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振亮
在湘南農村,春節(jié)過后,舞龍耍獅是新年的“第一道菜”。
等到新年的太陽爬上村子后龍山,“嘭嗆嘭嗆”的鑼鼓聲從村口往村中擠過來?!?走,看耍獅子,舞龍燈去”。一陣陣緊蹙的鑼鼓聲似一聲聲的號角,把全村人都扯到村子北面的古祠堂。
按照傳統(tǒng)習俗,來得最早的龍獅隊都是血脈相連的子嗣叔侄,其次才是友鄰村莊的。舞獅隊分單獅和雙獅,龍隊也分單龍和雙龍。
走進老家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古祠堂,磚瓦樹木結構,飛檐聳立,神韻風采依舊。一陣急蹙的鑼鼓聲響起,兩只金黃南獅從戲臺兩側騰空向舞臺中央躍起,來個方向各異的180 度大旋轉后,又天衣無縫地定格在戲臺中間,向人們作揖鞠躬。臺下,掌聲驟響。接著,獅子在臺上或翻滾,或雀躍,或逗樂等,驚艷驚喜,精彩精煉。
高潮處,臺下感激之人,或往臺上拋紅包、丟現金,或手指插入口腔吹口哨,氣氛熱烈。
等到雄獅表演告一段落,人群中突然有人扯開喉嚨“喊四句”:“喂,鑼鼓響堂堂,感謝新村兄弟來拜年,龍燈獅子耍得乖又好呀,恭賀你們子孫后代滿祠堂。”聽到有人“喊四句”,舞獅隊的鑼鼓停了下來。臺下的村民都把眼睛聚攏到上了年紀的阿坤大叔身上,看他如何繼續(xù)往下表演。臺上的演出人員則面面相覷。最后,只見身材敦實的嗩吶手,放下嗩吶,挺了挺胸脯,放開喉嚨接龍回應:“呃,鑼鼓響堂堂,新春佳節(jié)來到老屋場來拜年,龍燈獅子耍得不夠好呀,敬請各位叔侄包涵包涵再包涵?!?/p>
喊口句,又叫對四句,即正反雙方相互對偶,對壘。大多數是和弦,應景,匹配。內容多為謳歌,贊美之詞,也有調侃,對射之語。會喊、能喊者須在詩詞歌賦方面都具備一定的綜合素養(yǎng)和應景、應變能力。
四句一承一起,有簡約叫喊的,也有長時間對壘的。相傳隔壁村,在三十年前就遇到過兩位“四句王”拉鋸式“喊四句”的故事。那天,從外地來了耍獅子拜年的隊伍,等鑼鼓聲一停,雙方大才子就放開氣力,踮起腳尖喊起“四句”來,足足喊了四五個時辰,對了七七四十九回,雙方都喊得嗓子嘶啞,仍沒有分出輸贏,最后在雙方族人調和下,才悻悻收場。
歲律更迭,耍獅舞龍“喊四句”的場景,漸漸在退出人們的生活,但那段刻骨銘心的記憶,那種開心至極的情景,酷似山野里的花朵,映紅山,映紅天,映紅人們甜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