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艷 仝明磊
國內(nèi)首個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2023 年扎根南海,這標志著我國風電開發(fā)從淺海走向深遠海。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深海重器的安裝是由一支平均年齡31 歲的水下機器人(ROV)操控團隊完成的。
36 歲的領隊韓超是我國自主培養(yǎng)的第一個,也是全球最年輕的ROV 總監(jiān)。如今,他已操控著水下“鋼鐵俠”在寂靜深海中“潛行”超過兩萬里。從我國首條1500 米海底管線鋪設,到全球首座十萬噸級半潛式生產(chǎn)儲油平臺超深水錨鏈系泊,再到我國首條深水鋼懸鏈立管回接、主臍帶纜鋪設……他帶著年輕團隊創(chuàng)下一個又一個海上安裝奇跡。
中國南海萬頃波濤之上,我國首個1500 米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能源站踩波踏浪、氣定神閑。它能如此從容,是因為從海底伸出來的像八爪魚一樣將它固定住的16 根系泊纜。
這些系泊纜的水下安裝者就是ROV,它渾身上下有3 萬多個精密部件。重,可推動上千噸水下結(jié)構物的安裝;輕,可巧擰兩毫米的鋼絲。人類潛水的極限是300 米左右,人力難以企及的深海便是ROV的“主場”,海底作業(yè)由它來完成。
水下機器人的操控者叫ROV 領航員,人們給他們起了一個很有意境的名字,叫“深海宇航員”。而事實上,他們從不下水,在陸地上遙控ROV 在漆黑的海底完成各種復雜精細的動作?!翱恳饽钤谏詈ow行?!表n超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tài)。
作業(yè)時,他的雙眼要盯著九臺顯示器和各種傳感器數(shù)據(jù),右手飛ROV,左手操作機械手,腳踩收放踏板;他的大腦精準“導航”出船舶、ROV 及水下設施各自的位置,“人機合一是最高效的工作狀態(tài)”。
韓超之前,中國沒有自己的ROV 領航員,操縱深海機器人只有外國人可以做到。有人甚至斷言,“中國可以把宇航員送入太空,但在ROV 這一領域還差得遠?!?/p>
22 歲就登上甲板工作的韓超暗下決心,一定要爭一口氣。操縱著沒有真實觸感的機械臂在水下飛行,領航員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韓超天天泡在控制間和維修間,反復拆裝機械零件,翻閱資料,一點點摸清ROV 的“脾氣秉性”。
為了練好“飛行”技能,他抓住每一個實操機會來練習。同事經(jīng)??吹巾n超下班后一個人在辦公室里拿著鼠標或圓珠筆念念有詞,別人跟他打招呼他也不理,“到了有點瘋狂的程度”。那是他在用自己的“土方子”演練飛行線路。
苦練了五年,韓超31 歲那年考取了國際海事承包商協(xié)會頒發(fā)的ROV 總監(jiān)證書,成為我國第一名ROV 總監(jiān)和全球最年輕的ROV 總監(jiān),打破了ROV領域只有歐美人才能勝任的技術神話。
在波濤洶涌的海上操控ROV 就像“戴著厚重手套繡花”,水下作業(yè)復雜而精細,不容任何細小失誤。
荔灣3-1 海管鋪設是國內(nèi)首次超千米深水作業(yè),那是韓超帶隊首次自主操作ROV。當時南海臺風襲來,重十多噸的管子鉤頭上下起伏幅度超過五米,如同一條惡龍在海中張牙舞爪,而ROV 要把這條惡龍擒住,將卡環(huán)卡進鉤頭。
水下渾濁,視線極為有限,掛鉤起伏的鉤頭極有可能直接砸在ROV 上?!八械娜硕嫉戎?,我恨不得把腦袋伸進屏幕里去看掛鉤到底在哪兒!”韓超回憶那個驚心動魄的時刻。他是現(xiàn)場指揮官,必須頂住巨大壓力。只見他靜靜觀察鉤頭起伏的規(guī)律,看準涌浪間那不到一秒的穩(wěn)定間歇,一舉將掛環(huán)卡進了鉤頭。此時,他才驚覺,后背全部濕透了。
2021 年3 月,“深海一號”能源站的“中樞神經(jīng)線”主臍帶纜鋪設遇到大難題,終端接頭對接時發(fā)生超過140 度的嚴重偏轉(zhuǎn),而安裝要求偏轉(zhuǎn)不能超過10 度。水下多次調(diào)整位置均告失敗,任何操作失誤都將會導致接頭嚴重損毀。
千鈞一發(fā)之際,韓超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屏幕,緊張地指揮著兩臺ROV,把臍帶纜快速拖離海床,再慢慢下放,邊放邊一點一點地調(diào)整角度,終于完成了角度反轉(zhuǎn)和精準對接。
這舉重若輕的操作背后,是韓超團隊對操作精度的極致追求。他們分解驗證了1200 多個水下動作, 在陸地試驗150 多天,ROV 下水800余次,累計水下作業(yè)超一萬小時。
這也難怪同行稱韓超為可以在深?!版?zhèn)住場子的人”。工作16 年以來,他帶隊完成上百個水下施工項目,最多時每年出海超過200 天,他操控ROV 在寂靜深海中“潛行”超過兩萬里,把中國人的腳印穩(wěn)穩(wěn)扎在1500 米的大海深處。
中國的ROV 比西方起步晚了60 多年,韓超清楚地認識到,不走上國際舞臺就難以爭取話語權。
馬來西亞項目“首秀”,他們便遇到了難啃的“硬骨頭”。那是個超淺水項目。很多人以為水越深作業(yè)越難,其實淺水對ROV 挑戰(zhàn)反而更大。因為水流急、能見度低、周圍障礙物多,定位十分困難,被視為ROV 的“禁飛區(qū)”。
不僅如此,這個項目靠近鉆井平臺,不斷有泥漿涌出,環(huán)境風險非常高,潛水員不敢下水,亞洲的其他ROV 團隊都不敢接手。韓超帶領團隊,一舉突破國際行業(yè)協(xié)會規(guī)定的20 米淺水作業(yè)限制,創(chuàng)造了九米超淺水作業(yè)新紀錄。
在卡塔爾、伊朗、泰國等多個水下項目,韓超團隊頻頻擦亮中國ROV 的國際名片。他也陸續(xù)收到國外機構拋出的橄欖枝,有的直接開出了高昂年薪。
對此,韓超一笑置之,在他心中,有比高昂年薪更具有誘惑力的項目——帶領中國ROV 團隊征戰(zhàn)深水和海外,讓中國成為ROV 工程應用的“頂級玩家”。
2023 年,韓超牽頭成立了國內(nèi)首個ROV“大國工匠” 工作室。他和團隊要打造世界一流的ROV 作業(yè)公司,建立國內(nèi)ROV 行業(yè)技術標準,牽頭“卡脖子”技術攻關,推動ROV 裝備的國產(chǎn)化研發(fā),真正把裝備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摘自2023 年5 月15 日《中國青年報》,一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