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起源
馬上要過年了,小A同學和爸爸媽媽乘坐高鐵回奶奶家。小A很喜歡坐在窗口看風景,爸爸特意給他買了一張靠窗口的票。
小A高高興興地上了高鐵,來到了自己的座位前。不料,座位上卻坐著一位阿姨。小A再三確認自己的車票,確定靠窗的座位是自己的,于是禮貌地說道:“阿姨,您好,這是我的座位,請您讓一下好嗎?”
阿姨挑起眉毛,瞪了他一眼,說道:“誰說這是你的座位?誰先坐下這座位就是誰的?!?/p>
小A拿出車票給阿姨看,并指著車廂里的座位示意圖說:“您看,我的座位是靠窗戶的?!?/p>
不料,阿姨蠻不講理地說:“哼,車票都是隨機出的,誰先到誰先選座位?!?/p>
如果你遇到這位阿姨,你會怎么反駁她呢?
首先,要以正糾偏。
這位阿姨不愿意把座位還給小A,她的理由是:高鐵上的座位是隨機的,是不固定的,誰先來誰先選座。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所以,小A在反駁中,需要質疑這一點。
我們來看看小A是怎么說的
小A:“阿姨,您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們在買票的時候,是可以選擇座位的,如果您沒有選擇,那就會隨機出票,但是一旦出票,座位就固定了。您可以看看您的車票,上面寫的就是您的座位號。所以,我們到了車上,就應該對號入座,和去電影院看電影時對號入座是一樣的?!?/p>
阿姨十分不高興,又瞪了小A一眼:“那又怎么樣?咱們倆的座位是挨著的,有什么區(qū)別呢?都在一個車上,坐在哪兒不都是一樣的嗎?你這個孩子,干嗎要為難我哇?”
這可真是胡攪蠻纏了。如果有人這樣滿嘴歪理的話,又該怎么駁回去呢?
這次,小A用了先順后逆的方式。
小A說:“您說得對,確實,同一輛高鐵,坐在哪兒都一樣,都能同時到達目的地。既然坐哪兒都一樣,您為什么不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而要坐到我的座位上呢?鐵路部門本來就要求乘客對號入座,我是在遵守規(guī)定,要坐自己的座位,這怎么是為難您呢?您沒有按照鐵路部門的規(guī)定來,違反了規(guī)定,坐了我的座位還不讓,這是您在為難我。”
小A先順著她的意思,肯定了她的說法,又用她的觀點反駁了她的做法,說清楚了是她在為難小A的事實。
不過,這位阿姨太難纏了,她又開始道德綁架了。
“小朋友,你爸爸媽媽怎么教你的?學校老師怎么教你的?你難道不知道尊老嗎?我可比你爸爸媽媽年紀大多了。如果咱們一起坐公交車的話,你還得給我讓位子呢?所以你現(xiàn)在把這個位子讓給我,有什么不對嗎?”
這位阿姨通過混淆概念對小A進行道德綁架,倒打一耙,企圖把“搶座位”的帽子扣在小A頭上。所以,小A要做的事情是厘清概念,說明公交讓座和高鐵讓座根本不是一回事。
小A耐心地說道:“阿姨,您說得對。如果是坐公交車或者地鐵,您沒有座位,我出于禮貌,確實應該讓座。就算現(xiàn)在在高鐵上,如果您沒有位子,我也可以讓給您。但是目前的情況是,您有自己的座位,卻放著自己的座位不坐,坐到了我的座位上;搶座位的人是您,不是我。另外,我也一直在客氣地和您商量,請您把位置還給我。我一直對您很尊重,在耐心地和您溝通,說明情況,并沒有任何不禮貌的地方,所以您對我的指責是不對的?!?/p>
周圍的旅客們聽到這里,也紛紛替小A幫腔,指責那位阿姨的“霸座”行為。那位阿姨的臉紅一陣白一陣,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小A的座位。
爸爸媽媽看到小A靠著自己的口才,順利地解決了“霸座”事件,高興地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小A終于坐上了自己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