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燕
關鍵詞:周哈里窗;OH卡牌;自我意識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4)07-0039-05
【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晚期,該階段學生對于“我是誰”這個問題渴望有更多的了解,經歷著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
調查我校高二學生發(fā)現(xiàn),44.2%的學生認為難以對自己的各方面形成明確的認識,也難以在實際生活中始終保持自我的一致性。在讓學生將“我是_________”的句式補充完整,來描述自己時,會出現(xiàn)一些矛盾點:我是一個行為高調但內斂的人、我是時而安靜時而瘋癲的人、我是一個快樂與憂傷并存的人。有的學生甚至發(fā)問: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同時,調查也發(fā)現(xiàn)學生們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很關心自己在朋友和家人眼中的形象。然而,在我校高二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72.1%的學生認為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自我認識是不一致的,他們迫切需要把自己各個方面的一貫經驗和概念統(tǒng)合起來,形成自我形象和整體評價。
【活動理念】
表達性藝術療法是一種非言語心理治療,它借助繪畫、舞蹈、音樂、心理劇、心靈卡牌、沙盤、文學作品、陶藝、制作手工等多種藝術形式,突破意識的限制,引導學生積極和自己的潛意識溝通。
本節(jié)課選用OH卡牌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OH卡又被稱為“掌上沙盤”,操作簡單,富有趣味。88張沒有明確意義的圖卡,也就意味著沒有正確答案,每位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它不僅能幫助學生體驗、反思和整理自己被壓抑的情緒情感,還能用圖卡的形式投射出難以用言語表達出來的內心矛盾,重新厘清困擾自己的“卡點”所在,促進學生的自我覺察、自我表露、自我整合,實現(xiàn)內外和諧統(tǒng)一,形成完整的自我形象。另外,OH卡牌相比沙盤等團體心理輔導工具,具有價格便宜、使用靈活、攜帶方便等優(yōu)勢,適合在心理課堂中操作。
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是在周哈里窗理論的框架下,引導學生選取一張代表自己的卡,了解自己眼中的自己;接著,通過同學的贈卡,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最后,盲抽兩張卡,探索未知的自己。透過四張卡,學生可以分別了解公開我、盲目我、隱藏我和未知我,從四個方面真實客觀地評價自己,完善自我認知。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知道可以從自我、他人等多個角度認識自己,并理解周哈里窗理論;
2.行為目標:學生能夠借助周哈里窗理論客觀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形象。
3.情感目標: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認識并接納真實的、完整的自己。
【活動重難點】
重點:運用周哈里窗原理,從自我、他人等多個維度認識自己,形成全面的自我認知。
難點:認識并接納真實的、完整的自己,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
【活動方法】
講授法、小組活動法。
【活動準備】
1.PPT、彩色紙、OH卡、學案紙、《你比想象中更美》視頻
2.每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彩色卡紙,寫十條“我是……”的句子,用來描述自己,內容可包括性別、身高、外貌、個性、愛好、性格、對事物的態(tài)度、人生目標等。
3.分組:本次根據(jù)顏色進行分組。
準備了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白色共6種顏色的卡紙,每種顏色6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選相同顏色的學生自動分成一組(一組4~6人)。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并由組長領取一套卡牌。(課前剔除了不太適合的卡牌)
【活動對象】
高二學生
【活動時長】
1課時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猜猜“我”是誰
活動規(guī)則:教師邀請一位幸運兒上臺,從課前收集的學生關于自己的描述卡中抽取一張并讀出上面的描述,請其他同學來猜猜寫的是誰,接下來請被猜中的同學上臺抽第二張,可以進行3~5輪。
生1:我是一個內斂的人;我是一個重友情的人;我是一個在朋友面前熱情的人;我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我是一個缺乏自律的人。(沒有猜到)
師:聽到別人念出你的自我描述時,你有什么感受呀?
生2:好像在聽描述別人的,不像是我自己。
師:那你覺得為什么大家沒有猜到你呢?
生2:可能是我描寫得太抽象了,也可能是我在他們眼里不是這樣的人吧。
師:嗯,沒有被猜中的確有可能是大家對你的認識和你對自己的認識不太一致。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一些客觀原因,我們可能對自己的認識都不太全面,存在盲區(q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活動,學生能夠意識到同學對自己的了解和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可能是有出入的,從而激發(fā)他們自我探索的欲望。
二、轉換環(huán)節(jié):不一樣的煙火——自我探索之旅
活動規(guī)則:解釋用顏色分組的原因,并簡單介紹色彩心理學的內容,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個性特點。
師:同學們,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了解自己呢?
