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昭,張姣蘋,孫 莉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口腔科,浙江 杭州 310003)
口腔癌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受多種因素影響,臨床表現(xiàn)為口腔潰瘍難以治愈,口腔內腫塊長期無法消退,突然性多顆牙齒松動等,對患者的日常發(fā)聲、進食、呼吸等影響較大[1-2]。手術治療口腔癌,可以明顯緩解癥狀,但患者術后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導致癌癥復發(fā)恐懼(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FCR)[3]。FCR不僅會降低患者睡眠質量,導致治療依從性差,還會損害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術后康復進程[4-5]。已有研究表明,FCR與焦慮抑郁、希望水平均有一定關系[6-7],但在口腔癌患者中的情況尚未明確。本研究調查口腔癌患者FCR發(fā)生情況,探討其與患者術后焦慮抑郁和希望水平的關系,以期為改善預后提供依據(jù)。
1.1 調查對象 選取2017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就診的107例口腔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口腔癌;②年齡≥18周歲。排除標準:①其他惡性腫瘤者;②精神類疾病者;③臨床資料不全者;④臟器功能障礙者;⑤癌癥復發(fā)或已轉移者;⑥意識、認知障礙者;⑦嚴重軀體疾病或慢性疾病者。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質量控制 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頸部淋巴結清掃術治療,術后使用一般資料調查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癌癥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對口腔癌患者進行調查。研究成員向患者講解填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后發(fā)放問卷,并當場回收。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107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為93.46%。
1.3 調查工具
1.3.1 一般資料調查表 使用自制的一般資料調查表收集患者的信息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指數(shù)、吸煙史、飲酒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發(fā)病部位、臨床分期。
1.3.2 SAS和SDS 兩個量表各有2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后將得分×1.25換成百分制,分數(shù)越高,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SAS總分≥53分為有焦慮,SDS總分≥50分為有抑郁,SAS和SDS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shù)分別為0.91、0.73[8]。
1.3.3 HHI 該量表共3個維度,12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總分范圍12~48分,分數(shù)越高,希望水平越高,HHI量表總分≥36分為高希望水平,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971[9]。
1.3.4 FoP-Q-SF 該量表有2個維度,共12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總分范圍12~60分,分數(shù)越高,FCR程度越高[10]。以34分為臨界值,FoP-Q-SF評分≥34分的患者為有FCR,否則為無FCR,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83。
2.1 量表調查結果 本組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18~64歲,平均(42.42±8.25)歲;發(fā)病部位:舌癌35例,頰癌29例,牙齦癌26例,口底癌10例??谇话┗颊逨oP-Q-SF總分為(39.47±6.08)分,其中有FCR者72例(72.0%)。FCR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高于無FCR組,HHI評分低于無FCR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是否發(fā)生FCR口腔癌患者的焦慮、抑郁、希望水平調查結果分)
2.2 影響口腔癌患者術后FCR的單因素分析 比較FCR組和無FCR組的臨床資料及焦慮、抑郁、希望水平情況,結果顯示:2組的文化程度、臨床分期及焦慮、抑郁、希望水平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性別、年齡、吸煙史、飲酒史、家庭月收入、發(fā)病部位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影響口腔癌患者術后FCR的單因素分析[n(%)]
2.3 影響口腔癌患者術后FCR的多因素分析 將口腔癌患者術后是否有FCR作為因變量,并將表1中P<0.1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臨床分期為Ⅲ/Ⅳ期、SAS評分≥53分、SDS評分≥50分、HHI評分<36分是影響口腔癌患者術后FCR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和表4。
表3 自變量和因變量賦值說明
表4 影響口腔癌患者術后FCR的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
口腔癌五年生存率大約為55%,手術治療后,還要長期進行化療,在這期間,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容易引起心理應激反應[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72%的口腔癌術后患者存在FCR,其SAS評分和SDS評分高于無FCR組,HHI評分低于無FCR組,說明FCR的口腔癌術后患者焦慮、抑郁、希望水平低問題更加明顯。FCR是患者對自身身體信號和外部刺激作出的癌癥威脅認知,并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患者會對身體癥狀高度警覺,并將身體上的不適,如胸悶、頭暈、食欲不振等作為疾病加重的征兆,而這些只是化療的常見不良反應[13-14]。近年來,有大量研究指出,FCR程度較高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較大困擾,既會影響日常生活狀態(tài),還會引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下降,影響治療效果[15-17]。同時,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分期為Ⅲ/Ⅳ期、SAS評分≥53分、SDS評分≥50分、HHI評分<36分是影響口腔癌患者術后FCR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臨床分期、焦慮、抑郁、希望水平均與FCR有關。
患者臨床分期越高,疾病癥狀越明顯,越容易對治療信心不足,引發(fā)FCR。臨床需要重視中晚期口腔癌患者的護理工作,通過采用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恐懼。焦慮為常見的負面情緒,這類患者往往思慮較多,如擔心癌癥復發(fā)后較高的醫(yī)療費;此外,由于口腔癌手術的特殊性,手術會對患者的面部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傷,影響患者的面部美觀,容易引發(fā)焦慮,進而引起強烈恐懼。對于這類患者,臨床需要盡可能打消患者的顧慮,可以告知患者口腔癌復發(fā)的概率很低;至于面部組織損傷,可以自行修復,如修復不好還可通過其他手術方法解決,不必過于焦慮。抑郁的患者情緒容易低落,心理比較脆弱。而癌癥復發(fā)屬于重大事件,容易使患者產(chǎn)生恐懼,臨床需要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情緒,如根據(jù)患者的興趣愛好,一起跑步、釣魚、看書等,或挖掘患者身上的優(yōu)點并多夸獎對方,促使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應對疾病。
希望是一種積極的情緒,可以緩解患者面對癌癥的恐懼,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HHI評分<36分的患者希望水平低,長期用藥、復查、治療等使患者心理和身體飽受折磨,對口腔癌復發(fā)產(chǎn)生恐懼,并采取逃避、屈服的態(tài)度。臨床需要想辦法重新構建患者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可以向其講解口腔癌術后的疾病知識,減少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并指導患者依靠自己或周圍人的力量,獲取更多的社會支持,對未來產(chǎn)生強烈的生活信念。
綜上所述,口腔癌術后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和希望水平低的問題,這些因素與FCR密切相關,臨床需要重視,并對癥采取措施以減少FCR,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