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陽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互聯(lián)網(wǎng)媒體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而紙質(zhì)媒體昔日的風光不再,影響日漸式微。在此背景下,上下各級報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求辦出一份讀者喜聞樂見、愛不釋手的報紙,重新占領失去的陣地。2011年1月,河南商丘日報社主辦的京九晚報以為讀者服務為切入點,參照“新聞110”的做法,著力創(chuàng)辦了“晚報幫辦”欄目。該欄目秉承“關注民生疾苦,為弱勢群體仗義執(zhí)言”的主旨,遵循“立足民生,真心為民,為百姓著想,為政府分憂”的原則,以為弱勢群體排憂解難為社會責任,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寫出了大量重實效、接地氣的新聞。目前,該欄目不但成為老百姓最為信賴的欄目,而且得到了商丘市歷任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欄目組還當選了“感動商丘十大新聞人物(體)”。
清代國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焙喲灾褪侵贫繕?,不懈追求,最終達到目的。筆者由此聯(lián)想到,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與京九晚報“晚報幫辦”欄目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作為為百姓解愁、為政府分憂的“晚報幫辦”欄目,也采取了“三步走”的形式,為讀者真真切切地辦事,讓讀者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幫助。第一步:欄目先刊登讀者需要幫辦的事;第二步:晚報指派記者同讀者一起去辦需要幫辦的事;第三步:將幫辦結果及過程在“晚報幫辦”欄目刊登。跑腿記者在接到幫辦令之后,想讀者之所想,急讀者之所急,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zhí)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十多年來,“晚報幫辦”編采團隊本著癡心為民的原則,悄悄地、默默地,當然有時也是轟轟烈烈地開展“幫辦”工作,一件件一樁樁,不勝枚舉……
2012年3月6日,“晚報幫辦”發(fā)出《校門KTV 盼望有人管》幫辦令:夏邑縣一環(huán)路居民李先生來電反映,縣重點高中北門附近有“暢響”和“紅夜”兩家歌廳,因距離學校太近,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國家有明文規(guī)定學校周圍200米范圍內(nèi)不準有KTV這樣的場所,希望有人能管一管。3月9日上午,跑腿記者聯(lián)系到夏邑縣文化廣電旅游局,該局文化稽查大隊負責人李福建說,這兩家KTV不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沒有辦理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和娛樂場所經(jīng)營許可證,根本沒有營業(yè)資格,并且說他們和工商部門聯(lián)合檢查過了,對他們下發(fā)了停業(yè)通知。他們?nèi)绻^續(xù)營業(yè),必須搬遷并辦理有關手續(xù)。3月12日,“晚報幫辦”刊登了消息《職能部門已下發(fā)通知,這兩家KTV若想再干,請先搬家》。此后,跑腿記者多次聯(lián)系夏邑縣文化、工商部門,可是他們卻在“以誰辦理為主”上相互推諉,事情陷入了僵局。無奈之下,“晚報幫辦”于5月2日又刊登了《為了孩子們,請執(zhí)法再高效些吧》。高考臨近,不斷有群眾向記者反映這兩家KTV還一直在營業(yè)。記者心急如焚,于5月22日上午再次致電夏邑縣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彭連文,他說正在進行調(diào)查取證。