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秋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教師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如何提高教學效率與整合教學資源也逐漸受到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探討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指導的策略。具體從豐富教學形式、整合教學資源、激發(fā)情感共鳴以及督促課后學習四個方面進行相應探討。
一、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形式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已經(jīng)逐漸普及。信息技術的融入讓小學語文教學煥發(fā)新的光彩,使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略顯單調。因此教師應勇于創(chuàng)新,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結合,為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體驗。通過信息技術,學生能夠感受到與傳統(tǒng)課堂的不同之處,激發(fā)學習興趣。
以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習作《寫日記》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寫日記的方法。其次,在學生寫完日記后,教師可以通過大屏幕播放優(yōu)秀范文供其他學生學習。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直觀地向學生傳授寫作方法,還能夠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對教學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提升寫作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相對較弱,因此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指導和引導的作用,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一方面,教師要確保教學資源系統(tǒng)全面地展示;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資源整合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影響,幫助他們學會在學習過程中整合歸納,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學習。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學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在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信息技術的整合應用成為一種有效的解決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能夠直觀地展示知識點,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通過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呈現(xiàn),教師能夠深入淺出地解釋抽象的概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提高教學效率外,信息技術還能夠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整合網(wǎng)絡上的優(yōu)質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材料。無論從電子書籍到在線文章,還是從學術論文到教育視頻,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和學習這些資源來擴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語文學習天地。
以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習作《我來編童話》為例,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童話故事。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了解到課本里沒有的知識。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經(jīng)常更換所播放的童話故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買書就能看到書中的故事。隨著閱讀量的積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童話故事的編寫,幫助學生更好地呈現(xiàn)童話故事,培養(yǎng)寫作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情感共鳴
對于學生而言,培養(yǎng)共情能力至關重要,這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身邊人的想法和感受,幫助學生理解與尊重他人,提升核心素養(yǎng)。而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恰好能夠滿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的教學要求。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播放視頻、圖片或者音頻,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幫助學生基于情感共鳴與作者進行跨越時間和時空的對話,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以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習作《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為例,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前,可以先為學生展示范文。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一些優(yōu)秀的描寫人物的作品供學生學習。教師可以與圖片或者視頻相結合,使學生能夠與范文的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深入了解作文中運用的寫作手法與人物描寫方法,并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相應的方法。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所提供的人物信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分析和指導,幫助他們找出描寫不恰當之處,并進行相應的修改,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術督促課后學習
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教師還需要督促學生進行課后學習,及時對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回顧,不斷完善知識體系,整合歸納所學內(nèi)容,為之后知識的運用奠定基礎。
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在課后學習督促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使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動態(tài),掌握學情并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如,教師可以通過線上與學生和家長交流,及時對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進行督促。此外,教師也可以上傳自己的教學視頻,號召家長加入監(jiān)督和管理的行列中,幫助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加深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以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為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錄制相關的教學視頻并上傳,以便學生能夠回放復習,及時補充自己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點。此外,教師在布置寫作任務后,也可以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作業(yè)的完成情況,這種方式便于教師通過學生的完成情況了解其寫作積極性,深入挖掘學生缺乏寫作興趣的原因,從而在課堂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寫作,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寫作能力。
課后學習要注重實踐性。對此,教師可以聯(lián)合家長帶領孩子參觀當?shù)氐穆糜尉包c,特別是紅色旅游區(q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紅色精神,家長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拓展關于紅色旅游區(qū)的相關知識點,讓學生在充滿敬意的基礎上參觀,為“推薦一個好地方”為主題的作文積累素材,并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引起讀者共鳴,從而提高作文質量。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形式,整合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并督促學生課后及時進行復習。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其寫作能力與語文能力,最終起到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