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薇弘 宰華峰
2018 年8 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8 位老教授回信中強調(diào): “做好美育工作, 要堅持立德樹人, 扎根時代生活, 遵循美育特點, 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9 月, 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強調(diào): “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 堅持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當前, 國家對美育工作日益重視, 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接班人, 對我國教育事業(yè)意義重大。
多年來,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我國普遍重視文化課教育而忽視學生思想層面及美學領域的教育, 在高校里考核更多的是通過分數(shù)來檢驗學生的學習能力, 導致當今學生重視文化成績, 從而對于美及思政的理解普遍認知偏低, 因此, 學生對于美育及思政教育興趣不足,從而阻礙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目前, 我國高校對于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踐活動不夠完善, 同時也存在著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美育勢在必行。
由于國內(nèi)一些高校不夠重視, 導致學校教師對于美育及思政教育專業(yè)理解不夠, 也就缺乏對于學生的教學的專業(yè)性。 此外, 校園文化氛圍也是影響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 可以調(diào)動大學生對于美的積極性, 促進學生對于美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大學學生對美學和思想政治的認識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課堂, 更多是受到網(wǎng)絡的影響,所以學生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也可能受到不同方面的影響, 從而導致思想的多樣化, 進而也會產(chǎn)生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問題。
高校思政教育離不開育人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而言, 要提高自身審美素養(yǎng), 同時, 高校要不斷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教師隊伍評價體系, 將美育評價標準融入思政教師考核體系之中。 在教師教學之中,把美育融入教師教育的各個方面, 提高教師授課的趣味性、 形象性與情感性。
第一, 提高教師授課語言趣味性。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中, 教師為主體, 教師授課質(zhì)量的高低, 直接決定了學生聽課的專注度, 因此, 對于教師而言, 提高授課的趣味性, 是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提高課堂授課質(zhì)量應該增強授課語言的趣味性。 而語言的趣味則離不開教師自身的知識理論儲備以及對于語言藝術美的理解, 因此, 教師在授課時, 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及形象生動的故事進行講述, 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還可以加深學生的思維以及對于問題的理解、領悟能力。
第二, 提高教師人格魅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 “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 更應該需要不斷勤奮, 刻苦鉆研, 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 高校思政教師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工作, 肩負起學生價值觀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行為規(guī)范教育等工作, 因此, 思政教師更應該做好示范作用。 但當前,高校思政教師更多注重理論知識及自身學科素質(zhì)的提升, 忽視自身審美及鑒賞能力的提高, 導致教師對于學生的榜樣作用不夠, 使學生對于教師的印象不夠深刻,進而導致教師影響力弱化。 因此, 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做好正確的價值引領, 如在授課時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將日常生活之中的正能量融入課堂。 此外, 提高自身審美及政治素養(yǎng), 以小事影響學生、 感化學生、 走近學生, 改變學生對于教師的刻板印象, 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做法, 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自我提升。
第三, 增強教師隊伍美育評價考核機制。 高校教師隊伍評價考核機制主要側重于對于教師業(yè)務能力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考核, 這勢必導致教師平時側重于對于自身業(yè)務能力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 進而忽視對于美育方面的重視。 因此, 除加強教師自身審美素質(zhì)外, 還需要高校建立相應的美育考評機制。 增強考評機制, 需要從多角度、 多元化、 多維度的標準出發(fā), 同時考察思政教師的審美感知力及鑒賞力, 完善課程考評體系, 避免唯論文、 唯文憑的情況, 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為基礎, 同時, 為教師在美育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課題研究及申報提供支持, 為其研究構建經(jīng)費平臺。
