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我被組織任命為外高橋造船的副總經理,并專項推進大型郵輪項目。得知這個消息,我第一反應并沒感到有多大壓力,多少還有一點躍躍欲試的感覺。同年11月,我們組團考察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登上了一艘正在建造的郵輪。當親眼看到二十幾層樓高的郵輪矗立在面前,并意識到它背后意味著成噸的設計圖紙時,我傻眼了,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特別是意大利人說,正在建造的郵輪還有4個月就要交付,作為工作十幾年的工程技術人員,我覺得他們在吹牛。但4個月之后,那艘郵輪按期交付,說實話,我真的有點慌。
我一直相信,只要作出選擇,就要排除萬難、堅定初心走下去。2015年到2017年,在確定引進、消化、吸收、創(chuàng)新這一總體路線的基礎上,我們和歐洲三大造船集團正式接觸。最終,在相當苛刻的合作條款之下,我們花巨資從芬坎蒂尼集團購買了一艘大型郵輪的設計平臺的圖紙,圖紙共有15萬份,總重量超過2噸??吹蕉逊e如山的圖紙,再想到要把圖紙的內容一點點變成工程實際,可以說,其難度不啻“愚公移山”。
整個郵輪工程的物量龐大,首制郵輪的單位數(shù)字模型超過1200G,是其他船舶的數(shù)十倍,我們熟練使用的軟件已經無法支撐郵輪設計工作。從2016年開始,團隊通力協(xié)作,花了3年時間找到最終解決方案。
2019年,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正式開建。2022年,首制船三維設計工作基本收尾時,芬坎蒂尼集團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我們的設計軟件的應用水平已經走到他們前面。
2022年5月,一個更大的挑戰(zhàn)橫亙在我們面前。當時,郵輪建造進度滯后,如果延期交付,就需要匹配新版的規(guī)范、規(guī)則,得對設計進行大面積修改,成本不可想象。為解決難題,團隊骨干直接住到辦公室,經過“4個120天”的趕工計劃,硬是把工期搶回來了,把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成了現(xiàn)實。
——摘選自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總設計師、中國船舶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于央視新聞跨年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