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玲,黃麗燕,廖慧霞,李翠玲,張 燁
(深圳市福田區(qū)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廣東 深圳 518016)
育齡婦女貧血是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F(xiàn)有研究表明育齡婦女孕前貧血與妊娠期貧血密切相關[1],可增加子代早產、低出生體重、小于胎齡兒等不良妊娠結局風險[2-3]?;樵星皟?yōu)生健康檢查是評估夫婦雙方健康狀況、預防出生缺陷、提升出生人口素質的第一關口。血紅蛋白水平是反映人體貧血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4],在婚孕前健康檢查中受到廣泛重視,已從2012年起納入我國婚孕前優(yōu)生健康檢查免費項目。本研究旨在通過了解育齡婦女孕前貧血的現(xiàn)狀,并探討相關的影響因素,為孕前優(yōu)生健康干預提供策略依據。
本研究基于單中心真實世界數(shù)據進行分析,納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深圳市福田區(qū)婦幼保健院參與婚孕前檢查的57 280例育齡婦女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21~49歲的育齡婦女;排除標準:①近期應用過影響血紅蛋白水平的藥物者;②已妊娠者。所納入的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27.79±3.29)歲,詳細記錄所有研究對象的年齡、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戶口性質、民族、文化程度、職業(yè)、月經史、貧血家族史、不良孕產史等資料。本研究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
1.2.1 血紅蛋白檢測
在婚孕前檢查當天,抽取研究對象靜脈血8mL,根據國家臨床實驗室程序指南,使用血液學分析儀,應用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比色法測量血紅蛋白濃度。
1.2.2 觀察指標
根據《孕前優(yōu)生健康檢查風險評估手冊》,將研究指標血紅蛋白含量分為三類:正常(≥110g/L),輕度貧血(90~<110g/L),中重度貧血(<90g/L)。比較育齡婦女貧血情況在2017年至2021年間的差異,并分析貧血相關影響因素。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構成比)表示[n(%)],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7年~2021年深圳市育齡婦女孕前貧血平均發(fā)生率為5.5%,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貧血人群92.25%為輕度貧血,輕度貧血的平均發(fā)生率為5.10%,中重度貧血的平均發(fā)生率為0.40%,整體貧血率及輕度貧血率在各年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深圳市育齡婦女孕前貧血現(xiàn)狀分析[n(%)]Table 1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e-pregnancy anemia amo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Shenzhen [n(%)]
育齡婦女孕前貧血情況在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不良孕產史、貧血家族史、月經量偏多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在民族、BMI、戶口類型的比較中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詳見表2。
表2 育齡婦女孕前貧血情況的單因素分析 [n(%)]Table 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re-pregnancy anemia amo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n(%)]
表3 貧血相關影響因素賦值表Table 3 Value assignment table for anemia-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將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變量進一步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較低(21~24歲)、有貧血家族史、月經量偏多是發(fā)生貧血的危險因素;而文化程度較高(高中、大專及以上)、有不良孕產史是發(fā)生貧血的保護因素,見表4。
表4 育齡婦女孕前貧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n(%)]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e-pregnancy anemia amo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n(%)]
本研究中深圳市育齡婦女孕前貧血率為5.50%,接近且低于《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中全國31個省居民貧血率平均值(8.7%)[5]。既往研究顯示我國育齡婦女貧血患病率地區(qū)差異較大,我國中西部地區(qū)育齡婦女為貧血的高危人群。在陳瑛等研究中發(fā)現(xiàn)育齡婦女貧血的患病率在不同地區(qū)存在差異,比如陜西省為36.4%,浙江省為22.37%,新疆的部分地區(qū)為18.15%。以上除了地區(qū)差異原因以外,還與橫斷面調研時間有關,以上地區(qū)的統(tǒng)計時間距今有一定間隔。在時間趨勢方面,本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2017~2021年深圳市育齡婦女的孕前貧血患病率呈下降趨勢,這與我國31省2015~2020年報告中居民貧血率呈下降趨勢相符[5]。深圳市育齡婦女孕前貧血率相對較低,這可能與我市地域經濟發(fā)展迅速、居民生活質量及健康素養(yǎng)水平均較高有關,同時也與我市年齡結構年輕化且受高等教育程度占比高的人口結構特征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育齡婦女的年齡、學歷、月經情況、孕產史、及家族史是貧血的影響因素,這與我國陳瑛、金巧君等的既往研究結果相似。其中低年齡段(21~24歲)、低學歷(初中及以下)、有貧血家族史及月經規(guī)律量偏多是貧血的危險因素。低齡及低學歷人群飲食生活習慣、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及依從性較差,現(xiàn)有研究表明這也是孕期貧血的危險因素[6];月經量偏多的婦女貧血發(fā)生率較高與經期失血鐵丟失較多引起的慢性缺鐵性貧血有關[7];廣東省是地中海貧血發(fā)生的高發(fā)地區(qū)[8],多項研究表明貧血家族史是育齡婦女貧血的獨立危險因素,常見具有遺傳風險的疾病還有血紅蛋白病、先天性紅細胞酶缺陷等[9]。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有過不良孕產史的育齡婦女其貧血發(fā)生風險降低,這可能與其更為關注相關危險因素及營養(yǎng)的改善有關[10]。
現(xiàn)有研究表明育齡婦女孕前血紅蛋白異常尤其是孕前貧血,即使在孕期有治療,仍然與母體不良妊娠結局、子代不良出生結局的發(fā)生風險增加顯著相關[1],其中可能的機制為育齡婦女長期伴隨貧血的多種癥狀和體征,如頭痛,疲勞,心肺功能、免疫力下降而使感染易感性増加等因素,從而間接影響妊娠狀況[9]。因此,育齡婦女孕前貧血的干預對降低孕期相關疾病風險、提升出生人口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本研究深圳市育齡婦女人群特征,臨床上孕前優(yōu)生健康宣教及干預應重點關注低年齡段、低學歷、有貧血家族史及月經規(guī)律量偏多的人群,制定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宣教及干預策略,繼續(xù)有效降低育齡婦女孕前貧血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深圳市孕前優(yōu)生健康檢查中育齡婦女貧血發(fā)病率呈下降趨勢,臨床上孕前優(yōu)生健康宣教及干預應重點關注低年齡段、低學歷、有貧血家族史及月經量偏多的人群,降低孕前貧血發(fā)生率,從而減少孕期相關疾病的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