當日下午,記者向夏邑縣人民政府分管副縣長聶麗反映情況,聶麗表示:“拿不出證件直接關?!?月23日,記者將這兩家KTV的情況反映給夏邑縣委書記倪玉民。倪玉民表示,會立即安排人員對其進行查處、取締。5月24日,“晚報幫辦”刊登了《縣委書記給力:立即安排進行查處》消息。5月24日,記者將本報在3月12日、5月3日、5月24日關于此事的3篇報道以傳真形式發(fā)送到夏邑縣委辦公室,并轉(zhuǎn)呈倪玉民。當日下午,記者接到了夏邑縣委宣傳部的電話及傳真:夏邑縣文化市場綜合執(zhí)法大隊已于5月23日晚組織了10余名執(zhí)法人員對這兩家無證照違法經(jīng)營的KTV,進行突擊調(diào)查和依法查處,當場扣押了這兩家非法經(jīng)營的相關設備。為防止其死灰復燃,將派執(zhí)法人員對這兩家KTV進行跟蹤調(diào)查,一旦發(fā)現(xiàn)其再次營業(yè)就將嚴厲打擊。下一步,將會同工商、公安部門盡快對這兩家KTV依法取締。記者經(jīng)確認這兩家KTV在沒有經(jīng)營后,5月28日,“晚報幫辦”刊登消息《在縣委書記過問下,這兩家無證KTV總算啞音了》。歷時近兩月,經(jīng)過記者的不懈努力,兩家無證歌廳干擾學生學習事件終于畫上了圓滿句號。
京九晚報“晚報幫辦”欄目在積極為人民鼓與呼的同時,盡力發(fā)揮好媒體的“道德導向”和“社會推動”功能,搭建起群眾與政府溝通的橋梁,以期促進政府的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記者接觸的求助者中不乏“懷疑政府者”,由于他們對政策不太了解,因此產(chǎn)生了對政府的誤會。當記者聯(lián)系相關部門詳細了解有關政策,再認真耐心地講解給求助者后,并為他們排憂解難,他們就會理解政府、感謝政府。這無形中就促進了政府工作,也使黨和政府的有關政策深入人心。有時,由于政府工作千頭萬緒,制定政策或條例時難免不夠全面。求助者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反映給“晚報幫辦”,即使自己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也無形中幫助政府完善了政策。
2020年4月20日,民權縣白云寺鎮(zhèn)的吳先生向“晚報幫辦”求助說,他是持有二級殘疾證的殘疾人,妻子早就不知去向,生活無法自理,還要獨自撫養(yǎng)孩子。他是低保戶,聽說對于生活特別困難的人,還能夠享受特困戶的待遇。他向村干部反映,回答說不符合政策,因此向記者求助。記者就此采訪了民權縣白云寺鎮(zhèn)民政所所長黃建營,他說吳先生全家都享受著低保戶的待遇,但并不存在低保戶中還區(qū)分出特困戶待遇和補貼的說法。并進一步解釋說低保戶的待遇確實分為兩種,80歲以上的低保戶每人每月增加30元,而不足80歲的低保戶則每人每月都是178元;政府確實有特困人員的補助政策,但特困人員并非是吳先生以為的生活困難的低保戶,而是針對以前所說的“五保戶”。除非通過法院,出具孩子母親失蹤的文件,才能符合事實孤兒的要求。得到了詳細的解釋,吳先生深表謝意,同時對政府的有關政策表示理解,決定按要求辦理。
2023年5月22日,睢陽區(qū)的李女士求助稱:“我市民辦小學在招生搖號時,沒有針對雙胞胎的‘同號’規(guī)定。這樣就有可能會出現(xiàn)雙胞胎中的一個孩子搖上號,另一個孩子去學區(qū)所屬的公立小學就讀的局面。不知是否可以規(guī)定雙胞胎按照‘同號’進行搖號。”接到李女士的求助后,記者采訪了商丘市教體局基礎教育科相關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商丘市是自2021年起開始進行民辦學校搖號的,如果報名的學生超過該所學校的學位數(shù),那么就會對報名的學生由電腦生成一個隨機排位號碼來進行搖號。2023年的招生政策還未出臺,目前剛對各縣(區(qū))進行前期摸底。家長希望雙胞胎“同號”搖號的反映很及時,工作人員會在招生政策擬定前向有關領導進行匯報,此后將舉行座談會,擬定招生政策,然后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李女士在京九晚報上看到這一消息后,很是釋然。
