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了更好地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三個精神,工匠館作為弘揚三個精神的宣傳陣地,亟須加大宣傳力度,創(chuàng)新宣教方式,更好地發(fā)揮榜樣引領作用。近年來,沉浸式實景解謎深受市民群眾喜愛,部分博物館已將其運用于場館宣教活動中,開啟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博物館+實景解謎”活動。本文以上海工匠館“匠心探秘”活動為例,介紹實景解謎活動的設計理念和實踐方式,為今后工匠館開展實景解謎形式的勞模工匠宣教工作提供可行性思路。
關鍵詞:實景解謎;上海工匠館;宣教工作;博物館
一、背景與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下簡稱“三個精神”),并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對如何進一步大力弘揚三個精神提出具體要求。為了更好地在全社會弘揚三個精神,我們需要從兩個維度入手。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工作的力度。著力構建弘揚三個精神的價值認同體系,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手段,拓展宣傳渠道。另一方面,要注重宣傳工作的深度和溫度。用更貼近大眾、生動鮮活的方式,用更深入人心、引發(fā)共鳴的內容,講好新時代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推動形成崇尚勞動的良好社會風尚。[1]
上海工匠館作為上海市總工會打造的集中展示上海百年匠心的紅色文化展館,既是工匠精神的載體,也是上海市總工會弘揚三個精神的窗口。為了用更年輕化的語態(tài)講好工匠故事,賦予三個精神更多時代內涵,打造有情懷、有溫度、守初心的工匠館,上海工匠館定期開展各類弘揚三個精神的宣教活動,組織勞模工匠與廣大市民群眾進行近距離互動、面對面服務,發(fā)揮榜樣引領作用。上海工匠館不斷創(chuàng)新宣教活動形式,從起初邀請勞模工匠線下授課的“兩館到現場”形式,到后來開辟“線上直播課堂”,再到展館闖關形式的“匠心尋寶之旅”,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具有深度與溫度的三個精神宣傳活動。
二、實景解謎在博物館宣教工作中的探索先例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博物館的發(fā)展理念已由傳統(tǒng)的“以物為本”慢慢轉變?yōu)楦P注觀眾體驗與感受的“以人為本”。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旨在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博物館。博物館實景解謎有別于傳統(tǒng)的博物館宣教活動,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沉浸式互動宣教的活動形式。
實景解謎活動的策劃設計核心圍繞博物館的重點展品、建筑設計、歷史背景等內容展開,將大量博物館文化元素融入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謎題及解謎方法往往與博物館所展現的文化元素緊密相連,活動配套的線上應用也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科普,使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學習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2]
各地文博場館已有圍繞實景解謎這一文化活動形式開展活動的探索先例。如故宮博物院打造的“謎宮”系列解謎書,每一冊均設有獨立于主線任務之外的“實地探索”支線任務,人們可以帶著解謎書到故宮博物院實地破解謎題。這種將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娛樂元素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提升人們參觀時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而且能讓參與者更深入體會背后的歷史文化底蘊,由此促進人們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關注。國家典籍博物館圍繞古籍文化保護,推出“古籍保衛(wèi)局”之“山海社的寶藏”“故紙修復師·碎丹青”活動,打造系列實景解謎活動,讓參與者在沉浸式觀展中了解古籍歷史文化與古籍修復工作。上??萍拣^圍繞展館科學科普知識,策劃《消失的科博士》實景解謎互動游戲,涵蓋多個學科領域,串聯科技館內四大主題展廳參觀路線以及百余個科普知識點。上海汽車博物館針對不同人群推出科普版和推理版兩大實景解謎主題,讓參與者更深入地了解汽車能源、汽車歷史以及汽車安全等相關知識,將科普文化教育與娛樂活動相結合。分析可見,博物館實景解謎一改傳統(tǒng)博物館的參觀方式,觀眾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yōu)榉e極的參與者?;顒舆€以故事化、游戲化的形式,將博物館所展示的人文、歷史、藝術、科技等內容有機整合在一起,增強了觀展的沉浸感和趣味性。新穎的活動形式也能同時吸引文博、歷史、文藝、科技、解謎愛好者等多個圈層群體,極大地拓展了博物館的目標受眾范圍,提升了宣教的影響力。
