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納斯平原林場的銀白楊樹樹林靜謐而深邃。
如果不抬頭,便看不到銀白楊樹的綠。你只能看到它如處子般柔美的皮膚,鮮活而細膩的白就藏匿在那一塊塊樹皮下面,蘊藏著無限的青春活力?;蛟S受我們的驚擾,一只沙灰色的野雞突然飛了起來,倏忽間便不見了蹤影。隨著野雞飛走引起的聲音如水一般流了過去,銀白楊樹樹林再次安靜下來。沒有多久,蟲鳴聲就響了起來,“咕咕、咕咕、咕咕……”一聲連著一聲,不停地叫著,極其響亮,猶如刺耳的哨音;還有一種低吟的聲音,“唧,唧唧,啾唧……”這是另一種蟲兒在叫,隱隱約約的,只有靜下心來才能聽得清楚。我循著蟲鳴的聲音去尋找,最終趴在地上,把耳朵俯在地壟上,以期能找到蟲的位置??上?,當我趴在地上的時候,那些蟲鳴的聲音卻齊齊地消失了。
就這樣,我一次次循著聲音趴在地上尋找,蟲鳴的聲音一次次消失。不知不覺間,我已經(jīng)來到了銀白楊樹樹林的邊緣地帶,來到了一簇美麗的麻黃草前。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麻黃草,其形狀讓我想到了著名作家李佩甫寫的當代官場小說《敗節(jié)草》,里面有詳細的描述,大致樣子差不多。不同的是,我們很少能看到敗節(jié)草開花結果,而麻黃草頭上卻有著非常美麗的果實。那些果實紅紅的,有著晶瑩剔透的紅潤,遠觀有著厚實的肉感,在秋日的陽光下閃爍著瑪瑙般的光輝。整個果實呈現(xiàn)出橢圓形,果型飽滿,曲線優(yōu)美,分為四個部分,非常緊湊。像什么呢?想了好半天,想到了秋天飛舞在天空中的紅蜻蜓,那兩只紅寶石般的復眼,更像頑童遺棄在草中的紅色彈珠,總是讓人回想起一段段美麗故事。站在這里,我感慨萬千,這些果實從何處得來的水氣仙氣靈氣?在芳草碧連天的野外竟然有這樣神奇而美麗的碩果,讓我這個遠道而來的游客驚喜連連。
英子告訴我,這就是瑪納斯特有的野生麻黃果。麻黃是一種比較貴重的中藥材,有發(fā)汗、平喘、止咳、祛痰、解熱、鎮(zhèn)痛、抗炎、利尿等作用。麻黃果也非常神奇,它有著非常高的營養(yǎng)價值。經(jīng)科研機構檢驗,麻黃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豐富,是沙棘的兩倍以上,且高于鮮棗?!斑€記得《西游記》中的人參果嗎?作者吳承恩說它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他說的那是神仙境界的東西,虛無縹緲,難落實處?,敿{斯的麻黃果卻有著神奇的作用,處于有市無價的地位,有些地方的價格每公斤超過兩百元?!?/p>
在英子后來的敘述中,我卻聽到了另一種麻黃草,另一種麻黃果,讓我對麻黃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北宋醫(yī)官掌禹錫等集體編撰的《嘉祐本草》這樣寫麻黃果:“麻黃莖端開花,花小而黃,簇生,子如覆盆子,可食?!蓖谒幬飳W家蘇頌編著的《圖經(jīng)本草》中,也有“梢上有黃花,結實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莢子,味甜,微有麻黃氣,外紅皮,里仁子黑……”的記載。過去,人們不僅生吃麻黃果,還會將其曬干后儲存起來當作茶葉使用。飲用麻黃果具有培元固本的作用。同時,麻黃果還是做甜品的一道重要的材料?!秲?nèi)蒙古林學院學報》1997年第3期刊載的論文《麻黃果營養(yǎng)成分及其利用價值的初步研究》介紹說:“在8月初的盛夏季節(jié),有些地方的牧民制作奶豆腐時,在剛要出鍋的新奶豆腐中常放進少量洗凈的麻黃果,搗碎、攪拌出鍋,這種奶豆腐不但顏色鮮美,味道甘甜,據(jù)稱還有一定的防暑作用,是牧民喜食的奶食品之一?!?/p>
