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妮
閱讀是義務教育階段廣泛關注的話題。學校圖書館是滿足學生閱讀需求的途徑之一,它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科相關的書籍,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平臺。學校應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本文旨在充分挖掘學校圖書館資源,探討如何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提升小學閱讀成效,并將其與各個學科的閱讀教學深度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開展小學全學科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在小學階段,學校圖書館整體建設水平存在不均衡的問題。從資源的內容來看,其內容主要涉及語文、道德與法治等文科領域,而數(shù)學和科學等方面的內容相對較少;從資源的形式來看,主要是紙質書籍、繪本等形式,而雜志、有聲讀物和電子書等資源配置不足。其次,對各學科的教學而言,教師對學校圖書館資源的了解和重視程度不足,容易將學科閱讀的教學重點全部集中于課堂,從而忽視了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閱讀對學生語言邏輯思維的開發(fā)作用。最后,學校圖書館還存在資源更新滯后的問題,過時或過于陳舊的圖書會使學生不愿意進行閱讀。
二、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開展小學全學科閱讀的教學途徑
1.平衡各學科閱讀,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提升語言邏輯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學校應積極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合理規(guī)劃各個學科的資源,包括語文、數(shù)學、道德與法治、勞動、英語和藝術等,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此外,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jù)各個學科所需的知識,帶領學生參觀學校圖書館、熟悉借還流程。學校圖書館應維護好圖書館閱讀紀律,建立健全圖書打卡激勵制度,并與家長合作建立閱讀監(jiān)督體系,形成“家—校—館”的閱讀機制,全面調動學生借閱的積極性。
2.拓展學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增強全學科閱讀教學趣味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目前的學生被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包圍,希沃白板、電子課本等已經成為學生的新興興趣點。因此,在圖書館資源建設中,學校應積極引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建立多媒體視聽閱讀室,引進虛擬仿真繪本閱讀、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信息化資源。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為各學科的閱讀教學提供技術便利。在實踐教學中,有了電子資源的支撐,閱讀不再是課后的自主式閱讀,而是成為教師與學生互相提升式閱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深度閱讀電子資源,并在閱讀中依靠信息技術進行互動,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在小學勞動教育中,學校圖書館的電子閱讀資源可以將勞動的技能技巧以及勞動的價值通過視覺仿真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3.及時更新學校圖書館資源,提高學生閱讀時間
及時更新學校圖書館資源對保障學生閱讀時間和提升閱讀體驗至關重要。特別是“雙減”背景下,小學階段學生的作業(yè)任務和培訓負擔得到了減輕,閱讀作為提升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填補學生課余時間的空白期?;谶@個前提,學校圖書館需要結合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學生的閱讀需求,及時更新圖書資源。在閱讀時間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學校圖書館,根據(jù)學科的需求,利用學校圖書館豐富的資源,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針對閱讀結果進行總結,及時記錄存在的問題,形成資源支撐、時間保障、學生自主閱讀和教師引導的閱讀教學新模式。這種模式下,閱讀不僅僅是一種任務或作業(yè),而是以自主自愿為基本原則的自主式學習,它可以促使學生自愿進行閱讀,從而提高學生各學科的閱讀時間。
總之,學校圖書館資源的高效利用關鍵在于資源的協(xié)調分配和發(fā)展,包括及時更新各種閱讀資源和提高閱讀資源的趣味性。小學各個學科的教學特點不同,對閱讀形式、閱讀時間和閱讀模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學校應根據(jù)小學各個學科的特點,調整和優(yōu)化圖書館的資源配置,以滿足學生不同需求,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