生3:興趣愛好。
生4:與他人交往的過程,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師:大家說得都對,我們的興趣愛好,比如喜歡的事物就可以反映出一些我們的性格特點。課前我們讓大家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顏色,并按顏色進行了分組。色彩心理學指出,喜歡紅色的人可能性格開朗,喜歡藍色的人善于思考,喜歡綠色的人自信穩(wěn)重等。這就像煙火,有不同的顏色和形狀,但都各自絢麗。如果你也是煙火,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煙火呢?接下來,讓我一起開啟一場“自我探索之旅”吧,去看看“我,是怎樣的煙火”。
設計意圖:用煙火作為隱喻,讓學生知道可以從自己喜歡的事物方面認識自己。同時,理解我們每個人如煙火一般,有不同的顏色和形狀,但都是絢爛的。
三、工作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的煙火
(一)我眼中的我
師: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晃焕吓笥袿H卡。之前我們說過OH卡,一張卡片即是一段故事,肉眼可見的是卡片,心領神會的是自己。接下來就讓我們借助這面鏡子,來看見自己,看見他人。
PPT呈現(xiàn)規(guī)則:
1.請各組小組長將OH卡鋪開,組織每個學生在1分鐘之內選擇一張圖卡,來代表“我眼中的我”。
2.選好之后,請結合圖像,用1~2句話描述一下“我眼中的我”。
3.先在小組內分享,再選擇2~3位同學在班級分享。(一首歌的時間)
生5:我是一個喜歡自由的人,不喜歡被拘束,但只要我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一直朝著那個方向前進,就像這只海鷗(見圖1)。
生6:我選擇了這張圖(見圖2)。相比于直線,我更喜歡曲線,因為直線給人一種緊繃的感覺,而曲線是有彈性的,給人一種松弛的感覺,我是一個不喜歡一直緊繃的人,一直繃緊容易斷。我覺得人應該學會適度放松,而中間那個黑點就像是一個界限和范圍,告訴自己放松要有一個度,不能超過這個點。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張弛有度,很舒服。
生7:我選擇了這張圖(見圖3),我看到它就想到了我和媽媽兩個人依偎在一起,這是一個很溫馨的畫面。她們是在看海,我覺得海代表著更廣的世界以及未知,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渴望去探索更廣大世界的人。
(二)他人眼中的我
師:剛才我們借助OH卡,了解了“我眼中的我”,但有同學跟我說“老師,我很在意別人是怎么看我的”。那接下看看別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樣的吧!
PPT呈現(xiàn)規(guī)則:卡片圖案面朝上,以小組為單位,請每個學生再選1張卡,贈送給自己左手邊的同學,來代表“你眼中的TA”。并分享“我認為你是一個……的人,所以我送給你這張卡”。限時4分鐘。
思考:
1.你為什么選擇此卡贈送給TA?
2.收到同學贈送的卡片,你有什么感受?
3.先在小組內分享,后選取2~3位同學做全班分享。
學生分享:
生8:我把這張卡(見圖4)送給了某某。這張卡上面有一道彩虹,有時候我跟她講一下自己事情的時候,我感受到她的共情能力非常強,比如說到一些感覺難過的事情時,她會過來抱抱我,那個時候我感覺到特別治愈,她在我心里就像這道彩虹一樣。
師:我感受到了她給你帶來的溫暖,你很幸福有這樣的好朋友。那某某同學你收到這張贈卡,聽到她說的話,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9:我心里感覺很溫暖,以前沒發(fā)現(xiàn)自己有這樣的影響。
師:今天這份禮物,我想對你們兩個人來說都是珍貴的,希望你們珍藏!
(三)周哈里窗
師:同學們,剛才的兩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從哪些角度了解了自己?
