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敏,鄭春燕,許藝蓮
腎移植術后好發(fā)口腔潰瘍,主要因機體免疫力低下、術后免疫抑制劑大劑量使用所致,出現(xiàn)口腔潰爛、局部腫痛等癥狀,導致患者進食困難、生活質量下降,影響術后營養(yǎng)攝取,不利于術后恢復[1]??谇粷兺ǔ?~2周可自愈,該過程經(jīng)歷患處炎癥反應、肉芽組織增生、修復上皮等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學過程;而由于腎移植術后特殊的病理生理狀態(tài),使得此類患者口腔潰瘍不易自愈[2]。臨床處理中多采取生理鹽水清洗、清淡飲食等方式干預。間充質干細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干細胞,可發(fā)揮分泌細胞因子、調節(jié)免疫、促進血管形成等生物功能,在非小細胞肺癌、肌腱損傷等多種疾病與損傷的治療中作用顯著[3-4]。臨床處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含漱間充質干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有利于促進口腔潰瘍愈合[5]。本研究系統(tǒng)調查分析我院近期腎移植術后患者口腔潰瘍的發(fā)生情況,并觀察采用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治療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腎移植術后患者,其中男71例,女29例;年齡38~61(50.68±4.97)歲;體質量指數(shù)20~27(23.79±1.13)kg/m2;原發(fā)病:慢性腎小球腎炎84例,高血壓腎病7例,糖尿病腎病6例,過敏性紫癜腎炎3例;有口腔潰瘍史38例。口腔潰瘍診斷標準:口腔黏膜、口唇、咽部不同程度紅腫、糜爛、疼痛、潰瘍。納入標準:首次腎移植;移植腎功能正常;1個月內無其他感染性疾病;免疫抑制劑方案為他克莫司+嗎替麥考酚酯+甲潑尼龍;無其他口腔疾患。排除標準:伴有自身免疫功能缺陷;腎移植術前有長期免疫抑制劑用藥史;有肝、肺、心等重要臟器重大手術史;治療依從性差,無法配合本研究干預;嚴重營養(yǎng)不良;精神異常。統(tǒng)計術后口腔潰瘍發(fā)生情況,將發(fā)生口腔潰瘍患者根據(jù)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本研究征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LW2021622),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屬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每日3餐后用生理鹽水做口腔護理,清潔口腔潰瘍處,連續(xù)干預7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噴霧劑,于生理鹽水清理后噴至潰瘍處,連續(xù)干預7 d。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制劑制備:于無菌狀態(tài)下取臍帶組織,PBS(1%雙抗:青霉素和鏈霉素)洗滌,剔除組織內靜動脈血管,剝離華通膠,EB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檢測合格后,剪碎至1 mm3獲取樣品;貼壁培養(yǎng),置于α-MEM培養(yǎng)基(15 mL,10%胎牛血清),于5% CO2細胞培養(yǎng)箱中37 ℃培養(yǎng)12~15 d,棄細胞上清液,PBS洗滌(1%雙抗),加入胰蛋白酶10 mL至液體變?yōu)榘咨?再加入α-MEM培養(yǎng)基(15 mL,10%胎牛血清),離心(1 000 r/min,5 min),接種至無血清α-MEM培養(yǎng)基內培養(yǎng)(接種密度1.6×106/mL),于5% CO2細胞培養(yǎng)箱中37 ℃培養(yǎng)72 h,再次細胞傳代處理,收集上清液;離心(2 000 r/min,10 min)并除菌過濾,獲取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溶液,經(jīng)BCA蛋白濃度檢測試劑盒檢測溶液中外泌體濃度為0.1 mg/mL;制備成制劑,-80 ℃凍存。
1)統(tǒng)計納入腎移植術后患者的口腔潰瘍發(fā)生情況。
2)干預7 d后比較2組治療效果。干預3 d內疼痛消除,潰瘍完全愈合,為顯效;干預4~6 d疼痛消除,潰瘍完全愈合,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6]。將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
3)比較2組口腔潰瘍病情及恢復情況,包括進食恢復時間、疼痛消失時間、潰瘍愈合時間。
4)比較2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口腔pH值,唾液免疫球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溶菌酶(Lys)、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口腔pH值采用pH試紙檢測,浸潤唾液10 s后取出獲取pH值。唾液采集:采集前30 min漱口,舌尖抵住上顎或下顎齒根,向橢圓形漏斗中吐入唾液,直至唾液達2 mL填充線高;采用雙抗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唾液sIgA、IgG水平,采用平板打孔測定法檢測Lys水平。
5)比較2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前列腺素E2(PGE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集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3 5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
6)比較2組治療前及治療3、7 d后病情評分。a.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評估口腔疼痛程度,計分0~10分,0分表示無疼痛,10分表示劇烈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劇烈;b.采用口腔評估指南(OAG)評分評估口腔潰瘍癥狀嚴重程度,該量表采用1~3分3級評分制,共8個條目,總分8~24分,分值越高說明口腔潰瘍癥狀越嚴重;c.采用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OHIP-14)評估口腔健康狀態(tài),該量表包括7個條目,采用0~4分5級評分法,總分0~56分,分值越低提示口腔健康狀態(tài)越好。
100例腎移植術后患者中有40例發(fā)生口腔潰瘍,60例未發(fā)生口腔潰瘍。
