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娟花
【摘要】 目的 觀察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合并2型糖尿?。╠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自我管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8年6月—2020年6月九江學院附屬醫(yī)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觀察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2組患者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xiàn)BG)和餐后2 h血糖(2-hour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精神分裂癥癥狀評分[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自我管理能力[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管理量表(schizophrenia self-management instrument scale,SSMIS)]、社會適應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評價量表(social adaptive functioning evaluation,SAFE)]和生活質(zhì)量[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變化。結果 干預6個月后,2組患者FBG、2 h PG和PANSS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2組患者SSMIS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2組患者SAFE和SQLS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0.05)。結論 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可顯著提高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加強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對預后生活質(zhì)量改善有利。
【關鍵詞】 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精神分裂癥;2型糖尿??;自我管理;社會適應能力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6-0121-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749.3;R473.74
精神分裂癥患者大多伴隨認知功能損傷,進而影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此前有學者提出,精神分裂癥患者是T2DM的發(fā)病因素之一。精神分裂癥患者T2DM發(fā)病率較健康人群更高[1],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因此有效控制血糖并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對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的預后有積極意義。T2DM的有效治療需配合患者健康的生活習慣方能取得良好療效,對于缺乏較強自我管理能力的合并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血糖控制仍是臨床治療及護理的難點所在。對疾病預后和社會歧視態(tài)度的擔憂,可能阻礙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進行社會交往等活動,降低其社會適應能力。此前有學者提出,自我角色認同干預可以提高T2DM合并心腦血管病患者的社交能力,從而一定程度緩解心腦血管疾病病情[2]。鑒于此,本研究分析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對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自我管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20年6月九江學院附屬醫(yī)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1.63±8.72)歲;糖尿病病程5~15年,平均病程(9.52±3.08)年。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52.27±8.68)歲;糖尿病病程6~15年,平均病程(9.74±3.02)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捌浼覍賹Ρ狙芯恐椴⒑炇鹬橥鈺?。
納入標準:(1)符合T2DM診斷標準[3];(2)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4]。
排除標準:(1)合并有腫瘤者;(2)年齡≤75歲;(3)肝腎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具體內(nèi)容包括飲食干預、運動干預、心理干預以及疾病相關防治知識的宣講。
觀察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1)自我角色認同的確定。由專業(yè)人士確定患者的自我角色認同,包括家庭、職業(yè)、個人成就角色。(2)對不同角色認同患者采取相應干預措施。家庭角色患者可以囑其觀看家庭成員照片或視頻,引導患者回憶事發(fā)情景,激發(fā)患者記憶,以正常人的角度進行詢問引導,在干預過程中可囑患者家屬適時出現(xiàn)讓患者辨認并嘗試溝通交流;職業(yè)角色患者給予場景模擬措施,如為教師角色患者提供課堂環(huán)境模擬,讓患者為護理人員講解問題;個人成就角色干預是針對獲得重大成就的患者給予相關獎項的反復講解,使患者沉浸在榮譽感中。(3)在干預過程中,監(jiān)測患者血糖水平并根據(jù)患者血糖水平變化調(diào)整對飲食、服藥方面的干預措施。
2組患者干預周期均為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血糖水平用FBG和2 h PG水平評價。所有患者均于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用便攜血糖儀測量1次FBG和2 h PG并做好記錄。(2)精神分裂癥癥狀采用PANSS量表評估[5]。該量表包含陰性、陽性和一般癥狀共30項條目,分數(shù)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3)自我管理能力采用SSMIS量表[6]進行評價。該量表包含5個因子,33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0~4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4)社會適應能力采用SAFE量表[7]評估。該量表共19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0~4分,總分越高表示社會適應能力越差。(5)生活質(zhì)量采用SQLS量表[8]評價。該量表共30項,包括3個分量表,采用5級評分法,得分越低表明生活質(zhì)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血糖水平、PANSS、SSMIS、SAFE和SQLS評分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FBG和2 h PG水平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FBG和2 h P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2組患者FBG和2 h PG水平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PANSS評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PAN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2組患者PANSS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SSMIS評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SSM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2組患者SSMIS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見表3。
2.4 2組患者SAFE和SQLS評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SAFE和SQL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2組患者SAFE和SQLS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4。
3 討論