生:自己眼中的自己,他人眼中的自己。
師:那這是否就是完整的自己呢?接下來讓我們再次借助OH卡探索。
PPT展示活動規(guī)則:
1.盲抽卡
(1)請小組長將剩下的卡牌收齊,圖案面朝下,組織每個學生再隨機抽取兩張OH卡。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喜歡,將4張卡牌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列。
(2)依據(jù)4張卡牌,按從左到右的次序編一個關于自己的故事,用第一人稱“我”來敘述。
(3)先在小組內進行分享,再在大組分享。
生10:我選了這四張圖(見圖5)。一開始我是一個局外人,獨自一人站在窗前,看著這個世界。后來偶然一次倒水的時候,我在水中看見了自己的倒影。于是我去找了一面鏡子,我觀察了鏡子中的自己,覺得應該走出去。于是我嘗試邁出第一步,慢慢地我融入了外面的這個世界。
師:我感受到你雖然是一個非常熱愛自己的人,但是一旦需要你承擔的時候,你會放棄自由,所以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人。你剛剛描述的人生三階段,就像煙火一樣,雖然短暫,但是很絢爛。希望你的未來也是五彩斑斕的。
師小結:今天我們了解自己的幾個角度,其實心理學家早就幫我們總結出來了,一起來看看吧。
2.簡單講解“周哈里窗”理論
(1)開放我:是你知我也知的部分,可能是我們身上最容易為人所知的部分。比如外貌特征、性別、愛好等。
(2)盲目我:是你知我不知的部分。比如口頭禪,熟悉并指出盲目我的他者,往往是關愛你的人、信任你的人。所以要用心聆聽,重視他人的回饋。
(3)隱藏我:是自己知道,他人不知的部分。比如隱私、秘密,留在心底、不愿讓別人知道的部分都在這里。適度的內斂和自我隱藏,給自我保留一個私密的心靈空間,避開外界的干擾,是正常的心理需要。但是隱藏自我太多,容易導致誤會和曲解,造成自評與他評的重大反差,成為人際交往的障礙。
(4)未知我:是自己和別人都不知的部分,這部分可能是我們的潛在能力或未被察覺的特性。
師:如果你現(xiàn)在手中的4張卡,分別代表4個不同的“我”,你會怎么擺放呢?根據(jù)自愿原則在小組內進行分享。(因為涉及到隱私部分,不作全班分享)
設計意圖:OH卡是一種自我探索的投射工具,高中生對自己的認識是不清晰的,如果讓學生直接講他們可能不知道說什么。借助OH卡可以幫助學生與自己的潛意識產生聯(lián)結。
為了讓學生緩緩進入本環(huán)節(jié),第一輪“我眼中的我”用明選的方式選取卡,是進行潛意識層面的探索。第二輪“他人眼中的我”是對別人的評價,也是意識層面的,故也采取明選的方式。對比兩輪的抽卡結果,學生可以意識到自己眼中的自己可能和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不一樣的,進一步激發(fā)探索自己的興趣。最后一輪,再盲抽兩張卡,編一個關于自己的小故事,是對自己進行潛意識層面的探索。通過故事可以感受到學生對未來的期待,對未知自己的展望,在今后能夠有意識地去開發(fā)自己的潛能區(qū),能夠更好地發(fā)展自己。
四、結束環(huán)節(jié):獨一無二的煙火
活動規(guī)則:請學生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重新進行“我是……”的描述,重新認識自己。并簡單分享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感受。
生11:我今天最大的收獲是知道了盲目我的部分。我右手邊的同學送了我一張卡,她看到了我自己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的或者說不知道的部分?,F(xiàn)在我也了解到我原來還有這樣的一個特質,以后我就可以去關注到這部分,然后去發(fā)展,能夠更好地利用好這部分。我覺得如果每個人能注意到自己的每個特點并利用好,都能變得更優(yōu)秀。
師: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只要把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就能遇見一個很好的自己。通過這節(jié)課,相信你們對自己都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感受,希望你們帶著這份收獲繼續(xù)前進,遇見更好的自己。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任何時刻,你就是你,是獨一無二的煙火。你不需要變成任何人。
設計意圖:總結升華,讓學生能夠整合多個維度的內容,全面認識自己,形成完整的自我印象。
【活動反思】
1.高中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不愿意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本堂課借助OH卡牌心理投射工具,學生很感興趣,參與度高,感悟也較多。用OH卡作為媒介加以引導,學生有話說也很愿意說。
2.整節(jié)課是在“周哈里窗”理論的框架下進行設計的,通過三輪的選卡、抽卡,幫助學生了解“我眼中的自己”“他人眼中的自己”“未知的自己”,在活動體驗中理解和掌握周哈里窗理論。從學生的發(fā)言和反饋來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已經較好地實現(xiàn)了。
3.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由于是大班教學以及時間限制,在講解完周哈里窗后,重新擺放卡牌順序后,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課下或者第二節(jié)課應該引導學生多探索自己的未知部分,開發(fā)自己的潛能。同時,也應該讓學生意識到,四個區(qū)域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每個區(qū)域的大小可能都會影響自我發(fā)展和人際交往,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去調節(jié)四個區(qū)域的大小。
4.OH卡的圖片都是一些模棱兩可的圖案,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事先限定好主題和范圍,比如本節(jié)課的“自我認識”,所有的描述都需要圍繞自己或者身邊的同學,否則學生容易天馬行空,脫離課堂主題。這是在OH卡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點。
5.一套OH共88張圖卡,但有一些圖卡不太適合在高中課堂上去使用,所以教師需要在課前先對卡片進行篩選,剔除不合適的卡片。
6.當一個小組中出現(xiàn)多位學生選擇同一張卡牌時,我的處理方式是讓學生自己商量誰來擁有這張卡牌。這樣設置,一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二是商量的過程不僅需要學生表達自己的理由,也是二次選擇的過程,能夠再次促進學生的自我覺察和探索。如果學生放棄了,可能這張圖卡并不完全適合他或者他找到了更合適的;如果他最終擁有了這張圖卡,那他也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對圖卡都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孫雅晨