將40例腎移植術后發(fā)生口腔潰瘍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成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2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術后潰瘍發(fā)生時間、單個潰瘍面直徑、潰瘍數(shù)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65.00%(P<0.05),見表2。
表1 2組腎移植術后口腔潰瘍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2組腎移植術后口腔潰瘍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觀察組進食恢復時間、疼痛消失時間、潰瘍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P<0.01)。見表3。
表3 2組腎移植術后口腔潰瘍患者及恢復情況比較
治療3、7 d后2組口腔pH值、唾液sIgA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唾液Lys、IgG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7 d后口腔pH值、唾液sIgA水平均較治療3 d后升高,唾液Lys、IgG水平較治療3 d后降低(P<0.05);治療3、7 d后觀察組口腔pH值、唾液sIgA水平高于對照組,唾液Lys、IgG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P<0.01)。見表4。
表4 2組腎移植術后口腔潰瘍患者治療前后口腔pH值、唾液免疫球蛋白比較
治療3、7 d后2組血清IL-6、TGF-β、PGE2、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且治療7 d后各項血清炎性因子均較治療3 d后下降(P<0.05);治療3、7 d后觀察組血清IL-6、TGF-β、PGE2、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5。
表5 2組腎移植術后口腔潰瘍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3、7 d后2組OAG評分、VAS評分、OHIP-14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治療7 d后各病情評分均較治療3 d后下降(P<0.05);治療3、7 d后觀察組OAG評分、VAS評分、OHIP-14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P<0.01)。見表6、表7。
表6 2組腎移植術后口腔潰瘍患者治療前后OAG、VAS評分比較分)
表7 2組腎移植術后口腔潰瘍患者治療前后OHIP-14評分比較分)
腎移植術后由于大量應用免疫抑制劑、廣譜抗生素,加之原發(fā)病進展過程中微量元素缺乏、激素水平改變、免疫力降低、飲食等因素,使得口腔潰瘍發(fā)生率較高且不易治愈,但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臨床研究中尚缺乏確切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7]。本研究統(tǒng)計顯示,100例腎移植術后患者中有40例發(fā)生口腔潰瘍,可見探究腎移植術后口腔潰瘍的有效干預方法意義重大。現(xiàn)階段對于口腔潰瘍主要以對癥治療、減輕疼痛為原則,促進潰瘍愈合。由于腎移植術后口腔潰瘍不僅導致患者口腔局部疼痛,且影響患者正常進食,可能繼發(fā)營養(yǎng)不良,影響患者術后恢復。而此類患者給予免疫抑制、抗炎治療必不可少,為口腔潰瘍的臨床干預帶來困難。
經(jīng)病理學分析,口腔潰瘍發(fā)生后黏膜固有層中膠原纖維水腫、玻璃樣變性斷裂、彎曲紊亂或均質化,甚者膠原纖維破壞、消失[8-9]。外泌體是包裹有核酸、蛋白質的脂質雙分子層小囊泡,作為細胞間通訊的重要介質可攜帶間充質干細胞的胞內蛋白、mRNAs、膜蛋白,進而發(fā)揮多種病理生理功能,促進血管生成、抑制免疫細胞活性等[10-13]。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進食恢復、疼痛消失、潰瘍愈合時間均有所縮短,提示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治療腎移植術后口腔潰瘍效果較好。毛水紅等[14]研究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有利于重度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sIgA屬局部抗菌免疫球蛋白,其水平在病原菌侵入時下降,可反映口腔感染情況;唾液中IgG在口腔黏膜受損時升高;Lys具有抗感染、免疫調節(jié)功能[15-16]。腎移植術后患者口腔內環(huán)境偏酸,本研究顯示治療3、7 d后觀察組口腔pH值、唾液sIgA水平高于對照組,唾液Lys、IgG水平低于對照組。GUAN等[17]報道顯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可增加唾液與唾液蛋白分泌,間充質干細胞可改善動物模型放射性口腔潰瘍的微觀、宏觀形態(tài)。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7 d后干預組血清IL-6、TGF-β、PGE2、TNF-α水平及OAG評分、VAS評分、OHIP-14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在生理鹽水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應用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可明顯緩解腎移植術后患者口腔潰瘍疼痛感,減輕口腔潰瘍炎癥反應,提高治療效果。生理鹽水沖洗潰瘍處可起到清潔口腔、緩解局部疼痛、促進愈合等作用,但口腔潰瘍表面常覆蓋著炎性分泌物,單純生理鹽水無法達到消炎抑菌作用[18]。而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能通過旁分泌作用介導干細胞80%的治療作用,使外泌體攜帶的蛋白質等納米顆粒被受體細胞內吞,參與細胞間通訊,誘導CD4+CD25+FOXP3+調節(jié)性T細胞增殖,促進組織修復[19-20]。此外,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含有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T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效應分子,激活核因子-κB信號通路,調節(jié)血管生成,進而促進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修復,改善患者口腔健康[21]。
綜上,腎移植術后易發(fā)生口腔潰瘍,腎移植術后口腔潰瘍患者應用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干預效果較好,可有效縮短患者潰瘍愈合時間,緩解炎癥反應,減輕潰瘍疼痛,促進患者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