現(xiàn)代社會人們精神壓力越來越大,精神類疾病發(fā)病率也隨之升高。此前有學者提出,精神分裂癥患者T2DM發(fā)病率是健康人群的2~5倍[9]。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是指在疾病過程中能自主參與的行為,主要包括藥物管理和維持日常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偏低,不能完全配合護理干預,僅靠藥物治療,預后并不理想,因此控制血糖和強化自我管理能力對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常規(guī)護理干預忽視了患者的特異性,不能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故干預效果不甚理想。此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FBG和2 h PG水平均較對照組顯著更低,而SSMIS評分較對照組更高,表明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血糖水平,同時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受認知和心理因素的影響,且精神分裂癥和糖尿病均為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來控制疾病進展,但藥物治療經(jīng)歷較長時期后容易引起患者的抵觸反感情緒,進而不按時服藥,甚至擅自停藥或減藥。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更加清晰地認知自己的角色,增強患者自我角色認同感,增強認知功能,進而加強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明確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藥物治療依從性也隨之提高,自我管理行為增多,自我管理能力增強。精神分裂癥患者大多伴有不良飲食習慣,血糖控制水平不佳。該干預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關注自身的飲食習慣,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水平。精神分裂癥是慢性疾病,患者需長期口服抗精神藥物治療。有研究表明,雖然口服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陽性癥狀,但對陰性癥狀的療效欠佳[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PANSS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更低,表明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可以有效緩解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的精神分裂癥狀。分析原因可能為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深入認識自己的角色,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擁有并建立自己的社會關系,融入社會的能力增強,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也隨之減少,患者精神分裂癥癥狀得以有效緩解。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通過提高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減輕患者的病情,心理負擔隨之減少?;颊弑3至己眯膽B(tài)與家庭成員以及醫(yī)護人員溝通。在交流過程中幫助患者建立尊嚴感,使患者的自我肯定感得以滿足和增強,提高患者舒適度,進而明顯改善精神分裂癥狀。
精神分裂合并T2DM患者發(fā)病后的治療方式多采取封閉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患者的社會功能,造成社會適應能力低下,待病情平穩(wěn)回歸社會后,會面臨諸如人際關系處理困難、就業(yè)困難、生存質(zhì)量下降等問題,難以融入社會,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和心理健康,長此以往會引起精神分裂癥再次復發(fā)。目前藥物治療在緩解精神分裂癥臨床癥狀方面有良好療效,但在提高社會功能方面卻無明顯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提示,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SAFE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更低,表明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究其原因,可能與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提高自我認同感,使患者能與他人正常交流,在交流中獲得認同感進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有關[11]?;颊呱鐣m應能力提升,可幫助患者建立社會人際關系,對患者親情的建立也大有益處,使患者產(chǎn)生歸屬感。患者社會適應能力增強,能更快地融入社會,有利于患者認同感和尊重感的提升,可側面增強患者的自信,進而維持患者社會功能的穩(wěn)定。此前有研究表明,生活質(zhì)量是精神分裂患者痊愈后影響病情復發(fā)及其社會功能的重要因素[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SQL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可以明顯改善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赡苁且驗樽晕医巧J同引導干預通過提高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使患者能夠建立社會人際關系,從根本上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消除思想壓力,積極面對生活,如此良性循環(huán),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不僅可以幫助患者加深對自身角色的認識,還能促使患者反思自身的問題,增強對他人的感恩心態(tài)和容忍度,與他人交往時更加和諧,內(nèi)心更加舒適,患者重拾過去的興趣愛好,強化了自我角色認同感,心情愉悅,生活質(zhì)量也隨之提高。
綜上所述,自我角色認同引導干預可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癥合并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緩解其精神分裂癥癥狀,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適應力,進而提高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張淑芬,陸艷,蘭光華,等.精神分裂癥與糖尿病共病患者認知功能的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8,28(4):276.
[2] 陳麗娜,張偉峰,周靜怡,等.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患者實施自我角色認同干預模式對其激惹舉止和社交能力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9,28(26):2947-2950.
[3]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1,13(4):315-409.
[4] 陳如夢,王琰,陳劍華,等.ICD-11精神與行為障礙(草案)關于精神分裂癥和其他原發(fā)性精神障礙診斷標準的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7,50(5):345-347.
[5] 秦知航,陳琳霞.量化評估下的個性化護理干預對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21,19(1):86-88.
[6] 徐華,張燕紅,陳兆紅,等.住院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7):1545-1548.
[7] 劉竹華,徐潔,李漪,等.社區(qū)矯正人員開放性與社會適應的關系:人際關系敏感的中介作用和同伴信任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9,28(12):1131-1135.
[8] 朱曉潔,曹新妹,徐文靜,等.自我管理訓練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9,19(4):22-25.
[9] 師福香,羅艷,張晶,等.強化血糖控制護理對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癥患者血糖波動情況及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9,46(1):157-160.
[10] 許仁芳.心理干預聯(lián)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恢復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9):78-80.
[11] 郁京萍,蔣菊芳,姚惠珍,等.自我角色認同護理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激越行為及社會交往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8,24(2):138-142.
[12] 潘楊.多元化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和康復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11):1645-1647.
(編輯:郭曉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