大地人人皆知的“語錄牌”。期待在“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新時代雷鋒,用他們做的每一件善事,成為這座城市的暖流,傳遞社會的正能量和人間的真善美。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我相信,《愛之絮語》的出版,一定會讓更多的人受到啟迪,獲得感悟,得到提高,讓金正洪的“一縷光”精神成為中華大地的“一束光”“一片光”。
(作者系原解放軍報社副總編輯,現(xiàn)任《雷鋒》雜志總編輯、少將。 責任編輯:陳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