第四, 拓寬教師隊伍美育培養(yǎng)渠道。 當前, 高校對于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主要側重于業(yè)務能力的培養(yǎng)。 而教師在個人發(fā)展當中側重于個人專業(yè)能力及業(yè)務素養(yǎng)的學習勢必會忽視美育知識等非專業(yè)知識的學習, 因此, 對于高校來說, 拓寬教師美育培養(yǎng)渠道勢在必行。 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將美育融入教師培訓之中, 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教師自身美育素質(zhì)。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經(jīng)說過: “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 ”[1]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思政課程在學校教學中也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xiàn)美育一體化, 必須充分挖掘思政課堂教學中的美育資源, 創(chuàng)新課堂美育載體, 推動課堂啟發(fā)式互動教學, 才能在思政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美育一體化。
第一, 挖掘課堂教學中的美育資源。 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前, 我國高校教材中思想政治性和理論性十分突出, 但僅有政治理論性并不能很好地給教學帶來成果, 因此就需要在教材之中充分挖掘美育元素, 尤其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紅色文化等的美育元素, 將其和教材的思政性、 理論性相結合, 增強教材的感染力。 以高校音樂教師為例, 在教學過程之中可以融入思政元素, 如在音樂鑒賞課程中, 將紅色音樂作為欣賞主體,為學生介紹不同時期所產(chǎn)生的紅色音樂, 以便學生提升在音樂鑒賞之中的思政涵養(yǎng)。
第二, 挖掘課堂教學案例中的美育元素。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 “人天生是社會動物。 ”[2]美育中的美, 主要通過社會美的形式滲透到課堂教育之中, 社會中的人物美是社會美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而人物美中的示范性、 崇高性以及智慧性則與思政教育聯(lián)系密切, 因此, 在當前環(huán)境下, 以音樂類課程為例, 講好此類課程必須將社會、 時代所推崇的正能量融入其中, 結合當今中國國情, 樹立榜樣力量, 弘揚正能量, 如當下最美教師、 最美醫(yī)生、 感動中國人物、 道德楷模等的案例, 以此啟迪學生心靈, 發(fā)揮榜樣先鋒模范作用, 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與審美觀。
第三, 增強課堂教學互動性。 課堂教學是思政教學的主渠道, 因此, 教師在教學中融入美育實踐, 激發(fā)學生上課興趣的同時, 要把握好課堂這個主陣地,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增強課堂的互動性。 作為教師而言, 應該在課堂中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體現(xiàn)教學 “美”。思政課程要以問題作為課程基礎, 在課程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應作為引導者, 引導學生對于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思考, 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督促學生在思考問題中鍛煉提升自己,通過理論結合藝術之中的 “美”, 引導學生之間交流情感, 增強思政課程的 “溫度”, 通過學生之間相互分享,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 而且還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情感,加深教師對于學生之間的了解。 而在音樂類課程教學之中, 教師應該將思政元素作為課堂互動主渠道, 如可以讓學生分析不同時期的紅色音樂, 以此來了解不同時期的歷史背景。 如, 教師通過帶領學生欣賞新中國成立不同時期的紅色音樂, 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當時我國所處的時代背景。
當今高校教學之中, 除了重視第一課堂的教學外,也越來越重視課堂外的教學。 因此, 高校美育教育也應該重視融入第二課堂,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結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當今四史教育之中, 此外,還要將美育融入學生社會實踐之中, 讓美育教育更好得到落地, 同時, 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情況下, 利用網(wǎng)絡平臺, 推動美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
第一, 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活動, 將思政教育與美育相結合。 藝術作品往往表達了創(chuàng)作者以及當今社會的主流思想, 其塑造出的美的形象則包含了豐富的教育意義, 因此, 學?;顒右絮r明的主題性, 高??山Y合四史教育融入學生日?;顒又校?如: 舉辦輔導員宣講團, 將中華民族發(fā)展史搬上舞臺,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由輔導員作為主講人, 將我國歷史向學生娓娓道來, 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愛黨愛國信念, 還可以拉近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情感; 還可以結合當今國情, 如航天精神等, 舉辦系列征文、 書畫、 朗誦等比賽, 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讓學生在參與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世界觀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家國情懷。 同時, 還可以結合當?shù)胤沁z項目、 藝術團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讓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走進校園, 走向學生身邊, 讓學生對我國優(yōu)秀非遺及高雅文化藝術具有鑒賞及辨別能力。 此外, 還可以舉辦音樂黨課活動, 運用音樂劇等形式將思政教育和音樂更好的進行融合。
