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
冬季的寒冷凜冽,總是令人生畏又讓人向往,從北極一躍而起的北極熊到西伯利亞的超級冷空氣,從西藏高聳的雪山到格陵蘭冰蓋上的“藍(lán)色淚珠”,從日本浪漫的“雪國列車”到中國東北霧凇奇觀……極寒之地的美,多了幾分寂靜與神秘。
應(yīng)該沒有人可以拒絕“雪國列車”吧。只見線——日本最后的秘境線,這條線路上只有一座鐵橋,全長174米。每當(dāng)山野被白雪覆蓋時,火車開到這里都會減速,估計知道很多人都在等待這一刻。在漫天大雪中穿梭于山谷與河川之間,動靜相宜,美不勝收。
南極半島北端的布朗斷崖,一只企鵝在巨大的冰山上徘徊,看起來仿佛全世界最孤單的那一個,讓人聯(lián)想到這個物種的生存困境。這只阿德利企鵝跳上冰層,走到厚達(dá)6米的冰山頂部稍作休息。
美國密歇根湖,滿湖結(jié)成的巨大冰塊像極了荷葉。這些密布的“荷葉”,圓盤形輪廓源于冰塊的互相碰撞。從60多米的高空向下看去,成為冬天里不同尋常的一道景觀。
在西藏東南的崗日嘎布山脈,探險者徒步進(jìn)入雅隆冰川扎營。一夜狂風(fēng)呼嘯后,他站在寬廣的冰川上,看到了此生最壯美的日照金山。(圖片來源:星球研究所,攝影/南卡)
作為地球上最寒冷的城市,俄羅斯的雅庫茨克每年會被積雪覆蓋204天。在這里,人們習(xí)慣將新鮮捕獲的魚放在室外冷凍,直接露天出售,因為這里室外的溫度可比冰箱低多了。一條條跟冰棍一樣的河魚被商販像捧花束一樣捧在手上叫賣著,這一條魚可價格不菲!
智慧讓人類學(xué)會在極寒之地生活,以冰雪為房屋、以獸皮為服飾,飼養(yǎng)雪橇犬和馴鹿,它們既作為跨越物種的朋友,也作為出行的交通工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寒冷的西伯利亞并不是荒蕪的代名詞,在北極的凍原與南部的草原之間,一條寬1300千米、東西延伸數(shù)千千米的森林帶橫亙其間。它們由落葉松、云杉、冷杉等樹種組成,這就是著名的西伯利亞泰加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帶。(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極寒的室外,人們衣服上很快就會凍上一層白霜,白霜連眼睫毛都不放過。
海豹的御寒策略:皮膚下堆積大量脂肪,讓它們看起來憨態(tài)可掬。別看它們在陸地上運(yùn)動緩慢,厚厚的脂肪也帶來了流線型的外觀,非常有利于水下活動,讓它們成為極地最靈活的胖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氣候變暖及越來越多的資源開發(fā)活動,威脅著北極地區(qū)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消融中的凍土令北極內(nèi)外的基建設(shè)施,在爛泥里變得“搖搖欲墜”。圖為俄羅斯北部因凍土消融而變形的鐵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昨夜飛瓊千萬縷,誰剪條條晴雪?”冬天,我國東北的五大連池,樹木有了新的語言。霧凇或熱烈地?fù)肀г谝黄?,或孤傲地凝望著天空,它就是冬天留給天空的最美文案。(圖片來源:星球研究所,攝影/肖向昕)
航拍格陵蘭冰蓋上的冰面河及冰面湖,仿若雪白大地上的一滴藍(lán)色淚珠。(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只北極熊在冰面上奮身起跳。擁有2~3米的碩大體型,以及全身乳白色毛發(fā)的北極熊,是北極地區(qū)當(dāng)之無愧的明星。它擁有350~700千克的巨大體重,能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在冰上飛奔,是北極的運(yùn)動健將。(圖片來源:星球研究所,攝影/沈輝)
挪威多夫雷杰爾國家公園,暴風(fēng)雪肆虐,野生麝牛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在布滿苔蘚的巖石間行走覓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