工匠館作為以弘揚三個精神為展示內核的博物館,以實物、圖文、模型、多媒體、互動裝置等方式,展示了不同時期工匠人物的典型事跡、卓越貢獻,以此展現工業(yè)歷史發(fā)展與時代變遷。近年來,工匠館的宣教方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展陳、講解作為場館線下宣教方式的核心組成部分,始終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培訓授課、技藝展示等活動邀請勞模工匠作為主講人,與參與者面對面交流、近距離互動,傳遞榜樣精神;借助視頻制作、直播、電臺節(jié)目等多媒體宣教手段,持續(xù)擴大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出版物、文創(chuàng)等衍生品設計制作,為三個精神的傳播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途徑。這些多樣化的宣教方式共同構成了工匠館宣教工作的新格局,各地工匠館已形成一個較為完善、各具特色的宣教活動體系。
“工匠館+實景解謎”的結合,能夠有效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有助于提升宣教工作的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感,吸引更多目標受眾走進展館。當然,這種創(chuàng)新模式也給工匠館的宣教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立足于工匠館弘揚勞模工匠榜樣引領作用的宣教工作重點,如何發(fā)揮實景解謎沉浸式體驗感的特點,并與工匠館的展陳內容相結合;如何將一項娛樂文化活動與發(fā)揮勞模工匠榜樣引領作用有機融合,使娛樂性與教育性達到平衡,這是上海工匠館在策劃實景解謎這一活動時所要著重思考的內容。
三、實景解謎在上海工匠館宣教工作中的探索
2023年,上海工匠館積極豐富三個精神宣教方式的內涵并拓展其外延,強化勞模工匠榜樣引領作用,基于館內展陳及空間資源,策劃了“匠心探秘”上海工匠館實景解謎尋寶活動。上海工匠館探索出基于工匠館場景和弘揚榜樣精神內核的實景解謎宣教活動新思路,將工匠館所展示的知識、文化、歷史深度融合,實現了沉浸式、交互式三個精神宣教活動的創(chuàng)新實踐。
“匠心探秘”活動以市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了勞模工匠榜樣的故事。以館內展品、故事、榜樣人物為謎題,集合“實景探秘”“解謎道具”“線上交互”等多個要素,引導參與者在游戲探索中聆聽工匠故事,從破解謎題中感受楷模力量。
(一)深挖展陳展項,構建活動內容
教育是博物館的核心職能,可以通過知識整合、激發(fā)感知、獲取新體驗,幫助觀眾實現個人發(fā)展。[3]為更好地將工匠館的展示內核與實景解謎的活動體驗相結合,向參與者展現館內人物、故事,提升活動參與感、體驗感,“匠心探秘”活動根據展館參觀動線及重點展項分布,策劃了十余個不同類型的挑戰(zhàn)關卡(表1)。每位參與者在“能工巧匠”“上海制造”“上海品牌”“匠心制造”四大展區(qū)使用相應道具,結合展陳內容進行推理分析,逐關解出通關口令。為了降低通關難度,每一關卡均在配套使用的微信小程序上設有謎題解題思路的提示功能。整個解謎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參與者深入探索工匠館,最終揭開一個又一個關于工匠的匠心奧秘。以第一關為例,參與者需使用第一篇章的相關道具,仔細觀察上海外灘萬國建筑群相關展項介紹,以正確組合道具圖案的方式,依次解出相應口令。在微信小程序上輸入正確答案后,系統(tǒng)會給參與者介紹相關工匠陶桂林等人的故事,進一步加深參與者對于榜樣人物與故事的認知。
(二)邀請楷模參與,體悟榜樣精神
“匠心探秘”活動不局限于參與者探索展陳內容,進行一場腦力激蕩的活動體驗,還聯結勞模工匠與市民群眾“雙向奔赴”,在解謎環(huán)節(jié)中特別設計勞模工匠“大咖NPC”關卡。在春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等重大節(jié)日,上海工匠館會邀請來自不同行業(yè)、領域的勞模工匠擔任“大咖NPC”與參與者面對面交流,勞模工匠以平易近人的姿態(tài),展現榜樣風采。上海工匠館還會定期邀請不同行業(yè)、領域的勞模工匠錄制謎題視頻,分享榜樣故事、科技成果、技術創(chuàng)新等內容。此外,上海工匠館會選取受邀勞模工匠最具有代表性的個人標簽作為該關卡的專屬通關口令,進一步向參與者講述榜樣故事,展示最新的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邀請勞模工匠參與,不僅可以使市民在與榜樣的近距離交流中充分感受榜樣的精神風采,還能通過勞模工匠講述或展示最新的技術、高超的技能,將三個精神具象化為參與者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增加了勞模工匠精神的感染力,使榜樣引領宣傳工作更容易深入人心。