第二,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美育元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社會實踐不同于其他活動, 需要體現(xiàn)在人的行動之中, 人類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認識和改造世界, 因此, 需要在思政及美育教育、 音樂教育之中結合社會實踐, 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 如, 重走長征路活動, 讓學生打卡先輩們曾經(jīng)浴血奮戰(zhàn)的地方, 讓學生對于紅色文化有更為深刻的了解與認知, 同時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磨練意志, 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 美育影響學生范疇不僅僅局限于藝術美, 更多也在于人際交往的溝通能力方面, 學生也可以在志愿活動之中鍛煉能力, 此外, 在參與志愿服務時學會與人進行溝通交流, 在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時將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同思政發(fā)展相結合, 引領學生更好地服務社會。 還可將美育與思政教育融入校園網(wǎng)絡平臺之中。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 互聯(lián)網(wǎng)以其便捷性、 互動性等特點,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特別是目前很多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大多來源于網(wǎng)絡, 但網(wǎng)絡信息相對復雜, 學生無法較好地辨別信息的對錯, 因此, 對于學生的是非善惡, 教師也需要加強引導,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過程中, 網(wǎng)絡信息的傳播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日常工作之中可以借鑒學習強國、 青年大學習等平臺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 同時, 還可以在學校校園網(wǎng)站之中內(nèi)置四史學習網(wǎng)站, 在校園網(wǎng)站中設置黨史、 新中國史、 改革開放史、 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等知識, 開設交流學習論壇, 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對四史的認識, 還可以和國家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 烈士紀念館等合作, 開通網(wǎng)上游覽通道, 讓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也能更加親身感受到四史知識, 在學習中增進對歷史的了解, 對于國家的認同。
《孟母三遷》 講述了環(huán)境對學習的重要性, 對于學生來說, 校園文化環(huán)境, 文化氛圍也有著很大的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 學生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良莠不齊的文化, 對于高雅及低俗文化并不能有較為良好的區(qū)分, 因為網(wǎng)絡信息環(huán)境的復雜, 導致學生對于美與惡的辨別能力不足。 因此, 作為高校, 需要將美育融入校園環(huán)境之中, 融入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 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不斷地正向成長。
第一, 美化校園自然環(huán)境及基礎設施。 人的價值觀的塑造, 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都是一步一步在日常生活中被熏陶出來的。 因此, 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塑造也需要遵循以上原則, 這就需要將美育融入校園環(huán)境氛圍之中, 讓思政教育更好穿插其中, 高??梢詫ψ匀画h(huán)境和基礎設施進行建設, 同時, 校園環(huán)境也是學校文化的載體, 體現(xiàn)了學校的文化底蘊。 可以在校園內(nèi)搭建校史館, 將學校從建校至今歷經(jīng)的歷史和風雨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介紹給學生, 讓學生在了解學校歷史的同時增強對學校的自豪感。 此外, 還可以在校園內(nèi)搭建紅色文化學習場所等地方讓學生專門了解紅色文化。 對于學校圖書館的建設, 在館內(nèi)設置浸入式學習四史體驗館的同時,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 鼓勵學生走進圖書館參加活動。
第二, 美化高校思政管理氛圍。 對于高校來說,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之中, 因此, 除了需要美化校園環(huán)境氛圍之外, 還需要對于學校管理進行美化, 所以校園管理不能僅僅停留在強制性之上, 而作為高校來說, 對于管理的美化則是應該重視美育在后勤管理方面的作用, 宿舍作為后勤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應該被重視。 學生宿舍是學生的主要居住場所, 學生形成生活習慣、 價值觀, 宿舍環(huán)境是非常關鍵的。 所以, 學校在宿舍管理上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首先要在培養(yǎng)宿舍文化、 營造良好居住氛圍上下功夫。 后勤部門可以美化宿舍區(qū)周圍環(huán)境, 在周圍進行綠化建設, 給學生以自然美的享受。 此外, 還可以在學生宿舍區(qū)設置自習室, 在自習室內(nèi)進行美化布置, 并在自習室內(nèi)放置圖書供學生學習。 還可以舉辦 “宿舍美化大賽”, 不僅可以美化宿舍生活環(huán)境, 還可以讓學生在參與中增強同學間的關系, 增強學生對于宿舍的認同感。除此之外, 食堂也是后勤管理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食堂菜品的好壞是所有學生最關心的問題, 而高校學生來自天南地北, 各地飲食習慣各不相同, 這就要求高校后勤管理部門, 做好食堂窗口的招標工作, 了解各省市自治區(qū)代表性美食, 將其引入食堂窗口, 為學生在校生活做好服務。 后勤部門還可以舉辦 “校園美食文化節(jié)”,讓學生參與進來, 評選 “最佳窗口” 鼓勵食堂各個窗口改進服務與菜品口味, 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就餐體驗。
美育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須得到重視。 因此, 必須加強和改進美育教育, 加強教師美育隊伍建設, 提高教師育人能力, 鼓勵教師將美育融入課堂內(nèi)外教學之中; 加強高校后勤管理能力, 美化校園氛圍, 為學生構建優(yōu)良生活場所; 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及積極性, 在發(fā)展中引導學生成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紀律的四有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