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賽羽,周文凱
(西藏大學理學院, 西藏拉薩 850000)
超級電容器,又稱超級電容器或電化學雙層電容器,由于具有快速儲存和傳輸能量的能力,已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儲能技術。其重要組成部分是陰極、電解液和隔膜,超級電容器的性能取決于陰極材質(zhì),陰極材質(zhì)一般包括炭材質(zhì)、過渡金屬氧化物和導電性高分子等[1]。超級電容器彌補了常規(guī)電容器和太陽能池之間的空缺,提供了高功率密度和長循環(huán)生命周期,它的關鍵部件之一是電極材料,近年來,活性炭材質(zhì)因其獨特的適用性而受到了人類的關注。本文綜述了生物質(zhì)活性炭材料在超級電容器儲能領域的研究和應用現(xiàn)狀,旨在闡明活性炭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的關鍵組成部分的前景,鼓勵讀者思考超級電容器技術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超級電容器”,也稱作“電化學電容器”,擁有優(yōu)異的特性,如低耗能、快速充放電、耐久性強、不會對周圍空氣造成污染[2-3]。與傳統(tǒng)的電容器相比,它的電能密度范圍更大,一般可達至kW/kg,是其十倍之多,甚至比鋰離子動力電池的效果更好[4]。
超級電容器根據(jù)儲存原理可以分為兩種,一種采用多孔碳電池,另一種采用法拉第贗電池,它們都遵循了相同的儲能機制。這兩種電容器設計都遵循了雙電層理論,即電池之間的電荷層之間的電量傳輸和電荷轉(zhuǎn)移?!胺ɡ谮I電容器”,又稱“法拉第偽電容器”[5],具備氧化還原(氧化還原反應)的功能,可以用來實現(xiàn)電容器的轉(zhuǎn)換。目前,許多電容器的陰極材質(zhì)都采用多孔碳介質(zhì),如活性炭、碳凝膠,以及最近出現(xiàn)的碳材料,如碳納米管、石墨烯。由于其易于制備、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導電性能良好,在很早便用于超級電容研究并最早最大規(guī)模地商業(yè)化。
當設備處于運行狀態(tài),它的儲存原理就像圖 1所示[6]。它將兩個電極連接成一個整體,使它們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當它們被充滿電時,由于負離子的存在,它們會被分離,然后被送往另一個陰極。當它們被釋放出來,負離子會被送往另一個陰極,而另一個陽極離子則會被帶走,最終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7]。雙電層電容器是一種特殊的電子器件,它通常利用陰極/電解液的接觸來進行離子吸附和/脫附,這是一種物質(zhì)存儲的方式,不會產(chǎn)生氧化或還原的效果,因此可以快速實現(xiàn)。超級電容器原理示意如圖1所示。
圖1 超級電容器原理示意圖
活性炭是一種多孔炭質(zhì),它可以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被粉碎、成型或者通過炭化來制造。其材料易得,目前研究中有用果殼、秸稈纖維、硬木、骨頭等。制備方法在工業(yè)中也較為成熟,因此在電容器行業(yè)中脫穎而出,成為首選電極材料。
在活性炭的制備中,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制得的活性炭物理化學用途也大相徑庭。目前,活性法已成為生產(chǎn)多孔碳的首選技術,其中包含氣體活化法、化學藥物活性法、堿金屬活性法、氯化鋅、磷酸活化法、二次活性法。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極大地改善活性炭的比表面積,從而使其擁有更大的比電容量,因此,開發(fā)出更加高比表面積的活性炭,已成為超級電容器碳電極的重點研發(fā)領域[8]。
通過使用KOH作為催化劑,我們可以獲得具有高比表面積的多孔炭材料,這種材料的體積小于3 000 m2/g,并且它具備高的比電容、高的能量密度和高的功率密度[9]。這些特點使它成為一種理想的催化劑材料。但由于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中生產(chǎn)安全以及工藝設備等的制約,該方法在工業(yè)過程中的進度較為緩慢,暫未能大量生產(chǎn)。
經(jīng)過氯化鋅活化法及磷酸活化法處理,活性炭的性質(zhì)及應用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根據(jù)王永芳等人的實驗,在800~900 ℃的環(huán)境中,活性炭的孔隙率極其發(fā)達,其表層擁有大量的磷元素,這些元素會形成一種特殊的電極,從而提升活性炭的電極性能[10]。盡管目前尚無足夠的研究來證明該物質(zhì)的電化學穩(wěn)定性,但如果它具備良好的穩(wěn)定性,那么將它應用到實際的工程領域,將會帶來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鑒于超級電容器的電極需要具備良好的孔隙結構,一次活化的技術往往無法滿足這一需求,為此,二次活化技術應運而生。近年來,許多學者利用二次活化技術,成功地生成了具有良好性能的超級電容器活性炭材料,其中,陳莉晶等人的實驗表明[11]在使用椰殼制造的基礎上,加入適量的水蒸氣,可大大改善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從而獲得更好的效果。在900 ℃的條件下,通過二次活化1 h,我們發(fā)現(xiàn)中孔的容量有了巨大的改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測得的碘吸附值和亞甲基藍吸附值都降至了 1 645 mg/g,而且它們的比表面積也降至了1 972 m2/g,同時,它們的總孔容積也降至了1.058 cm3/g。經(jīng)過離子液體電解質(zhì)超級電容器的應用,椰殼活性炭的容量大幅增加,最終可達106 F/g,相當于原料椰殼活性炭容量的2.5倍。此外,本次實驗還發(fā)現(xiàn),椰殼活性炭的容積也有了顯著改善,最終可將容積增加至244 F/g ,甚至超過原來的6倍,最終可實現(xiàn)153 F/g的容積,而且它的能量密度也可達57 Wh/kg。我們期待著能夠?qū)⑦@種技術應用于超級電容行業(yè)[11]。
目前學術界對超級電容器的生物質(zhì)活性炭電極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在工業(yè)化中面臨著不少的問題:
1)目前對于活性炭電極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尋找更優(yōu)越的制備方法,而不同種類原材料制得的符合電極材料要求的活性炭所需最優(yōu)條件不同,都需在實驗中重新尋找。
2)隨著鈦酸鋰電池的廣泛應用,活性炭作為雙電容的優(yōu)勢逐漸減弱,因此,采取二次技術,例如混合原子摻雜,可以獲得更好的贗電容,以此改善它的性能。
3)盡管當前的新能源領域,超級電容器的價格下降,但它的能耗卻大大增加,達到23倍的鋰電池的能耗,并且具備更好的抗寒性能和更大的放電倍率。由于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超級電容器的性能已經(jīng)大幅下降。超級電容器在新能源方面的前景并不樂觀。
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用于超級電容器和燃料電池的儲存和轉(zhuǎn)化,但目前市場上使用的活性炭較少,主要用作輔助動力源。這主要是由于它的成本高,并且政府對它的支持相對較弱。但是,超級電容器所具備的使用壽命久、高充放電效率,是其他材料無法媲美的優(yōu)勢,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發(fā)展的土壤,在未來必然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