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瑪納斯地區(qū)麻黃的分布面積較大,僅僅在平原林場就有十多個品種,形成了南北為長、東西為寬的以保護麻黃種群為主的瑪納斯麻黃生態(tài)保護區(qū)。那天,我和英子把汽車停在“瑪納斯?jié)硥螢趁旱V”的路標下,順著一塊“推進綠色發(fā)展,建設美麗中國”的宣傳牌上坡,很快就來到了一片開放著野生郁金香的山坡。正常情況下,郁金香大多在每年四、五月份開放,或許生長在背風向陽山坡,沒有感受到秋風的寒意,在這個季節(jié)里零零星星地開放了。距離這片野生郁金香不遠的山坡上,我看到了兩簇零星的不成氣候的野生麻黃果。相對于平原林場內(nèi)的麻黃果,這里的麻黃果更有詩情畫意。瑪納斯鳳凰湖以綠為主流顏色,一排排的銀白楊樹、一排排的云杉樹是瑪納斯鳳凰湖綠色的屏障,各種各樣的野草、灌木把一道道山坡染綠,本來是紅色的侏羅紀山峰,因為層層疊疊的皺褶中長滿了綠色的植物,紅山就變成了綠山。在這些綠的映照下,瑪納斯鳳凰湖的湖水也成了綠色,景色秀麗幽靜,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紅如瑪瑙般的麻黃果成了綠的點綴,讓深沉的綠也變得靈動起來,這豈不是人間最美好的詩意,又怎能不讓人迷醉?
在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麻黃果也成了各種鳥兒的美食。八月,遷徙的候鳥還沒有到來,作為中亞到印度半島的候鳥遷徙交通要道的瑪納斯?jié)竦?,無論是蘆葦、蘇丹草,還是紅柳、胡楊等植被,都已經(jīng)攢足了勁生長,為即將到來的候鳥做著補給準備。在我的故鄉(xiāng)河南,濕地大多以蘆葦蕩的形式表現(xiàn),而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內(nèi)的蘆葦卻是一簇簇、一塊塊的。這個季節(jié)的蘆葦剛剛吐出花穗,放眼望去依然是綠油油的一片。以紅色著稱的蘇丹草、紅柳、胡楊等植物,還沒有到發(fā)紅的季節(jié),依然是綠意盎然。蘆葦之間不相連接,中間是一汪汪淺水,白鷺在不及膝蓋的水中走來走去,悠然自得。在濕地公園一角,那一排排銀白楊樹下,或許是因為在樹蔭下得不到充足陽光,一簇麻黃果還沒有完全成熟。不過,還是被我識別出來了。那是怎樣的一顆顆麻黃果呀?!高處的幾粒已經(jīng)泛出了紅意,低處的麻黃果準備脫離青澀,青色中隱隱約約地透露出白色來。
從瑪納斯平原林場,到瑪納斯鳳凰湖,再到眼前的這處濕地公園,綠色,還有麻黃果的紅色一直陪伴著我。2013年出版的《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刊發(fā)了論文《中麻黃新疆產(chǎn)地生態(tài)氣候適宜性分析》,其中這樣介紹:“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天然麻黃素的主要出口國,我國麻黃主產(chǎn)區(qū)新疆有麻黃素廠12家,主要以野生木賊麻黃和中麻黃為原料,每年采收量為1400噸……新疆野生中麻黃主要分布在青河、吉木乃、阜康、烏魯木齊、瑪納斯、塔城、沙灣、奎屯、伊寧和巴里坤等地,常生于礫石質(zhì)荒漠、平原到中山帶的沙地、沖積扇上部干旱石質(zhì)山脊和山地草原帶中。”這一切都說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有著豐富的麻黃草資源。有麻黃草就會生產(chǎn)麻黃果,關于麻黃果的文化有著深厚的根基。
我坐在汽車上,一邊吃麻黃果一邊聽英子介紹。把麻黃果放進嘴里,輕輕一咬,便有濃濃的汁液爭先恐后地流了出來,先是一股淡淡的清香,緊接著是濃烈的甜,迅速且野蠻地占領了所有的味蕾。并且,這種甜不僅僅表現(xiàn)在口腔內(nèi),還表現(xiàn)在口腔外,猶如一縷淡淡的青煙,順著鼻翼慢慢地向上飄,飄到了腦袋兩側(cè)的太陽穴,打旋兒往腦袋里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