“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一個巴掌,拍也拍不響,萬人鼓掌,聲呀聲震天?!边@是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中的歌詞。在工作實踐中,“晚報幫辦”團隊意識到,要想為讀者、為百姓周到及時地服務,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還要牽手社會愛心人士、愛心團隊和網(wǎng)絡傳媒,組成幫辦團隊,這樣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績。于是,工青婦等社會團體、愛心基金會、愛心車隊、水上救護隊、主流媒體、網(wǎng)絡傳媒等,都成了“晚報幫辦”團隊中的一員。
“市民朋友,為了讓孩子能再次聽到這個世界的聲音,為了她的家人不再輾轉(zhuǎn)難眠,希望大家能積極幫忙尋找,讓孩子早日回到有聲世界。若您有線索,可撥打司二春的電話15236863438或記者的電話13781400267聯(lián)系?!?023年4月20日,《緊急 三歲半女童人工耳蝸丟失》的消息在“晚報幫辦”醒目位置推出,引起眾多讀者注意。4月18日下午4時30分左右,夏邑縣李集鎮(zhèn)居民司二春帶著3歲半的孫女媛媛在商丘市區(qū)侯恂路與文廟路交叉口附近的翠竹園玩耍時,不小心把價值12萬元的耳蝸弄丟。“這12萬塊錢大部分都是借的,到現(xiàn)在賬還沒還清。這是小孫女的‘耳朵’,也是她學說話的唯一希望。如果耳蝸找不到,俺可咋辦呀!”司二春的話語里帶著哭腔。記者得知這一情況后,于4月19日早上7時許,采訪了媛媛的奶奶司二春,了解了人工耳蝸丟失的來龍去脈,然后快速成稿,并將稿件傳給“今日商丘”客戶端以及商丘日報、京九晚報、京九晚報頭條新聞微信公眾號編輯,稿件很快發(fā)布出來。隨后,商丘市幫扶“商丘好人”協(xié)會、商丘市眾人志愿服務隊、商丘市紅十字玄鳥救援隊、夏邑縣雷鋒救援服務隊、夏邑縣斑馬救援服務隊、商丘市女企業(yè)家協(xié)會志愿服務隊等多個志愿團隊成員紛紛轉(zhuǎn)發(fā)文章。很快,這條新聞的閱讀量累計超過15萬人次。同時,一些愛心人士也行動起來,不少人將文章積極轉(zhuǎn)發(fā)到朋友圈、抖音平臺,讓更多人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
小女孩的遭遇牽動著大家的心。“商丘好人”任紅霞說:“我?guī)秃⒆幼稍円幌抡?,看能不能申請補貼。”網(wǎng)友“小丑的眼淚”說:“我雖然過得‘一地雞毛’,但見不得別人受苦。能不能發(fā)起捐款,給小女孩重新買個人工耳蝸呀?”商丘市幫扶“商丘好人”協(xié)會會長李東亮、商丘市眾人志愿服務隊隊長杜榮強、商丘市女企業(yè)家協(xié)會志愿服務隊隊員劉璐、梁園區(qū)博愛兒童康復中心負責人龐慧、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宣傳科工作人員谷晴等人也時刻關注著事情發(fā)展,希望為媛媛盡一份力。
“小媛媛的耳蝸找到啦!感謝記者和各位好心人的幫助!”4月19日下午6時30分,司二春給記者打來電話的聲調(diào)異常興奮。原來,司二春在翠竹園再次尋找丟失的耳蝸時,一名70多歲的老太太說她撿到了一個像耳機一樣的東西。司二春激動地說那就是孫女的耳蝸!很快,老太太就返回家里將人工耳蝸送到司二春手中?!奥犝f全國各地的人都在關注這件事兒,我特別感謝大家,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司二春說。
“立足民生,為政府分憂;真心系民,為百姓幫辦。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憂,我有所慮;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難,我有所救。做媒體,這是把黨和政府民生關懷做進人心的創(chuàng)意;做新聞人,這是把走基層、轉(zhuǎn)作風、改文風超越成永恒的社會責任。把幫辦做進民心,把影響做到千家,‘晚報幫辦’,好樣的!”這段話語是2011年度感動商丘十大新聞人物(集體)頒獎典禮上,組委會對“晚報幫辦”欄目的頒獎詞。此次獲獎不但意味著欄目的工作成績被社會各界所接受,也意味著“晚報幫辦”乘風破浪,邁上新的臺階,繼續(xù)譜寫幫民助民新的瑰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