“匠心探秘”活動在為市民群眾帶來榜樣力量的同時,也給勞模工匠帶去了正向反饋。勞模工匠在與參與者面對面的交流中,也能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青一代正關注著中國的高新科技,關注勞模工匠所從事的工作領域,讓參與活動的勞模工匠收獲了價值感、獲得感與幸福感,實現了勞模工匠與市民群眾的“雙向奔赴”。
(三)探索多種形式,吸引不同人群
為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擴大活動覆蓋面,“匠心探秘”活動策劃推出多種活動形式,既有針對企事業(yè)單位開展的“企業(yè)定制版”,還有針對解謎愛好者、親子家庭的“周末常態(tài)版”,更在春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等重大節(jié)日推出“節(jié)慶特別版”,打造高人氣系列活動,吸引不同圈層人群走進工匠館。上海工匠館針對不同群體特點,設計相應的活動流程。如針對企事業(yè)單位,先集中組織參與職工觀看展現上海近代工業(yè)發(fā)展縮影的沉浸式影片《東方潮涌百年匠心》,由工作人員簡要介紹工匠館展示內容及活動情況,再開展探秘部分活動,并在解謎過程中對相關工匠故事進行講解?;顒咏Y束后,上海工匠館團隊會對活動效果進行評估與復盤。如在宣教效果層面評估工匠故事的傳播效果和榜樣引領作用發(fā)揮效果等,在活動實施效果層面評估活動實施效果、參與者評價等,便于在后續(xù)活動中改進提升實施方案。
根據上海工匠館“匠心探秘”實景解謎活動的實踐經驗,筆者初步總結出“工匠館+實景解謎”宣教活動的基本組織流程(圖1),為今后工匠館或各類文博場館開展實景解謎活動提供可行思路。
圖1 “工匠館+實景解謎”活動基本組織流程
(四)拓寬傳播途徑,形成口碑效應
在全民媒體的時代,每個參與者都能成為宣教活動的傳播媒介。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媒體賦予了參與者更大的自由度,突破了傳統(tǒng)媒體單向傳播的瓶頸,形成了多元互動的新局面,使受眾更積極地參與到信息傳播活動中。[4]上海工匠館在“匠心探秘”活動設計階段就積極探索UGC(用戶生成內容)+PGC(專業(yè)生成內容)多渠道傳播途徑,線上+線下雙聯動式自發(fā)宣傳,利用新媒體提升參與者黏性與互動性,從而提升宣教工作的有效性和廣泛性。不僅在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上對活動進行宣傳,還鼓勵參與者在小紅書、大眾點評、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社交平臺分享活動體會心得,并在上海工匠館線上VR(虛擬現實)展廳設計“解謎活動”專屬留言寄語板塊?!肮?jié)慶特別版”活動還會推出“照片直播”墻,引導參與者自發(fā)分享活動現場精彩瞬間,以此激發(fā)參與者的好奇心及關注度,引導參與者自發(fā)參與到活動的信息傳播中,形成活動口碑效應,增強宣教工作影響力。
四、結 語
劇本殺、解謎書、實景解謎……博物館正在不斷解鎖越來越多元化的觀展與宣教方式,探索知識傳播、價值傳遞的新方式。將實景解謎活動運用于工匠館的宣教工作中,既講好了勞模工匠榜樣的故事,擴大了勞模工匠精神宣傳的影響力,又回應了當下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的期待,實現了跨越式創(chuàng)新。
上海工匠館作為弘揚三個精神的宣傳陣地,將以實景解謎活動為載體,繼續(xù)創(chuàng)新宣教活動形式,并聯動上海勞動模范風采展館推出雙館聯動式實景解謎、學習勞模工匠精神citywalk解謎體驗線路。希望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邀請更多市民走進勞模館、工匠館,以全新的角度講述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進一步發(fā)揮榜樣引領作用,以楷模力量,奮進時代芳華,為營造崇高良好的社會風尚帶來積極影響。
(上海市工人文化宮)
參考文獻
[1] 彭維鋒.新時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論內涵與實踐導向[J].江西社會科學,2021,41(5):208-217,256.
[2] 秦博昱.以博物館解謎書撥開宣教工作創(chuàng)新迷霧[J].炎黃地理,2023(12):80-82.
[3] 德瓦雷,梅黑斯.博物館學關鍵概念[M].張婉真,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李保平.融媒體環(huán)境下博物館宣傳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策略[J].新聞戰(zhàn)線,2019(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