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夢迪
清晨5點,60歲的王如紅早早起了床。他先為妻子嚴(yán)玲鳳換衣服、翻身按摩,再準(zhǔn)備早飯,將食物打成流食,小心翼翼地灌入妻子的鼻飼管。
忙碌近1 小時后,王如紅洗漱、吃飯。照顧年邁母親與癱瘓妻子的這些年,他早已習(xí)慣了這樣的生活。
19 年前,嚴(yán)玲鳳患腦瘤,起先還能自行活動,但隨著病情加重,2011年前后已走路不穩(wěn),身旁離不開人照顧。王如紅母親的身體還算健朗,她照看起嚴(yán)玲鳳的生活。2013年,王如紅將她們接到北京,一邊承擔(dān)工作的壓力,一邊攬下家庭的重?fù)?dān)。大部分時間,妻子由母親照看,王如紅中午一有時間就趕回來搭把手,甘愿放棄了很多高價的急活。2017年,妻子徹底喪失自理能力,醫(yī)生無力回天,王如紅卻表示絕不會放棄。于是,他辭掉工作回到老家海安,全心全意照顧病妻和母親。
自從妻子臥床不起,拿慣了瓦刀工具的王如紅開始學(xué)習(xí)護理技能。妻子吃飯全靠胃管輸送流食,起初,王如紅掌握不好技巧,過快的速度致使妻子頻繁嘔吐和打嗝,他只能時不時停下來拍背、通氣。熟能生巧后,妻子嘔吐和打嗝的次數(shù)少了,他才放下心來。胃管一個月需要更換一次,雖然這看起來是小操作,但王如紅認(rèn)為簽下風(fēng)險自擔(dān)的承諾書就意味著冒險,因而妻子每次更換胃管成了他最揪心的時刻。好在由于他的精心照顧,妻子每一次換管都平安順利。
王如紅還自學(xué)了按摩手法,每隔3 個小時為妻子翻身按摩,夜里也是如此。妻子咳痰困難,他輔助拍背,每天定時把枕頭抬高,讓她聽電視里的音樂聲。雖然沒有回應(yīng),但王如紅還是會時不時和妻子說話。妻子的生活起居全在床上,房間被王如紅整理得干凈整潔,沒有一點異味。近10 年的日復(fù)一日,王如紅除了買菜,很少出門,小小的房間成了他活動的全部空間,看電視成了他唯一的娛樂方式。
平時,王如紅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錢,可在孝敬母親和照顧妻子方面非常大方。剛從北京回來那陣,不理解的鄰居勸王如紅“多考慮考慮自己”,王如紅卻說:“夫妻之間更不能有難就分。我一定要把妻子照顧好,孩子們需要一個媽!”
大愛無聲長相守,患難與共感人間。王如紅說,他偶爾幻想有奇跡發(fā)生,但看著母親和妻子還在身側(cè),或許這已是最大的幸福。他希望自己可以多活幾年,照顧好年邁母親和癱瘓妻子,“她們過得好,這些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